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专家点评学生随笔

(2025-06-16 11:25:00)
分类: 与金童一起飞

请专家点评1、学生生活随笔

(1)奶奶笑了

曲塘小学五(3)年级 夏颖

奶奶腰伤了,不能起床。整天睡在铺上,已经有半个月了。

今天,我又盛好饭,端来了奶奶爱吃的茄子、鸡肉和圆骨汤。我坐在凳子上,一口一口地喂奶奶。奶奶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吃完饭,奶睡下了。我洗好碗,走到奶奶的身边,看到她正在翻身。我说:“奶奶,我帮您揉揉背,好吗?”“好啊。”我在奶奶的背上揉着、摩着、抓着。

“奶奶,舒服吗?”

“舒服,舒服。”奶奶连声说。

“奶奶,我再给您捏捏脚,好吗?”

“好,我的乖孙女儿。”

当看到奶奶发黄的脚,发现脚上的皮肤又粗又硬,我说:“奶奶,我给您洗洗脚。”

奶奶高兴地回答:“好的,我的脚正痒着呢。”

我打来一盆热水,放在床边。我让奶奶搭着我的脖子,小心地坐起来。我请奶奶把脚浸在水里。

泡了一会儿,我用毛巾帮她洗。我依次地搓着奶奶的脚丫。这时,我看到奶奶额上的皱纹似乎少了许多。接着,我抹抹脚面,捏捏脚跟,揉揉脚心。奶奶情不自禁地说:“舒服,舒服。”

我抬起头,忽然发现奶奶哭了起来,她抹干眼泪笑着说:“我的乖孙女儿,你真好!”

我拉住奶奶的手说:“奶奶,长大以后,我会更加孝敬您的!让您永远健康、长寿、幸福!”

我依在奶奶的怀里,奶奶把我搂得更紧了。


(2)孝顺的妈妈

曲塘小学 五(3)班 夏 颖

7月8日早晨,天还下着雨。奶奶拎着塑料袋到楼下倒垃圾。可万万没有想到,她“扑通”一声跌了下来。奶奶顿时失去了知觉。正好邻居刘太太发现了,她急忙大叫:“胡志红,胡志红!你家老太婆跌下来了!”妈妈听见了,立即冲到楼下,连声喊:“老太婆,老太婆,你快醒醒呀!”任妈妈怎样喊,奶奶也不答应。于是,妈妈赶忙拨打120。电话通了以后,妈妈急忙上楼拿来铺板,请人把奶奶搭到木板上。救护车到了,医务人员迅速地将奶奶送上车。

到了医院,奶奶醒了过来。医生让妈妈先带奶奶到放射科拍片子。医生说:“伤的是腰,骨头裂了。”

妈妈又去给奶奶做ct,医生又说:“只是伤的腰,不怎么严重,没大事儿,开点药吃吃。但是要卧床休息一个月。”妈妈听了,这才放了一点心。

自从奶奶跌伤后,妈妈整天忙个不停。既要上班,又要给奶奶檫身、倒便盆,变着花样忙好的给奶奶吃。奶奶觉得不过意。但妈妈总说,服侍老人是应该的。

有一回,舅舅打了几次电话,约妈妈和我去玩。妈妈怎么也不答应。“我们走了,孩子奶奶怎么办?

妈妈说的话被奶奶听到了。奶奶喊我们过去。她说:“志红啊,你安心去吧。这儿有夏颖的姑姑照顾我呢。”我们这才去了姜堰。到了舅舅家,妈妈一看时间,十点半了。她赶紧打电话给姑姑。姑姑说:“饭早就忙好了。”妈妈才静下心。吃完饭,妈妈说:“我们回家吧。”表弟说:“再玩一会儿吗!”妈妈和舅舅告了别。上车之前,还给奶奶买了好多营养品。

经过妈妈无微不至的照顾,奶奶的腰逐渐好了。妈妈这才打电话告诉出差在外的爸爸。


 

注:小作者能选取妈妈孝顺奶奶的事,说明孩子懂得孝顺了。小作者为写好这篇文章问了好多人,写了好多次。


 

以下是对夏颖同学两篇生活随笔的教育点评,从德育渗透与写作教学的双重维度进行分析:

这两篇随笔堪称家庭教育的微观民族志,既记录了孝文化的代际传承,也展现了生活化写作的教学价值。建议学校可将此类文本作为"家校共育"的典型案例进行推广。

 


情感教育的活教材

代际传递的德育范式

《奶奶笑了》展现"行为模仿-情感共鸣-价值内化"的完整过程:从喂饭(行为层)到洗脚时的流泪(情感层),最终升华为"永远孝敬"的承诺(价值观层)

《孝顺的妈妈》通过母亲拒绝出游的细节,揭示孝道教育中"身教重于言传"的规律

记叙文写作的教学启示

双文本构成互文性:孙女的孝行(结果)与母亲的示范(原因)形成教育闭环

感官描写技法:触觉("揉着、摩着、抓着")、视觉("发黄的脚")、听觉("舒服"的重复)的多模态运用

冲突设置艺术:妈妈"拒绝游玩"的抉择展现真实家庭伦理困境

生活教育的实践智慧

文本证明劳动教育(照顾病人)与情感教育(共情能力)的自然融合

作者通过采访求证(文末注),体现了非虚构写作的调查精神

请专家点评(3)助人为乐

曲塘小学 五(3)班 高逸飞


暑假里的一天,爸爸带爷爷和我一起去泰山。在回来的路上,汽车沿着盘山公路蜿蜒地行驶着。爸爸开着车,我和爷爷沉浸在泰山的壮观美景之中。

一个转弯口,有位叔叔向我们招手。爸爸停下车子。我看见路边有一对夫妇搀着两个小孩,在火辣辣的阳光下,他们满头大汗,一拐一拐地走着。爸爸打开车门问:“有事吗?”孩子的爸爸说:“师傅,我们两个小孩实在跑不动了,请您把他们带到山脚下。”看着两个小孩那盼望的眼神,爸爸满口答应:“行,上车吧!”两个孩子钻进了车。爸爸又说:“你们也上车吧。不然,你们好长时间也到不了山脚。”

他们连声说:“太好了,太好了!”

上车后,我们得知他们是从唐山来的。两个大人是中学教师。昨天晚上8点钟上山的。本想坐索道和汽车下山的,结果走错了路。现在又渴又饿。我马上拿出饮料和饼干给他们吃。孩子高兴极了。

到了山脚下。他们要下车转乘公共汽车。爸爸说:“你们住在哪儿?”“住在长途汽车站交通宾馆。”

爸爸一直把他们送到目的地。他们一家人感谢不及:“你们真是好人。在路上,我们拦了许多车子,他们停都不停。”接着,他们拿出50元人民币,爸爸怎么也不收。他们再三挽留我们一同吃饭。我们婉言谢绝了。爸爸说:“不用客气,我们是顺道。”

爸爸的这种做法,我很感动。我们虽然天南地北素不相识,但这种助人为乐的精神是值得发扬的。在我们的社会里,如果有人遇到困难,我们要帮助他们,那么,我们的社会就是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


(一看就知道,小作者没有大人的指导是写不出这样的文章的。但不管怎么样,通过大人的辅导,让孩子既学做了人,又逐步地学习了写作文的一些知识,还是可取的。)


一、德育实践的三重示范

情境化学习:盘山公路求助场景构成真实的道德抉择情境,烈日下"一拐一拐"的细节描写有效唤起共情

行为链展示:

初级帮助:同意搭载孩子

深度帮助:主动邀请大人同行

超额帮助:专程送至宾馆

品德升华:婉拒报酬与答谢

价值观传递:"顺道"表述体现助人者的谦逊品格,消解受助者的心理负担

二、写作教学亮点

叙事结构完整:邂逅→帮助→告别→感悟,形成闭环

对话运用自然:通过人物语言推进情节发展

细节描写生动:"满头大汗""盼望眼神"等具象化表达

三、改进建议

可增加心理描写:"爸爸停车时我最初的想法"

补充环境衬托:如山路险峻对助人难度的强化

深化反思段落:对"多次拦车被拒"现象的个人思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