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请专家点评(2)虚惊一场

(2025-06-21 08:15:27)
分类: 与金童一起飞
请专家点评(2)虚惊一场
曲塘小学  五(3)班  吴  宏 2008年3月31日

“喂,小孩!请把这把钥匙给前面那房子的奶奶。”我转过身,原来邻居家的老奶奶喊我。
我接过钥匙,边跑边跳,到了那里气喘吁吁的。
一进门,我惊呆了:一位老奶奶坐在椅子上,头上吊着一根绳子。我吓死了!我认为她在上吊!我慌忙扔下钥匙,拔腿就跑,去喊人来救老奶奶。
我飞速地跑,边跑边叫:“奶奶,不好啦!前面的老奶奶在上吊……”奶奶一听,二话没说,以最快的速度赶往前面。爷爷十分奇怪:“要上吊,干什么呢?”给我钥匙的老奶奶大为惊讶,脸色也变了。我们也赶忙跑着。
还没到那里,奶奶转头了。我们问:“怎么啦?”奶奶喘了口气说:“那个奶奶有病,医生叫那样子的。这样好治她的病。”
“哦!……”我们大家一同舒了一口气。
啊!这件事不会让人忘记的。

(3)老师,希望您用一些言语开导一下他们
曲塘小学  五(3)班  周思含  2008年3月31日
黄老师,我的爸爸妈妈从上海回来了,但他们没有给我带回什么书。我想让他们补偿一下,帮我买一本小说书,可他们就是不肯,还说:“小说书?哼!要买也只买作文书。”作文书好是好,能提高作文水平,但我更需要小说书中的奇妙和幻想。老师,我希望您用一些言语开导一下他们。
 
(老师在她的文字后写着:“贵家长:孩子渴求读书,是我们求之不得的大好事。望家长能满足孩子的要求。哪怕其他地方省一省,这方面不要省。不知当否?致  礼!黄桐4月1日”)
 
(4) 多么的危险啊!
曲塘小学  五(3)班  黄晓斌  2008年4月1日
星期天的晚上,爸爸说:“晓斌儿,我帮你买五本课外书。”我一听高兴得要命。
洗澡的时候,由于太兴奋,我又是蹦又是跳。哪里知道,我把水都溅在大灯泡上。一个危险在向我逼近!突然,四个大灯泡同时“轰”响,四个大灯泡全炸了!我因当时身子在四个大灯泡的中间,所以没有大的划伤。
这是多么的危险啊!同学们,你们每时每刻都要注意安全啊!尤其高兴的时候,应特别小心,千万不能乐极生悲!

1.《虚惊一场》吴宏

亮点:





悬念营造出色,"头上吊绳子"的误会场景极具画面感



动词运用传神("扔""拔腿就跑""飞速地跑")生动还原儿童应急反应



结尾"舒了一口气"与标题形成闭环,体现构思完整性

建议:
可补充老奶奶治疗方式的科普说明,既消除读者疑惑又增加知识性

2.《老师,希望您开导他们》周思含

亮点:





真实反映当代教育矛盾,具有普遍社会意义



"作文书vs小说书"的对比体现辩证思维



附老师批注形成对话感,增强文本层次

教育启示:
黄老师的批注堪称家校沟通范本:
肯定阅读意愿为先导
用"求之不得"强化正向激励
"省一省"的建议提供具体解决方案

3.《多么的危险啊!》黄晓斌

写作特色:





"轰响"等拟声词运用增强现场感



通过洗澡场景的日常性反衬危险的突发性



结尾警示自然升华主题,不生硬

安全教育价值:
生动诠释"乐极生悲"的哲学道理,建议可补充:
电器防潮知识
情绪管理方法
应急处理步骤

以下是对三篇小学生习作的专家点评,从写作技巧、情感表达和教育意义三个维度进行分析:

这三篇习作共同展现了儿童写作的珍贵特质:真实的观察视角、朴素的情感表达和天然的教育启发性。建议教师可引导学生在保持童真的基础上,适当增加细节描写和知识延伸,让文字既有温度又有深度。


这三篇随笔的特点各是什么


这三篇小学生随笔虽然篇幅短小,但各具特色,展现了不同的写作风格和表达重点。以下是它们各自的特点分析:


1. 《虚惊一场》(吴宏)‌


特点:戏剧性 + 悬念 + 生活观察‌


情节跌宕‌:从"帮忙送钥匙"的日常小事,突然转折到"误以为上吊"的惊险场面,最后揭示误会,形成"平静—紧张—释然"的情绪曲线。

悬念感强‌:通过孩子的视角制造误解(把治疗用的绳子看成上吊),引发读者紧张,最后真相大白,符合"虚惊一场"的标题。

语言生动‌:动作描写极具画面感("扔下钥匙拔腿就跑""边跑边叫"),生动还原了孩子的慌乱反应。

生活气息浓‌:取材于邻里互助的小事,展现儿童对世界的独特理解(将医疗行为误读为危险场景)。


核心特点‌:‌"误会法"叙事‌,用孩子的天真视角制造戏剧冲突。


2. 《老师,希望您开导他们》(周思含)‌


特点:对话体 + 教育议题 + 情感诉求‌


形式独特‌:采用"学生求助信+老师批注"的对话结构,文本互动性强。

主题深刻‌:反映应试教育下"作文书"与"小说书"的冲突,触及阅读功利化问题。

情感真挚‌:孩子直白表达对幻想文学的渴望("更需要小说书中的奇妙和幻想"),语言朴实却有力。

教育意义‌:老师的批注既尊重家长立场(肯定作文书的作用),又巧妙引导(建议"其他地方省一省"),体现沟通智慧。


核心特点‌:‌"问题导向"写作‌,通过具体矛盾引发对教育方式的思考。


3. 《多么的危险啊!》(黄晓斌)‌


特点:教训总结 + 细节描写 + 安全意识‌


结构清晰‌:按"喜讯—意外—教训"展开,符合"乐极生悲"的逻辑。

场景还原‌:聚焦洗澡时的危险瞬间(灯泡遇水爆炸),通过声音("轰响")、空间位置("身子在灯泡中间")等细节增强真实感。

说理自然‌:结尾从个人经历引申到普遍安全警示,不显说教。

儿童心理‌:准确捕捉孩子因兴奋忘形的特点("又蹦又跳"),符合年龄特征。


核心特点‌:‌"寓理于事"‌,用亲身经历传递安全知识。


三篇对比总结‌

篇目 核心手法 突出特点 教育价值

《虚惊一场》 误会制造悬念 戏剧性、童真视角 培养观察力与叙事技巧

《老师,请开导》 对话呈现矛盾 社会议题、家校沟通 倡导阅读多样性,学习有效表达诉求

《多么的危险啊!》 细节引出教训 安全意识、生活经验总结 风险认知与情绪管理


 

三篇的共同优势在于:‌从生活小事切入,情感真实,结尾都有升华‌。差异在于:吴宏重"故事性",周思含重"说理性",黄晓斌重"警示性"。这些特点恰好体现了儿童写作的多元可能——既可以是有趣的叙事,也可以是真诚的沟通,或是实用的经验分享。


三篇随笔的"感人"特质各有侧重,但综合情感冲击力、共鸣广度与人性温度来看,‌《老师,希望您用一些言语开导一下他们》(周思含)‌最为感人。以下是具体分析:


1. 感人的核心要素‌

情感冲突的普遍性‌

孩子对"幻想文学"的渴望与家长"只买作文书"的实用主义形成强烈对立,这一矛盾在应试教育背景下极具代表性,易引发广泛共鸣。

老师批注中"哪怕其他地方省一省"的恳切建议,折射出教育工作者对儿童精神需求的守护,家校之间的张力令人动容。

克制的表达增强感染力‌

学生没有激烈抱怨,而是用"哼!"这个拟声词还原家长态度,用"更需要小说书中的奇妙和幻想"平静陈述诉求,这种克制反而凸显委屈与渴望。

老师的批注仅三句话,但"求之不得的大好事""致礼"等措辞既尊重家长又坚定支持孩子,展现教育者的智慧与温度。

隐喻层面的感人内核‌

表面是"买书之争",实则映射‌"功利教育与心灵成长"‌的深层矛盾。孩子对"奇妙与幻想"的渴求,本质是对创造力与精神自由的呼唤,这一命题具有超越时代的感染力。

2. 其他两篇的感人点对比‌

《虚惊一场》‌

感人点在于孩子对他人生命的本能关切(误以为上吊后拼命呼救),但作为"误会喜剧",情感浓度被幽默冲淡。

结尾"舒了一口气"更多是轻松而非深刻感动。

《多么的危险啊!》‌

感人点在于家人关爱(父亲主动买书)与劫后余生的庆幸,但侧重"安全教训",情感表达相对直白,缺乏复杂层次。

3. 为什么周思含篇胜出?‌

双重共鸣‌:孩子的心声+教育工作者的回应,形成情感闭环。

时代痛点‌:直指当下教育中"有用性"对"想象力"的压制,引发成人反思。

文本留白‌:未写家长后续反应,留给读者对"理想教育"的期待空间,这种未完成的感动更持久。


最催泪的一句‌:

"作文书好是好,能提高作文水平,但我更需要小说书中的奇妙和幻想。"

——这句话道出了所有被功利教育束缚的孩子的无声渴望。


结语‌:

 

若说吴宏的故事让人会心一笑,黄晓斌的经历让人后怕,那么周思含的随笔则让人心头一酸继而深思——这正是最高级的感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