部编语文七上古诗、文言文期末复习
(2019-01-20 21:31:12)
标签:
教育 |
部编语文七上 古诗、文言文复习
八、阅读甲乙两文,回答文后问题。(19分)
【甲文】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乙文】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注释:选自《吕氏春秋》。溉汲:取水。穿井:挖井。使用,这里指劳动力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是鱼之乐也(
(3)及其家穿井(
2、翻译下面句子。(6分)
(1)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2)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3、请用“/”标出下列语句中的语音停顿。(每句标一处)(2分)
(1)庄子
(2)宋君
4、用原文填空(3分):
甲文中的庄子和惠子的辩论是因为惠子的一句反问“
5、甲文中,庄子认为鱼儿“出游从容”,是很快乐的,这表现了庄子怎样的心境?乙文中宋君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前人写诗填词讲究炼字,谈谈诗歌第三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中“排”字的表达作用。(2分)
答: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你认为诗人眼中“秋日胜春朝”的理由是什么?(3分)
答:
13.(5分) (2)全诗表达了诗人一种激越向上的人生态度。原因是在如此秋高气爽的天气,看见黄鹤直冲云霄,诗人心情豁然开朗,诗情广阔,于是说“我言秋日胜春朝”。(3分) |
君问归期末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A、这首诗像用诗写的回信,通过归期的问询和回答,抒写诗人羁旅他乡对友人思念的深情。
B、一、二句诗人将自己与友人的深情厚意和异乡的夜雨景色贴切地融合在一起,绵绵雨中,更见两地相思情重。
C、三、四句写在巴山秋雨之夜,与久别重逢的亲人彻夜畅谈的欢聚场面。
D、诗中“期”字和“巴山夜雨”重复出现,造成回环往复、缠绵曲折的意境。
2、《夜雨寄北》诗中写思归而不得的愁苦之情的诗句是:____
3、简析诗中“涨”字的妙处。(2分)
4、本诗写了哪两种不同的时间和空间?
5、本诗共28个字,两次出现“巴山夜雨”就占据了8个字。后人对重复使用“巴山夜雨”评价极高,不仅是在声韵上回环和谐,朗朗上口,在表达上更有极强的表现力。第一个表现的是
6、诗人想像什么时候才能回到家中,和妻子一起一边剪去燃尽的烛芯,一边回味这巴山的绵绵夜雨。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一种怎样的心情?
7、请根据诗中提供的信息,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诗人“今夜”的心境。
8.在“经典诵读”活动中,有同学在读下面两首诗时提出两个问题,请你帮助解决。(6分)
【甲】夜雨寄北 李商隐
【乙】芙蓉楼送辛渐
【注释】辛渐:王昌龄的朋友。平明:黎明。冰心:像冰一样纯洁明净的心。玉壶:玉制的剔
透明亮的壶。冰心、玉壶都喻指高洁、清白的品质。
“巴山夜雨秋涨池”“寒雨连江夜入吴”,这两句中诗人写“雨”有什么作用?(2分)
答:
这两首诗都表达了作者思念亲友的思想感情,但侧重点有所不同,【甲】诗中“何当共剪
西窗烛”表达了
的志向。(4分)
答案:
1、C
3、“涨”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流露出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从而衬托出诗人深重绵绵的愁思。“涨”字一词,用词准确,富于动态感。
4、时间:分离的现在和会面的将来;空间:诗人独处的巴山与亲友团聚的北方(长安)。
5、眼前对现实的愁苦感受;他日对此时此地此景的回味;突出思亲念归
6、表达了诗人渴望和妻子团聚的心情。
7、深秋的落寞,归期无期的无奈,相见共语的期盼
8.(6分)(2分)渲染气氛,融情于景。(各1分,意思对即可)
(4分)急切与妻子(亲人)见面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23、诗歌第三句既是眼前现实情景的描绘,又象征
24、诗中“僵”、“孤村”点明了诗人怎样的处境?诗人“不自哀”的原因是什么?(2分)
25、(1)诗中表现诗人晚年生活十分凄凉的一句是:“
(2)诗中第三句所写内容既是眼前现实情景的描绘,又象征了
强烈的
参考答案:
23、南宋王朝岌岌可危,摇摇欲坠
24、“僵”、“孤”点明了诗人卧病在床,孤苦无助的处境。“不自哀”的原因是诗人还想着替国家守卫边疆,以“僵卧孤村”来反衬“不自哀”,更显其志坚定不移。(2分)
25、(1)僵卧孤村不自哀
|
(四)潼关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解不平。
练习:
1.
2.用自己的话描写一二两句描写的景象
3.这首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
4.这首诗描写奔腾壮阔山势不逊诗句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文):有道德修养的人的品行,是依靠安静努力提高自己的修养,是依靠节俭努力培养自己的品德。不寡欲就不能表明自己的志向,不宁静就不能到达高尚的思想境界。学习必须静下心来,才干必须学习才能增长,不学习就不能有广博的才干,没有志向就不能成就学业。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冒险急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时间流逝,意志随岁月消磨,于是就落魄,大多不能融入社会,等到悲凉地守着贫穷的小屋时,后悔又怎么来的及呢?
知识点归纳
一、词类活用:
1.非学无以广才
2.非志无以成学
3.多不接世
4.非宁静无以致远
八答案、1、(1)这
2、(1)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2)(我说的是挖井)得到了一个人的劳动力,不是在井中得到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