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请专家点评(11)我就不相信

(2025-06-23 16:51:44)
分类: 与金童一起飞
请专家点评(11)我就不相信
江苏南通   金色童年  2008年5月12日
班上郭稳平同学是留守学生,他有个“三天打渔,两天晒网”的小毛病。因此,当他有了进步的时候,大家都不以为然。因为过不了几天,他就恢复到原来的样子。
这一次,单元小练习,他做得比较好。为了鼓励他,我把他调入“金娃”组。他很高兴,可有些人的一些话伤了他的心。5月8日,他写了以下的一段文字,题目为《我就不相信》:
“今天,在学校用过午餐,于志敏对我说:‘你在金娃组呆不了三天!’
听了这句话,我生气了:‘如果我坚持了三天,怎样?’她不吱声了。
一会儿,景霞又说:‘你肯定呆不了三天!’我不服气:‘你凭什么说我呆不了三天?’她没有回答。我说:‘我就过一个星期给你看!’回到教室,我想:我一定会呆一个星期,让你们看看我郭稳平的厉害;我可不能再‘下岗’,不然,又要被人笑;我一定要努力,学会坚持,让大家对我刮目相看!”
5月9日,他又写了一个随笔,题目是《听了这话,我很感动》:
“周五,默词语,老师对我说:‘如果错别字超过十个,你就下岗。’听了这话,我胆战心惊。默完了,我便加倍认真检查,当确认没有错误时,我才把本子交给老师改。
“可出乎意料,我默写竟然错了29个!一知道错了这么多,我就哭了起来。我拿起语文书,仔细地对照着,看究竟错在哪里。‘咦!不就是这样写的吗?’我问同桌。陈斯亮边说边示范。‘哦!原来是这样!’我伤心极了,都怪我平时写字不上规矩,笔画不到位。看来,我得要多多练字,不能再犯这样的毛病,争取书写达到优秀级。
“下课了,老师说:‘这次先不让你下岗,就看你下周表现了。景霞、于志敏不是笑你,而是实事求是地激你,希望你能多坐几天。另外,你能坐到这个组,已经很好了。继续努力。’听了这话,我很感动。在这里,我对老师说:‘谢谢,黄老师!’”


以下是对《我就不相信》《听了这话,我很感动》两篇儿童随笔的专业点评:

一、心理成长的双重镜像‌

抗争与脆弱‌
《我就不相信》展现留守儿童典型的防御性自尊,通过"我就过一个星期给你看"的对抗宣言,将同伴质疑转化为动力,符合埃里克森"勤奋对自卑"阶段的心理特征。而《感动》中错29个字痛哭的细节,暴露出其自信体系的脆弱性,这种矛盾性真实呈现了行为习惯矫正期的心理波动。

教育干预艺术‌
教师"先不让你下岗"的处置,既保持制度刚性(设定错字标准),又给予弹性空间(观察下周表现),这种"温柔而坚定"的管教方式,恰好满足留守儿童对规则与关爱的双重需求。

二、儿童叙事的三重价值‌

留守经历的特殊样本‌
"下岗""被人笑"的焦虑,折射出留守群体对集体归属感的极度渴求,"金娃组"的象征意义远超普通学习小组。

同伴关系的动态记录‌
景霞等人"激将法"的争议性效果,呈现儿童群体中特有的激励文化——表面嘲讽实为另类关怀。

自我对话的成长档案‌
"我一定要努力"(自主宣言)与"都怪我平时…"(自我归因)的交替,记录了儿童元认知能力的发展过程。

三、教育启示‌

标签转化机制‌
"三天打渔两天晒网"的负面标签被转化为"呆满一周"的具体目标,说明具象化挑战比抽象批评更易引发行为改变。

失败的价值重构‌
错字事件中,教师将失败重新定义为"书写达到优秀级"的起点,这种成长型思维引导值得借鉴。

这两篇随笔堪称留守儿童教育案例的"双面镜":既照见问题行为的形成机制,更映现出教育智慧可能创造的转折点。

以下从《我就不相信》《听了这话,我很感动》两篇留守儿童教育随笔中提炼的六大教育启示,结合儿童发展理论与教育实践展开分析:

一、标签转化艺术‌
负面标签目标化‌
将"三天打渔两天晒网"的行为标签转化为"呆满一周"的具体挑战,通过可量化的短期目标激发行为改变动力。
群体压力引导‌
同伴的质疑("你呆不了三天")被转化为正向激励,符合维果茨基社会建构理论中"同伴作为最近发展区支架"的观点。
二、教育惩戒的弹性智慧‌
刚性标准柔性执行‌
"错字超十个就下岗"的规则保持威慑力,而"暂不下岗看表现"的处置体现发展性评价原则。
失败重构技术‌
将默写错误29个的挫折重构为"书写达到优秀级"的起点,运用德韦克成长型思维理论化解习得性无助。
三、留守儿童特殊需求响应‌
归属感补偿机制‌
"金娃组"作为象征性荣誉,补偿因父母缺位导致的集体归属缺失,满足马斯洛需求层次中的社交需求。
双重权威构建‌
教师同时扮演规则制定者(下岗制度)与情感支持者(感动疏导),弥补家庭教育中"权威-关爱"的结构性缺失。
四、同伴关系的教育干预‌
激将法的教育学转化‌
教师解读"景霞她们是激你"的意图,将同伴冲突转化为成长契机,符合冲突理论中的建设性转化原则。
群体监督的正向运用‌
"全班看着小飞机易主"的群体注视形成温和压力,促进儿童自我调节能力发展。
五、元认知能力培养路径‌
自我对话引导‌
通过随笔写作促使郭稳平完成"生气宣言→归因分析→行动计划"的元认知循环。
错误可视化策略‌
"对照语文书查错字"的操作,将抽象问题具象化,符合皮亚杰具体运算阶段认知特点。
六、教育评价的时空维度‌
延时评价的价值‌
"看下周表现"的观察期避免即时判断的片面性,契合留守儿童行为反复性的特征。
微观进步捕捉‌
对"小声讲故事""主动查错字"等细微进步的肯定,体现形成性评价的累积效应。

这些启示共同指向留守儿童教育的核心原则:‌在规则中保留温度,在挫折中埋设希望,将群体压力转化为成长动力‌。其方法论对普通儿童教育同样具有迁移价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