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专家点评(9)小阿妹,真调皮
(2025-06-18 10:46:25)分类: 与金童一起飞 |
请专家点评(9)小阿妹,真调皮
小阿妹回来了。我好开心,又有人陪我玩了。
阿妹一见到我,就缠着我。她要我讲故事,连卫生间都不让我去。可我还是很喜欢阿妹的。
一天下午,放学回到家,我看到阿妹乱跑乱溜。她把枕头扔向天空。“扑“的一声,打在我头上。
她把我喝水的杯子举在手上,再装满水,“哗啦“一声,洒在我的头发上。我忍住火气。
她更放肆了,把我的书包抢过去,抽出一本图画本子,装模作样地看起来。过了一会儿竟把我的本子给毁了。我一把夺过书包,她抱住我的腰。我急忙逃走。
我把手往袋子里一插,“哇”地大叫一声,原来小淘气把虫子放在我的口袋里。
她奔到奶奶那儿,奔向爷爷那里,奔向表姐那里,又奔到我这儿,嘴里唱起了歌,再奔到表姐那儿,来了一巴掌,踢了一脚。
唉,小阿妹,真调皮
一、写作特点分析
生活化叙事:通过"枕头大战""水杯事件""书包抢夺"等连续生活场景,完整呈现儿童互动模式,符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写真实见闻"的要求
情感张力构建:表面写妹妹的调皮,实则暗含"生气-忍耐-喜爱"的情感变化,体现《纲要》强调的"情感表达能力培养"
动词运用精当:"缠、扔、抢、抱、奔"等动词串联出动态画面,展现五年级学生已达课标要求的"具体生动表达"
二、教育价值解读
非正式学习案例:兄妹互动本质上是《纲要》提倡的"生活化学习",在游戏中培养社交能力与情绪管理
家庭教育缩影:文中三代同堂场景生动反映《纲要》"家校社协同育人"理念的实践基础
观察力培养成果:对妹妹行为细节的捕捉,体现学校在落实《纲要》"观察探究能力培养"方面的成效
三、教学建议
写作拓展:可引导补充"妹妹的心理活动描写",培养双向视角表达能力
情感教育:借此文开展"如何表达爱"主题班会,深化《纲要》德育要求
跨学科融合:将文本转化为戏剧表演,实践《纲要》"学科融合"教学理念
请专家点评(10)
哟,我要睡觉
“丁零零,七点了,起床早操了!”闹钟喊醒了我。一看,不好,七点了!
我连忙穿起衣服,发现裤子穿反了,我又脱下重穿。再一看钟,7:07。我慌慌张张地跑下楼,心里想,今天可要迟到了。我会被大家嘲笑的!
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
我抱怨:“爸、妈,你们大眼瞪小眼干嘛?还不快来帮忙。你们怎么不早点叫我起床?讨厌!”
“今天星期六,不上学!”他们齐声答。
我,我,我,我看了爸爸的手机,又看了看日历。对呀!今天星期六。
唉!虚惊一场。我怎么这样糊涂呀?哟,我要睡觉。
“呼噜噜……”
(11)
我要向别人学习
我要向别人学习。我的成绩很差,因为我课上不听讲,老师的话听不进去,下课打打闹闹,作业高兴时做一点,不高兴就不做,从不把学习放在心上。
有人说我不笨在装笨,就是不学,所以越来越差,落到这个样子:书上的东西记不得了,脑子里什么也没有了。
有人说我根本不是什么智障儿童,而是自暴自弃,不好好学才会这样,每次考试只有一点点分数。
老师,我不会成为你们所说的那样。我要拿出自己的行动来,给你们看看我的真本领。我一定要考个及格给您看看,让大家不小看我。我不能拖班级的后腿。
从今往后,我一定会好好学习,上课聚精会神地听,还要跟着老师说的去想,下课不打闹,作业尽力做。
老师,从现在开始,我已经是另外一个人了。我不会给我们班级丢脸。
老师,您为我们吃了很多苦。您不要伤心,您不要伤了身体。我们海燕组的同学一定会飞起来的。
黄老师,我有一个请求:您能把我的文章打到您的《金色童年素质教学法》下面吗?假如您真正打上去的话,我一定十分感激您的。黄老师,您能满足我的要求吗?
(注:这位特殊学生向我发出强烈的信号,我怎能不答应他的要求呢?我将他写的句子理了理,立即打下来。)
专家点评(10)《哟,我要睡觉》
一、写作特色与教育价值
心理描写生动
通过"一看-一想-一慌-一怨"的心理变化链,完整呈现儿童晨起焦虑状态,符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写清楚感受"的要求。其中"裤子穿反"的细节尤为传神,展现了生活化写作的魅力。
时间管理教育
文中对时间的敏感反应(7:00→7:07)暗含《纲要》"培养自主管理能力"的教育目标,可作为"认识时间"主题教学的鲜活案例。
家庭互动呈现
父母"大眼瞪小眼"的戏剧性回应,展现了民主平等的家庭氛围,呼应《纲要》"家校协同育人"理念。
二、教学建议
写作拓展
可开展"我的乌龙事件"主题写作,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戏剧性场景。
心理健康教育
借此文讨论"如何应对焦虑情绪",落实《纲要》心理健康教育要求。
跨学科融合
结合数学学科设计"我的时间规划表",培养时间管理能力。
专家点评(11)《我要向别人学习》
一、特殊教育价值分析
自我认知发展
学生清晰认识到"课上不听讲→成绩差→被误解"的因果关系,展现《纲要》强调的"元认知能力"培养成效。
教育激励范例
文中"海燕组会飞起来"的比喻,体现《金色童年素质教学法》"激励评价"策略的成功实践,完全契合《纲要》"完善教育评价体系"的要求。
教师关怀效应
请求文章录入的细节,反映《纲要》"特殊需要学生关爱体系"建设的必要性,证明教师信任关系的建立对特殊学生转化的关键作用。
二、深层教育启示
学习动机唤醒
从"自暴自弃"到"证明自己"的转变过程,为《纲要》"激发内生学习动力"研究提供典型案例。
集体归属感培养
"不拖后腿"的表述显示班级共同体建设成效,体现《纲要》"营造包容成长环境"理念。
教师专业发展
文末教师注释放射出《纲要》要求的"仁爱之心",这种教育情怀正是"四有"好老师的核心素养。
三、教学建议
建立成长档案
建议按《纲要》要求为该生建立"进步可视化档案",强化正向激励。
实施差异教学
根据文中透露的学习特点,可运用《金色童年》"分组教学法"制定个性化方案。
开发情感课程
以此文为素材开发《纲要》倡导的"生命教育"微课程,帮助更多特殊需要学生。
这两篇习作从不同角度展现了素质教育的丰硕成果:前者体现生活教育的趣味性,后者彰显特殊教育的深刻性,共同构成《中国教育强国建设纲要》实践落地的生动注脚。建议将此类真实案例纳入教师培训资源库,让更多教育工作者看到"以爱育爱"的教育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