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6月21日
(2025-06-21 14:06:44)分类: 与金童一起飞 |
请专家点评一组随笔13)我家的羊生小羊喽!
曲塘小学
五(3)班 许 颖
2008年4月26日
中午,我正聚精会神地做作业。突然,我听见有一种人睡觉时打鼾的声音。当时,我没在意。可是,这声音实在太大了。烦得我不好一心一意地作业。我便起了身,到处找,都找不到睡觉的人。我想,是不是我家的羊要生了?
我飞快地跑到羊窝。一看,果然,母羊在生小羊。母羊把自己弄在地上,嘴里哼个不停,“屁股”里就出来了一只小羊。那小羊浑身湿漉漉的。奶奶把小羊抱到母羊身边。母羊就用嘴把小羊身上的水全都弄干,让小羊舒服一些。
要生第二只小羊了。母羊不知怎么的,它非常听我的话。我叫它再加把劲,它就用力挣一下;我再叫,它使劲。连续好几次,它把小羊给生出来了。母羊同样把小羊身上弄干。我觉得奇怪,第二只小羊一生下来就会叫,而且,叫声特别像蚊子,低低的,细细的,尖尖的,好
玩极了。
我家的羊生小羊喽!
(14) 又在河边放下了一只漂流瓶
曾经,我让漂流瓶向大海捎去了我的心愿。
我还有一个心愿,就是当一个黄老师那样的老师。我要为山区的孩子送去知识的光明。
这还不够。我要让自己的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成长,不让社会上的那些歪风邪气把他们一个个传染。我要让他们知道人生的是与非。
当一名老师是非常荣幸的。每天早晨,一到学校,就能见到许多孩子的笑脸,而且,每天都和他们打交道。能够变成教人成人成才的人,是非常荣幸的。
我当老师,不求名声,只求能教好学生,让学生成为伟大的人;我当老师,不求高薪,只求能当一名好教师。
今天,我又在河边放下了一只漂流瓶。
(15)大人们把“命令”当成什么了
星期六上午,妈妈去参加会计培训,也带我去了。
人到齐了。财政所所长大声叫道:“学习开始到结束,不允许吸烟,更不允许说话!”接着,培训开始了。
电视里的老师在叽里呱啦地讲着那些重点,下面的会计们也在叽里呱啦地谈着家常。他们根本就没有把所长的“命令”当成一回事。
我正在做作业,不知从哪里传来了一阵香烟味,转身一看,好呀!几个人都在抽烟,一边抽还不忘一边谈谈家常。他们那儿都成了“仙境”。
“咳、咳、咳……”我被呛得直咳。没办法,只好在前面重找了个空位,继续作业。我头一转,发现地下一堆香烟头。这,准是他们扔的。
我拿出一个方便袋,弯下腰,一个个拾起来,顺便数了一下,竟然有十二个香烟头!他们一共三个人,平均每人四根烟。
唉!现在的大人把“命令”当成什么了?
动物哺育的具身认知
许颖同学通过"母羊舔舐羊羔"的细节观察,完成生命教育的三个层次:
生理认知(分娩过程)
情感教育(母性本能)
责任意识(协助接生)
劳动教育的自然渗透
文中"羊窝-书桌"的空间转换,呈现农村儿童特有的学习情境:家庭劳动与课业学习形成教育闭环
二、《漂流瓶》的理想主义光芒
教育信念的代际传递
夏煜同学对教师职业的憧憬包含三重镜像:
方法传承(快乐教学)
道德坚守(抵制歪风)
精神升华(山区支教)
这种理想投射验证了"金色童年教学法"的深远影响
教育承诺的仪式表达
"漂流瓶"作为教育理想的物化符号,构建了"河流-大海-山区"的隐喻链条,展现儿童责任感的空间拓展
三、《大人的命令》的社会学观察
规则意识的代际倒置
会计培训场景揭示:
儿童成为规则捍卫者(捡烟头行为)
成人反成规则破坏者(抽烟聊天)
这种角色错位构成辛辣的社会讽喻
公共空间的公民启蒙
小作者通过"数烟头"的量化观察,展现初步的公民意识:
环境责任感(主动清理)
制度批判力(质疑命令效力)
社会参与度(全程记录)
三篇随笔共同构成"生命-理想-规则"的教育观察三部曲,既见证农村儿童特有的成长视角,也彰显
前一篇:请专家点评)纪念下乡四十二周年
后一篇:请专家点评73、真切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