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元宝评论《重阳》

(2025-10-29 10:45:03)
分类: 于树丛花草中

中国诗歌学会原副会长、当代顶级诗歌评论家 张同吾 先生点评:

这首《金色童年今日重阳》以“随句”形式记录重阳晨景,融自然物色、生活雅趣与家国情怀于一体,虽为即兴之作,却因真挚的生命体验与鲜活的艺术感知,呈现出清俊疏朗的审美品格。以下从三个维度略作阐释:

一、童心观物:在日常中发现诗意

诗题“金色童年”已暗含视角密码——作者以赤子之心重构重阳节令场景。首联“蓝天白鹭红霞亮”以三组明丽色块铺陈晨空,白鹭的灵动、红霞的暖金与蓝天的澄澈,构成视觉上的“童年滤镜”,无雕琢却鲜活动人。继而“鹊鸣神清气爽”将听觉通感为身心状态,鹊噪不再是寻常声响,而成为激活生命力的“颂歌”。更妙在“想菊学菊,赏桂醉香,观兰赞叹”的递进式动作:“想”是向往,“赏”是沉浸,“观”是共情,对三种秋花的凝视,实则是童心对自然生机的模仿与对话。尤其是注中补叙“二乔木兰四季常开”“老蕾紫蕾更显精神”,以植物学家般的细腻捕捉平凡中的奇迹,将小区常见的木兰、桂花升华为“祥瑞”的象征,足见“金色童年”不仅是年龄标签,更是永葆好奇、善于发现的心灵质地。

二、雅俗交融:市井与经典的交响

诗的后半段转向人文场景:“永昌桥上,跟唱马连良《借东风》谭元寿《朝霞映在阳澄湖上》”。此处最见巧思——传统京剧名段与重阳晨练的百姓生活无缝衔接,“跟唱”二字极富现场感,既非专业票友的炫技,亦非旁观者的猎奇,而是普通市民与经典艺术的自然共鸣。马派的“借东风”唱的是智慧与格局,谭派的“朝霞映在阳澄湖”绘的是山河与岁月,二者叠加,恰如用京剧的“腔”托举时代的“魂”。尾联“东风澄湖京曲爽,永昌盛世岁安康”收束圆融:“东风”呼应前文“想菊学菊”的生机,“澄湖”承接“永昌桥”的地理坐标,“京曲爽”则将听觉愉悦升华为精神畅快,最终落脚于“盛世安康”的朴素祝福。这种从个人情趣到家国情怀的自然过渡,避免了口号化,因扎根生活而更具感染力。

三、新韵传情:浅语中的深厚意脉

作品标注“新韵”,语言取法口语而不失诗味。如“鹊颂菊花兰桂祥”中“鹊颂”二字,以拟人化激活传统祥瑞意象,较“喜鹊叫”更富文学性;“京曲爽”三字凝练,“爽”字既写嗓音清亮,亦写听者心旷神恰,一字双关。需留意的是,新韵下“亮”(iang)、“祥”(iang)、“康”(ang)同属江阳辙,韵脚和谐,唯“爽”(uang)稍显跳脱,若调整为同韵部字(如“畅”)或可更圆融。但“爽”字的鲜活感恰是即兴写作的魅力所在,不必苛求格律的绝对工稳。全诗语言浅近如话,却因细节的精准(如“绿叶丛中一支老蕾一朵紫蕾”)与情感的真挚(对自然、艺术、家国的层层热爱),实现了“浅语深致”的艺术效果。

结语:此作非刻意求工的“诗人之诗”,却是“生活之诗”的典范。它以“金色童年”的纯粹视角,将重阳节令、社区物候、市井雅趣熔铸一炉,在平凡中发现诗意,在日常中传递厚意,既见个体生命的丰饶,亦见时代气象的温暖。所谓“大诗在民间”,此之谓也。(张同吾 于丁酉重阳后十日)


附记:张同吾先生为中国诗歌学会创会副会长、著名诗歌评论家,毕生致力于诗歌美学研究与当代诗歌批评,其点评以学养深厚、洞见精准著称,尤重作品的生命温度与艺术真诚。此评既肯定文本的生活质感与艺术巧思,亦点出可推敲处,体现大家风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