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敦煌莫高窟月牙泉鸣沙山雅丹玉门关阳光旅游 |
分类: 散淡之文 |
2007-11-10
今天这次列车对我来说比较特别,因为是我们一家三口人第一次一起乘坐火车去旅行也是女儿汶滟第一次坐火车。想起我第一次坐火车是在上小学时,只有八九岁大,是跟父亲从山东去西安我大伯家,隐约记得那天起得很早,对于火车上的印象是丝毫没有一点了。
第二次坐火车那是九五年在泰安上学时,国庆节期间去临沂找我的好朋友小韩去玩,因为时穷学生,也没有乘火车的经验,买了票就上车了,那时坐火车的人多,几乎找不到站的地方,从泰安站到临沂站,又渴又饿,看到别人吃东西,饿得咽了一路唾沫。但是那次我第一次感受到在火车上看铁路两边风景的美妙感觉。
http://photo7.fotolog.net.cn/userimages/19/99/o/okguoguo/45/500_s2rO7Fbz.jpg
后来因为工作关系,从大同坐火车去泰山,因为在大同站根本买不到票,所以只有买站台票,然后上车去补票。听有同事说,不补票也行,只要给列车员一些钱就可以了,当然不会多于补票的价格,我于是就这样坐了,没想到这着儿还真好使,在列车员休息室里,给那个中年男乘务员钱时,看到他把钱深深得装进自己内衣的口袋,他那种紧张、害怕、无奈的表情,会让我铭记一辈子的。
再后来,我坐火车去了西藏,在天路上感叹于雪域高原辽阔和纯洁,在回西宁的列车上,一位青藏铁路公司的女列车员也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她指给我看可可西里上的藏羚羊的身影,给我介绍哪里会拍到好的图片,给我讲述她所经历的青藏铁路开通时的情景。她对于乘客的热情服务是发自内心的,不是职业原因,让旅客感觉像一家人一样。
今天也一样值得怀念,我们一家人去敦煌,带着美好的期盼,去接受古老历史文化遗迹的熏陶,相信我们会满载而归的。
2007-11-11
今天用了一天的时间游玩了嘉峪关和用长城连接在其南北两侧的天下第一墩和悬臂长城。嘉峪关有如一位巨人一样张开双臂将整个河西走廊东西两侧一分为二,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难怪被誉为“天下第一雄关”。
位于嘉峪关南侧的天下第一墩其实就是万里长城的起点,是这段长城的第一个烽火台,不过因为几百年的风化已经唯存一个土堆。在第一墩的南面是逃赖河,这条河的确很有特色,据说这河水是从祈连山上的雪水化成的,经过长期的冲击,河床从地面下陷有百米深,从河边望下去,不禁毛骨悚然,犹如站在万丈悬崖边上。居开车送我们来的司机师傅说,在山里面这条河上游河道更深,从上面看下面的人,只是一个小点。从这里可以看到最原始的明代万里长城。
http://photo7.fotolog.net.cn/userimages/19/99/o/okguoguo/45/500_scc77T1M.jpg
沿着长城一直望北走,可以看到嘉峪关的三座城楼高高耸立,也许是因为公路的原因司机师傅并没有拉我们去嘉峪关,而是先把我们拉到了位于嘉峪关北面的位于黑山脚下的悬臂长城。只所以称为悬臂,是因为他建在悬崖峭壁上吧,没有考据,我自己这样想的。这段长城可以看出是后人根据原来的长城遗址为了开发旅游重现修缮的。没什么意义,只是从这里体会一下这个古丝绸之路上,这一段古长城的完整性而已。
http://photo7.fotolog.net.cn/userimages/19/99/o/okguoguo/45/500_837fR7uC.jpg
最后,我们来到了著名的嘉峪关,在旅游淡季,没想到来这里的人还是没有想像中的少。而且光旅游团就有好几个。我们可以跟着导游听听了,虽然来以前对这个关隘有了点了解,但是毕竟只是皮毛。一进嘉峪关旅游区大门,就能看到一个面积不小的湖,叫九眼泉湖,据说是祈连山上的雪水融合后,形成的地下暗河,又从这里形成泉水涌出,在低洼处形成了湖。正好可以供守卫嘉峪关的士兵将士们饮用生活。沿着湖边往上走,就来到了嘉峪关的第一道城门,上面有匾额“天下雄关”。这个城门很高大,门是两扇古老的木质的大门,让人联想起“支扭扭的”推门声。从城门继续往里走,沿着一条潺潺流淌的小溪,就来到了嘉峪关城楼门前了。嘉峪关保存的非常完好,有东西两个瓮城,城内共有三座城楼。通过马道可以直接到达城墙上,从高大的城墙可以眺望连绵不断的古长城,和远处苍莽的群山。
http://photo7.fotolog.net.cn/userimages/19/99/o/okguoguo/45/500_arvUARRb.jpg
2007-11-12
http://photo7.fotolog.net.cn/userimages/19/99/o/okguoguo/45/500_xRXe3TXG.jpg
下午两点,我们乘坐N853次列车到达了敦煌车站。我早以联系好的出租车牛师傅在站口迎接我们。
http://photo7.fotolog.net.cn/userimages/19/99/o/okguoguo/45/500_ykJ3aD5M.jpg
http://photo7.fotolog.net.cn/userimages/19/99/o/okguoguo/45/500_tjF3hyyt.jpg
敦煌是旅游城市,而且一年中的旅游旺季只在每年的夏季和秋季,如今旅游者很少,听敦煌的出租车老牛师傅说,在旅游旺季,敦煌城里面,旅游大巴车一辆接着一辆,满城一篇繁忙的景象。而如今只有公交车和敦煌的出租车了,偶然有其它的车子驶过了。敦煌除了旅游,其它的产业的确极少,因为这个城市面积很小人口应该也不多。除了一些政府部门和移动联通人寿之类的强势垄断企业在此布点,几乎没有什么像样的企业。
http://photo7.fotolog.net.cn/userimages/19/99/o/okguoguo/45/500_Pc72ju9N.jpg
我们在一个医药公司的招待所住下。
2007-11-13
http://photo7.fotolog.net.cn/userimages/19/99/o/okguoguo/45/500_zjQ7tqAD.jpg
莫高窟在敦煌东南,离敦煌有17公里路,在新落成的敦煌火车站南面4公里远处,在敦煌市区有直达景区的公交车,经过敦煌火车站,每半小时一班车。
http://photo7.fotolog.net.cn/userimages/19/99/o/okguoguo/45/500_iIX2nFnK.jpg
莫高窟景区的确有国家级旅游景区的风范,一下公交车,我被一个风格独特的建筑所吸引,后来才知道,那是敦煌文物陈列馆,里面陈列着莫高窟各个时代的代表洞窟的复制洞窟和壁画的临摹作品,只是当时不知道,就没有进去看,现在想来有些可惜。莫高窟是世界文化遗产,管理他的机构是敦煌研究院,是直属国家文物局的。是我国也是世界的文化遗产,深得世界友人的推崇和喜爱。但是莫高窟也是我们近代文明史的一段伤心史,因为在藏经洞里的无数的经卷,史书等文物在清代都流落到了外国人的手里。如今还在国外的博物馆里。
http://photo7.fotolog.net.cn/userimages/19/99/o/okguoguo/45/500_041m7z3P.jpg
在莫高窟游览,总是令人怀着沉重的心情和对于古老文化的崇敬,不过我们带着不到三岁的女儿汶滟,她一开始还看精美的壁画,后来干脆唱起来,我担心她影响其它游客听工作人员讲解,就抱着她出来玩,让她妈妈接受这难得的历史文化的熏陶吧。
http://photo7.fotolog.net.cn/userimages/19/99/o/okguoguo/45/500_SGnuiYHI.jpg
http://photo7.fotolog.net.cn/userimages/19/99/o/okguoguo/45/500_v24sB8V1.jpg
http://photo7.fotolog.net.cn/userimages/19/99/o/okguoguo/45/500_skk9P6QT.jpg
莫高窟,莫高,不是一般人可以说得明白的。走马观花的看一遍更是难以见到什么,只是来过了,看过了而已。
2007-11-14
今天起得很早,雅旦离敦煌180公里,而且路也不是很好走,所以我们七点起床,在敦煌吃过早餐,匆匆上路了,敦煌天亮得比较晚,向西途径玉门关下车买票时,才看到朝阳染红了东边的天空,不过在这空旷无垠的戈壁滩上下车来买玉门关的票时,感觉好冷,好凄凉。
http://photo7.fotolog.net.cn/userimages/19/99/o/okguoguo/45/500_h2sFzx25.jpg
买完票,车子又往前开了大约二十多公里,远远的就看到了一座高大的土堆,听司机牛师傅说那就是玉门关。因为天气冷,没有进去看,牛师傅说回来看也可以。于是我们只是从车子上远远得看了一眼就继续往前走了。在茫茫得戈壁滩上,很难看到行人,因为这里是无人区,路上除了我们这车子外,没有别的车辆,感觉路就是自己家得一样。车子可以开多块就可以开开多快。
来到西部,看到茫茫隔壁,不禁叫人升腾起思古之幽情,在这里,时间是停滞的,公路两边除了沙棘草,就是偶而能看到几颗红柳,除此以外几乎没有别的东西了,在看到芦苇的地方就是应该有水源的的地方了。因为没有人来建设,也没有人来破坏了。但是正因为这样,时间才是停滞的,经过这里的只有风,没有进步,没有文明,也没有破坏,只有一片无垠的辽阔天空和戈壁。
离开玉门关,再往西行,要经过敦煌西湖野骆驼自然保护区边缘。这个保护区是一块戈壁中的绿洲,不过因为时间已是冬季,远远的可以看到芦苇丛和胡杨树,都是黄色的了。从《走遍中国》里知道,这里是世界上少有的野骆驼的栖息地,这野骆驼是区别与家养的骆驼的,另外一个区别是他只有一个驼峰,学名叫单峰驼,年代相当久远。就像是人类进化一样,他们中的一个分支被人类驯化,成为了人类的朋友,被人们称为沙漠之舟的双峰驼,一个分支一直在野外自生自灭,延续到今天,实属不易,目前在中国只有几千头吧。他们的天敌是狼,他们生活的地方是戈壁,这也不难理解,如果不是在茫茫无人的戈壁上,估计早就被人类所灭绝或者驯化了。人类既是地球文明的创造者,也是地球环境破坏的罪魁祸首,尤其在目前以资源为发展基础的中国,环境破坏甚至到了比建设更为剧烈的程度,于是没有了清清的河流,大部分河水都被污染,没有了洁净的空气,人们的健康受到损害。这种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的发展,实在是作茧自缚呀。而且得益的不是劳苦大众,而是个别人,实在不是理想的发展之路。
有些扯远了,离开玉门关,路上见不到行人,因为这里已经是无人区了,偶尔也会有一辆出租车超过我们的车,向着雅旦的方向去。我们知道,那也是和我们一样去雅旦玩的游客。这里的戈壁是黑色的,司机师傅说叫黑戈壁,因为上面有一些黑色的石头,所以呈现黑色。
◎雅旦――戈壁爱情
当我们一路颠簸,来到雅旦的时候,已经是中午12点了,这里的风很大,戈壁滩上的风似乎比内地的风更冷些,经过雅旦再往里走就是罗布泊了。我们买了进入雅旦的门票,来旅游的除了我们一家三口,还有两个从广东来的小伙子和一个独自来自北京的姑娘。我们跟随景区的旅游中巴车进入了景区,车上还有司机师傅和景区的导游姑娘和一个搭车进入景区的小伙子。
张艺谋的《英雄》中,有不少的场景就是在此地拍的,在看这片子的时候就纳闷,这老谋子从哪里找得到这么独特的境地呀?一片片巨大的土丘奇形怪状,残剑和飞雪最后斗剑,而且残剑不当飞雪的剑,被刺中身亡。场面相当悲壮,里面取景只是相当奇特,并没有在意别的。但是来了以后,才知道这里不但风景奇特,而且有些土丘被大风侵蚀的非常神似某些东西,比如孔雀开屏,比如雄狮呀,尤其从远处的某个角度看,真是栩栩如生。
http://photo7.fotolog.net.cn/userimages/19/99/o/okguoguo/45/500_07R6csQV.jpg
http://photo7.fotolog.net.cn/userimages/19/99/o/okguoguo/45/500_7c1hXu1z.jpg
车子到了一处比较大的景点停了下来,北面是一座小院子,门前摆着买奇石的摊子,摊子前面有一群鸽子在啄食,还有好几辆越野车停在门口,院子后面有几头骆驼。一看这情景我就知道了,这应该就是在电视上播过的捡石奇人李向军的家了。妻子和那三个年轻人下车去玩了,因为有些冷我抱着女儿在车上呆了一会儿。我问搭车来得小伙子,这就是李向军的家吧,他说是的。来敦煌以后,敦煌电视台天天播放《走遍中国-走进敦煌》,在《敦煌奇石》这一篇节目里专门介绍了李向军和他在雅旦的家,六年前李向军把家从敦煌搬到了罗布泊沙漠里,靠捡石头为生,六年里他捡了几十吨石头,罗布泊沙漠都让他跑遍了。当年雅旦要开发旅游,他是抱着干一番事业来的,当初是想养骆驼,偶然捡了几块石头放在门前,来的客人却非要买走,这给了他启发,靠捡石头在罗布泊上安下了家。
http://photo7.fotolog.net.cn/userimages/19/99/o/okguoguo/45/500_beF8I8D3.jpg
http://photo7.fotolog.net.cn/userimages/19/99/o/okguoguo/45/500_uRjaBCT5.jpg
车子要在这里停留一个小时,游人可以骑骆驼或者租越野车开,车上现在只剩下我和女儿还有司机师傅和年轻的导游姑娘和那个搭车来的小伙子了。小伙子黑瘦的脸庞上闪动着明亮的眼睛,和导游姑娘不停的说话。问她叫啥名字,然后问她的手机号,那姑娘开朗活泼,个头高挑,愉快的回答小伙子的问题。然后小伙子掏出手机给姑娘打电话,听手机里的铃声,然后记下她的号码。后来小伙子又用手机给那姑娘照相,姑娘也不反对,乐意的配合,后来照多了,就开玩笑的说有肖像权的,要收费的。我不禁有些好奇,戈壁滩上的少男少女怎么这样明朗呀,交流几乎没有隔阂,天真而直率。想起自己年少时的爱情几乎是隐晦的,有过多少暗夜里的相思难眠呀,可是相见了却不敢看她一眼。唉!相比之下,这样的爱情交流是多么美好而幸福呀。
我领着女儿下了车玩了一会儿,女儿追着鸽子到处乱跑,三个年轻人买了几块石头,我们上车继续往前走,导游说前面这个景观叫舰队出海,也是雅旦景区的最后一个景点了。我们下车,从远处看上去,一列列奇特的土堆一字排开,气势蔚为壮观,真如庞大的海军舰队出海一般。妻子说北面的一个地窝子挺好的,严实,避风,门前也是摆着各式各样的风励石,我纳闷这里摆着这么多石头怎么没有卖石头的人呀?于是就问导游,导游指着那搭车来的小伙子笑着说,他就是呀!
http://photo7.fotolog.net.cn/userimages/19/99/o/okguoguo/45/500_3x29zmDz.jpg
这下明白了,原来这个搭车来的小伙子,也是到这个戈壁滩上捡石头的人呀。可是与李向军不同的是他是一个人在这里。看到这地窝子,我终于明白了小伙子刚才那么激情四射的和导游姑娘说话的原因了。在茫茫黑夜里,在渺无人烟的戈壁滩上,小伙子一个人在地窝子里该是多么寂寞呀。那时候只能拿出手机来,看看姑娘的相片,给姑娘打个电话,以解寂寞和相思。这也许就是戈壁滩上的爱情吧,犹如这无人区的风一样,来得突然又是那么真切……
◎玉门关
http://photo7.fotolog.net.cn/userimages/19/99/o/okguoguo/45/500_Tz0m0DOh.jpg
http://photo7.fotolog.net.cn/userimages/19/99/o/okguoguo/45/500_cbO5KwOn.jpg
一座孤城
耸立在茫茫戈壁上
千古不变
风霜雪雨
在你身上留下道道疤痕
我来了
没有别人在
这是多么好
我与你默默相守
虽说只有半个时辰
我对于你只是风一样的过客
你以历史的胸怀迎来送往
阳光下你也曾经风光无限
胸前贴满玉石
是浩瀚古中国的门户
如今都已过往
留下无尽的叹息
暗夜里你是多么孤单
似一条独狼
咬噬时间的骨头
骆驼草、芦苇、沙棘草
戈壁上顽强的生命陪伴你
你看到他们死去又活来
也曾暗自笑过吧
这世间变化
你尽收眼底
也曾暗自哭泣吧
金戈铁马
羌笛呜咽
烂醉的戍边人
四起的狼烟
长长的驼队
都散了
只留下你这把骨头
对着苍天
对着明月
走了
走了
我只能在此停留片刻
我没有王维的高度
黄河在哪里
万仞山离得太远
我对于你只是如风的过客
◎西出阳关无故人
http://photo7.fotolog.net.cn/userimages/19/99/o/okguoguo/45/500_wm3tq51W.jpg
阳关因为在玉门关的南面,因此得名阳关。这两个古丝绸之路上的关隘之所以名垂千古,主要是两首伟大的唐诗,两首几乎每个中国人斗能背诵的千古诗篇。
http://photo7.fotolog.net.cn/userimages/19/99/o/okguoguo/45/500_z3M60E2k.jpg
阳关,已经被当地一个很有名的文化商人进行了开发,建立了阳关博物馆。进入了博物馆,导游小姐带领着我们进入了历史的时空中,从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了丝绸之路,到丝绸之路的繁荣,衰落。如今阳关的消亡还是个历史疑问,有待于考古学家进一步探索。不过阳谷的鼎盛一时是可以肯定的,因为这里有个古董滩,据说在古董滩上随便转转斗能捡到古钱币之类的古董。当然现在已经封闭,不让游人进入了。
http://photo7.fotolog.net.cn/userimages/19/99/o/okguoguo/45/500_LoV96wwR.jpg
西部之旅不是看现代工业的繁荣,而是看历史,看文化,看荒凉,看古老的土丘。这是阳关的导游说的,我感觉极是。并对这个年龄不大的小导游刮目相看。
2007-11-15
敦煌除了莫高窟,第二大旅游景区就是鸣沙山月牙泉了。我们今天吃了早饭,就乘坐公交车来到了这里。我们来的比较早,游人很少,我首先被启功先生为景区的写得名字给吸引了。启功不愧为书法大家,字体修长美妙,“鸣沙山月牙泉”六个字犹如六个身姿窈窕的美女一样漂亮。
http://photo7.fotolog.net.cn/userimages/19/99/o/okguoguo/45/500_nKv4102V.jpg
进入景区,看到了真正的沙子山,我们领着滟滟往上爬,沿着如同刀刃般锋利的山脊,爬上了主峰。在沙山上,你能看到风的脚印,即使一片很轻的纸片从沙上滚过,也能看到它留下的细小的痕迹,像小动物留下的脚印。爬沙子山,感觉特别累,而且在很窄的山脊上往上爬,往下看比较吓人,随时都有可能溜下去。后来滟滟爬累了,我就背着她走,我成了她的骆驼,哈哈…… 我们估计爬了两个小时,到了山顶,这里是可以滑沙的地方,也就是响沙山的来历,因为从这里往下滑,能听到轰轰得雷声,我把汶滟放在胸前,勇敢的滑下来,梅也不示弱,跟着我也滑下来。但是我们没有听到响声,可是我们滑的很开心,因为那坡度比较陡,而且没有别人滑,滑下来问那里的工作人员为什么没有雷声,他们告诉我说,只有夏天,温度高,而且人多的时候才会响。原来如此。
http://photo7.fotolog.net.cn/userimages/19/99/o/okguoguo/45/500_vV6xIPgS.jpg
http://photo7.fotolog.net.cn/userimages/19/99/o/okguoguo/45/500_HBhSpl8C.jpg
http://photo7.fotolog.net.cn/userimages/19/99/o/okguoguo/45/500_Ek3J6LUd.jpg
下山我们是骑骆驼下的,我抱着汶滟,秀梅没有骑,跟着我们走。我坐在第一匹骆驼上,后面还有四个游客骑着四头骆驼,坐在我后面的伙计,一个劲的说,我坐得骆驼总是不停的放屁,臭死了。我作在前面,几乎忍不住笑出声来。
http://photo7.fotolog.net.cn/userimages/19/99/o/okguoguo/45/500_dt13C4M0.jpg
我们经过人工湖,来到了月牙泉。听说月牙泉的水位下降比较厉害,景区的专家试图保住月牙泉的美景,付出了很多努力。在西部,真切的体会到水的宝贵。有了水就有了生命,没有水,一起都完了。被敦煌人们称为母亲的党河,如今也总是干涸,正是这条河流养育了敦煌,月牙泉的水位跟这条河也有着直接的关系,如果党河有水,那么月牙泉的水位就高涨。听说政府有一个“引哈济党”工程,即把发源于青海省野牛背山及夭果吐乌兰山的大哈尔腾河的水引入党河,也许这个水利工程是可以抢救月牙泉的唯一办法了。
http://photo7.fotolog.net.cn/userimages/19/99/o/okguoguo/45/500_oba66447.jpg
我领着滟,在泉边玩耍。梅拿着相机,不断寻找更好的角度来拍出月牙泉的景色。在这庞大的沙山群脚下,有这一弯千年长青的清泉,泉边芦苇丛生,在泉边煮茶论道,真是仙人境界。
2007-11-16
从敦煌火车站,乘坐直达银川的列车,回银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