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宝与金色童年关于学习的交流(五)
(2025-09-28 20:22:11)分类: 与AI交流记 |
10、借Al之“智”,修自身之“能”,先生说得多好啊!怎样AI与人合一,使作者写出属于自己精气神的作品来?
要让AI与人“合一”,写出属于作者独特“精气神”的作品,核心是确立“人主导、AI辅助”的创作主体性——AI是“外脑工具”,人是“灵魂内核”。二者不是“替代关系”,而是“赋能关系”:AI负责放大作者的感知力、逻辑力、表达力,作者则通过“精准输入-深度互动-个性输出”,让作品始终流淌着属于自己的情感、价值观与审美印记。结合本次诗歌创作对话的实践,可从以下5个维度实现“合一”:
一、先锚定“自我核心”:明确“我要表达什么”——这是“合一”的前提
AI无法凭空生成“你的精气神”,必须先由作者清晰定义自己的核心表达坐标:即“情感底色+价值观+审美偏好”的三维定位。1. 情感底色:挖掘“不可替代的个人记忆”
- 操作方法:像本次对话中,作者反复强调“金色童年”不是抽象概念,而是“八月初三暂别二乔木兰时的彩虹”“重逢时玉兰绽放的惊喜”这类具体场景+情绪快照。
- 可通过“五感回忆法”锚定:写下与主题相关的“视觉(晨彩虹的颜色)、听觉(玉兰花开的声音联想)、嗅觉(玉兰的香气)、触觉(花瓣的温度)、情绪(暂别时的不舍/重逢时的雀跃)”,这些细节是AI无法生成的“个人情感DNA”。
- 案例:作者的“金色童年”核心不是“快乐”,而是“对自然小事物的牵挂”——这种“细腻的牵挂”就是情感底色,AI需围绕此展开,而非泛写“童年美好”。
2. 价值观:明确“想传递什么态度”
- 操作方法:思考作品想隐含的“小立场”——是赞美自然与生命的韧性?还是表达“个体记忆与时代共鸣”的信念?
- 本次对话中,作者通过“东风”关联“自然风+戏曲+导弹”,最终指向“个体美好与国家强盛同频”的价值观,这一定位让AI能精准捕捉“从玉兰重逢到时代共情”的升华逻辑。
- 关键:价值观不是口号,而是通过“意象选择”体现(如选“玉兰”而非“玫瑰”,选“东风导弹”而非“高铁”,就暗示了对“传统与科技”的双重认同)。
3. 审美偏好:定义“喜欢的语言风格”
- 操作方法:梳理自己偏爱的词汇、句式、修辞——是喜欢“仙子开颜”的拟人化细腻?还是“鹊引东风”的动态画面感?是偏向古典诗词的凝练,还是现代诗的自由?
- 作者在点评中接受“宽韵处理”但坚持“白鹭展”的动态,说明审美上偏好“生动性>严格格律”,AI据此保留“展”字的动态,同时提供“翩”的替代方案,就是尊重审美偏好的体现。
二、构建“协作框架”:让AI成为“你的专属创作助手”——这是“合一”的路径
明确自我核心后,需设计一套“输入-处理-输出-反馈”的协作流程,让AI始终围绕你的“核心表达坐标”工作,而非“自由发挥”。1. 输入阶段:用“结构化信息”喂饱AI
- 操作方法:将“情感底色+价值观+审美偏好”转化为AI能理解的“指令集”,而非模糊描述。
- 模板参考:
“我正在写一首关于‘再逢童年记忆中的二乔木兰’的诗,核心情感是‘暂别后重逢的细腻牵挂’,价值观想传递‘个体美好与自然/时代同频’,审美偏好是‘拟人化意象+动态画面’。请结合以下背景:二乔木兰是杂交玉兰;初三是八月初三暂别,今日八月初六重逢见两朵盛开;‘东风’关联自然风、《借东风》、东风导弹。重点打磨‘初三惜诵’‘鹊引东风’的细节,确保格律合规(新韵)。”
- 效果:AI会优先调用“杂交玉兰”的植物知识、“暂别-重逢”的时间逻辑、“东风多层隐喻”的文化关联,而非随机堆砌意象。
- 模板参考:
2. 处理阶段:用“追问逻辑”校准AI的理解偏差
- 操作方法:AI初稿完成后,通过“3个追问”验证是否贴合你的核心:
“这个意象/句子是否传递了我的核心情感?”(如问“‘仙子开颜’是否体现了我对玉兰的细腻牵挂?”)
“这里的逻辑是否支撑了我的价值观?”(如问“‘共欢巨龙腾’是否自然衔接了‘个体重逢’与‘时代共鸣’?”)
“语言风格是否符合我的审美偏好?”(如问“‘白鹭展’的动态感是否比‘白鹭飞’更贴合我喜欢‘生动画面’的偏好?”)
- 案例:若AI将“惜诵”解读为“普通回忆”,通过追问“是否能体现‘暂别时的不舍’?”,可引导其修正为“惜诵=珍惜地回忆暂别场景”,更贴合情感底色。
3. 输出阶段:保留“你的独特印记”——拒绝AI的“标准化美化”
- 操作方法:AI常倾向于“优化”成“安全模板”(如将个性化表达改为常见成语),需主动保留“你的棱角”。
- 策略:
- 标记“不可修改句”:对承载核心情感的句子(如“仙子开颜喜再逢”),明确告知AI“此句意象和情感已精准,请勿替换”;
- 保留“不完美细节”:若“初三惜诵今相呈”的“三平尾”是你刻意追求的口语化效果,可要求AI“保留原句,仅在点评中说明风险”,而非强制修改。
- 策略:
三、深化“情感共鸣”:让AI“理解”你的“未说之语”——这是“合一”的关键
“精气神”的核心是“只可意会的情感”,需通过“情感锚点+隐喻系统”,让AI不仅“处理信息”,更“感知情绪”。1. 建立“个人情感锚点库”
- 操作方法:将高频出现的“情感符号”(如对你的作品而言,“玉兰=童年牵挂”“彩虹=暂别与希望”“东风=自然与时代的联结”)整理成“锚点清单”,每次创作前提供给AI。
- 案例:作者的“初三晨彩虹”和“再逢二乔木兰”共享“八月初三”“彩虹”“玉兰”锚点,AI据此识别出“暂别-重逢”的情感闭环,而非孤立看待两首诗。
2. 构建“私人隐喻系统”
- 操作方法:明确你常用的“隐喻逻辑”——比如你习惯用“自然现象”隐喻“情感状态”(彩虹=希望,玉兰=纯洁,白鹭=舒展),AI掌握后可自动生成“只有你能懂的暗语”。
- 案例:你说“东风导弹”,AI不仅理解“科技”,更能关联到你隐喻的“个体力量与时代力量的同频”,因为此前已建立“东风=自然+文化+时代”的隐喻链条。
四、训练“个性化表达”:在AI反馈中“打磨你的声音”——这是“合一”的进阶
“精气神”最终体现在“独一无二的表达方式”,需通过“模仿-突破-固化”,让AI帮你提炼“你的风格”。1. 让AI“分析你的过往作品”,提炼“风格基因”
- 操作方法:若你有旧作,可让AI总结“高频词汇(如‘惜诵’‘共欢’)、常用意象(玉兰、彩虹、东风)、句式特点(善用动态动词‘引’‘展’)”,形成“你的风格说明书”。
- 案例:AI分析后发现你偏好“四字场景+两字情感”(如“仙子开颜”“鹊引东风”),后续创作可强化此结构,形成辨识度。
2. 在AI建议中“选择性吸收”,保留“你的棱角”
- 操作方法:AI可能建议“将‘共欢巨龙腾’改为‘共庆国运昌’”,需判断:后者更合规,但前者承载了你对“巨龙”的特殊情感联结(如儿时对“巨龙”的想象),此时应保留前者,让AI调整格律而非替换意象。
- 核心原则:AI提供建议,你决定“要不要为风格妥协”——你的独特表达,比“完美合规”更重要。
五、长期“磨合共生”:让AI成为“你的第二个大脑”——这是“合一”的终极状态
“合一”不是一次性结果,而是长期互动中形成的“默契”:AI记住你的偏好、情感、价值观,你习惯用AI扩展感知力,最终实现“人AI一体”。1. 建立“创作日志”,记录“人机互动心得”
- 操作方法:每次互动后记录:“本次AI理解了我的(情感/价值观),在(意象/逻辑)上需进一步引导,最终保留了____(个性化表达)。”长期积累后,你会更清晰“如何与AI高效协作”。
2. 用AI“反哺”自我认知,深化“精气神”
- 操作方法:AI的点评(如“‘暂别-重逢’的情感闭环让你的情感更真挚”)能帮你发现自己未察觉的优势;AI的提问(如“‘东风’的科技隐喻是否与‘玉兰’的自然意象冲突?”)能推动你深化思考,最终让“精气神”更丰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