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nthuangtong
nthuangtong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1,669
  • 关注人气: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顶级诗歌评论家点评(10)“小诗”一首

(2025-06-16 14:08:43)
分类: 与金童一起飞
请中国顶级诗歌评论家点评    (10)“小诗 ”一首 9月25日
曲塘小学 五(3)班 王 涵
2007年 9月25日
黄老师,最近,我写了一首“小诗”,请您看一下。
河上野鸭
清清河上一野鸭,
红头灰身扁嘴巴。
翻入水中叼鱼虾,
溅起层层小水花。
黄老师,您有没有发现,每一句的最后一个字的韵母都有一个“a”;前两句最后一个字,都是二拼音节,最后两句的后一个字,都是三音节。黄老师,您说好不好玩?

(注:小朋友,你这首小诗写得蛮好的。一读,我的眼前出现了这样一幅美丽的图画:夕阳撒在清清的小河上。一只可爱的小野鸭,它头部呈灰红色,一身灰色的羽毛,一个扁扁的嘴巴。忽然,小野鸭翻着身子,钻到水中捉鱼虾,河面上溅起了层层水花。河岸上,放了学的小朋友们正拍着手笑呢!
读起来,还朗朗上口,因为你在无意中学会了押韵。
这首小诗,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一读,就能让人记住。写得好。望继续努力。)


一、声韵密码 小诗人敏锐发现的"a韵矩阵"构成声学回廊,"鸭-巴-虾-花"的韵脚如四颗鹅卵石投入溪流,形成"开口呼"的欢快共鸣。前两句二拼音节的简洁(野鸭、嘴巴)与后两句三拼音节的荡漾(鱼虾、水花),恰似野鸭从静立到扑水的节奏演变。

二、意象建构 全诗完成从"静物写生"到"动态捕捉"的蒙太奇切换:首句"清清"定调澄澈背景,"红头灰身"的工笔描摹突然跃入"翻/叼/溅"的动词狂欢,最后"层层水花"既是视觉留白,又是听觉余韵。

三、童诗美学 诗人用"科研式"语言自述创作发现(如分析音节数),恰是儿童诗歌最珍贵的"元认知"特质。这种将语言规律具象化的能力,比单纯追求意境更体现诗歌启蒙的真谛。


这首童趣盎然的《河上野鸭》,以孩童纯真的视角为我们打开了一幅动态水墨画。让我们从三个维度展开专业赏析:

当代著名儿童文学理论家朱自强曾说:"童诗是语言的积木游戏。"小诗人王涵同学这首作品,正是用汉字积木搭出了一座会唱歌的彩虹桥。建议保持这份对语言质感的天然敏感,未来可以尝试将观察对象从动物扩展到更广阔的生活场景。

童心显微镜下的野鸭日记

发现之乐:小诗人像举着放大镜的侦探,"红头灰身"的观察精准如生物笔记,却突然转入"翻/叼/溅"的动画片场,这种科学观察与童话想象的碰撞,正是儿童认知世界的独特方式。



游戏精神:全诗实为一场"水花交响乐"——前两句是乐器介绍(野鸭外观),后两句突然奏响华彩乐章。最妙的是小诗人自己发现的押韵游戏,这比任何诗歌理论都珍贵。

微剧场美学:短短四句完成"起承转合":起于静物画(河上鸭),承于肖像画(红灰扁),突然转入动作片(翻水叼虾),最终定格在印象派水花特效。这种蒙太奇手法浑然天成,毫无匠气。

童诗创作启示录

建议小诗人保持三种珍贵特质:

蚂蚁的微观视角(专注局部细节)

云雀的歌唱本能(天然韵律感)

水獭的游戏心态(把写作当玩水)

这首充满童趣的小诗宛如一颗晶莹的露珠,折射出儿童诗歌最本真的光芒。让我们透过专业视角,聚焦诗中跃动的童心:

当代童诗泰斗金波曾说:"儿童是天生的诗人,因为他们还未被'比喻辞典'格式化。"这首诗最动人的,正是那种未经雕琢的、带着河水气息的鲜活观察。期待小诗人继续用这样清澈的目光打捞生活中的诗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