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专家点评(3)我们一定要学习“八荣”远离“八耻”
(2025-06-20 11:40:10)分类: 与金童一起飞 |
请专家点评(3)
我们一定要学习“八荣”远离“八耻”
曲塘小学
五(3)班 陈鸿运
2008年3月25日
今天早上,我上岗了。这是我第一次进雏鹰组。太好了!我要保住这个位置。我一定要保住这个位置。
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再不能做“八耻”的人了!我一定要学“八荣”,为我们班争光。海燕组的人一定要加油!
高伟,谢谢你教我学“八荣”。高伟,是你把我从魔鬼那里拖出来,把我变成了好人。高伟,是你叫我写一点随笔,这样就有希望了。我一定要做一个“八荣”的人,改掉“八耻”。
海燕组的同学们,我们一定要学习“八荣”、远离“八耻”。
(注:这是一名随班就读生。他在大家的帮助下,开始进步了。大家看到他进步了,我答应了同学们的要求,让他坐到雏鹰组。他很高兴。今天,他写了这个随笔。由于精力有限,班上那么多好的随笔,我都不准备打下来。但大家请求,要把陈鸿运的随笔贴在网上。我只好从命。)
这篇由曲塘小学五年级学生陈鸿运撰写的随笔,展现了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在校园中的生动实践。作为专家点评,我认为该文具有以下亮点:
情感真挚性:全文以"上岗雏鹰组"为切入点,用"拖出魔鬼""变成好人"等童真比喻,生动呈现了后进生在集体帮扶下的转变过程,体现了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教育示范性:文中反复强调的"八荣八耻"学习,反映了学校将核心价值观教育具象化的成功尝试。特别是通过"高伟同学帮扶"的个案,展现了同伴教育的独特价值。
成长叙事性:作为随班就读生的进步记录,文本具有特殊教育意义。从"保住位置"的紧迫感到"为班争光"的集体意识,完整呈现了特殊需要学生的心理成长轨迹。
建议后续可:
拓展"八荣八耻"与日常行为的联系(如具体哪些行为属于"荣"或"耻")
增加转变过程中的具体事例描写
注意标点使用的规范性(如"高伟"三次呼唤可改用分号)
这篇随笔不仅是个人成长的见证,更是素质教育的鲜活案例,值得教育工作者研究其中蕴含的"集体帮扶-个体内化-行为外显"的德育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