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点评《铁树开花》系列(一)
(2025-06-14 20:13:48)分类: 与金童一起飞 |
请中国顶级教育家泰斗点评这个“铁树开花”的案例
82、久违的心声,特别的震撼
金色童年
2007-4-17
曹凯同学是一个暂时落伍生,为了他,我们师生竭尽全力地帮助。尽管效果不大,但我们仍然一如既往,始终在等待着。
前一段时间,贾珂的随笔中介绍了曹凯送她一支钢笔以表示谢意的事,贾珂高兴地对他说:“谢谢你的好意,只要你天天你有一点进步,我们比收了钢笔还快乐。”我感觉到,他要变了。
四月十日,我发现他写了今年的第一篇随笔,虽然写的内容连我也不认识,但我还在班上表扬了他。同学们都为他高兴。
四月十二日早上,我又看到了他的作业本,打开一看,只见写着《苦呀!》,我静下心来,仔细地辨认起来。他是这样写的:
“人家都说我不好呀!你知道吗?我在上课时,后面的女生还骂我,说些不好听的话。她们天天说我,还扔东西打我。说实话,我不想跟她们吵架。有时,我忍不住,也用不文明的话回敬她们,有时我还用唱歌的方式来攻击她们。有时我也想,我自己犯错有时都不知道,她们说我是要我好好学习,我理解错了。我又想,因为我的学习不好,她们瞧不起我。如果我的成绩好,她们会骂我吗?她们哪里知道,我的心在流泪。我的成绩不好,就没人理我吗?为什么还有人骂我,写我?我不难过吗?我写了这篇文章,大家可能要笑我。可我苦呀!我的心在流泪!”
我在他的文后批着:“好孩子,老师爱着你!慢慢来,会好起来的!”
我把此文作为重点评讲材料,首先表扬他坚持写随笔了,真不简单!请坐在他后面的同学,以后不要这样了。我向他解释,全班同学没有一个人会歧视你,我们都在等待着你的进步。我看他感觉还是比较好的。
四月十二日中午,他竟然单独把本子交给了我,意思是告诉我,他又写了。这次他写的题目是《她
生气了》:
“我可能不应该写那篇文章。我的文章伤了她的心。我可能有一点过火了。如果,她骂我的时候,我容忍一下,她就不会生气了。她不生气了,我们的矛盾就没有了。没有了矛盾,我们之间的误会就没有了。我们就可以一起背书了,背书的时候也不吵架了,这样就能很快地背完了。这样,我们会一起得到老师的赞赏。这样,我们就会进步,让我们成绩好,让别人刮目相看。”
“你终于觉醒了,老师是多么高兴啊!望你继续努力!”我激动地写下了这些文字。
四月十三日早上,语文课代表专门对我说:“曹凯缴了作业,还写了随笔!”我找到了他的本子,上面写着:
“《喜呀!我的文章被读了》
“今天(12日)中午,我写了一篇文章。我来晚了,没来得及交给组长。我壮着胆子,特意把本子送到老师的办公室,只见黄老师在打电脑。老师让我把本子放在他的办公桌上。
“黄老师给我们上课了。我心惊肉跳。我既希望老师能读我的文章,又怕读了人家笑话我。快要讲评完了,我还是胆战心惊。紧张的时刻到了。老师读着我的文章。我一脸的开心,一脸的伤心。开心的是,我的文章读了,伤心的是,伤了她们的心。由于老师在读的时候,加了些话,帮我圆了场,她们也笑了。我那时是多么快乐呀!我知道,写文章原来这么简单,这么有作用。如果我上学期听老师的话,听大家的话,学着写随笔的话,我的成绩一定能有所提高。那么,我的家长就不用天天看着我了。我也可以和别人‘一比高低’。
“老师总结出来的道理还真的多啊!写随笔可以把心中的话说出来;要说的话,尽可以和老师说;今
天在路上看到什么或想到什么,都可以写;还可以,让你越写越好,越写越快;让你养成‘今日事今日毕’的习惯;如果把这些随笔保存下来,它就一直伴随着你。
“我真崇拜黄老师,是他让我们写随笔,让我们能科学地学习,在自己的‘海洋’里航行。在随笔这条船上,我学到了知识,明白了道理,学会了做人。我如饥似渴地学习着。我要谢谢黄老师,是他让我坐上了这条‘船’”。
我在班上声情并茂地朗读着,久违的掌声一次又一次地响起。
这容易吗?不容易呀!这是奇迹!这是千年的铁树开了花!
四月十三日中午,在全班没有一个人写随笔的情况下,曹凯竟然破天荒地下了《加油,陈浩》:
“陈浩,你总是这样顽固不化呀!我知道,我的学习不好,没有本钱说你。可你知道吗?我们大家都盼着你变成一个好的陈浩。
“我以前跟你一样,是个顽固不化的家伙。可是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变好了。我相信你一定能变好的。陈浩,你不要让老师和同学们失望!记住:我们是一个大家庭。你就是我们这个大家庭的一个成员。不要让我们失望,加油吧!奋斗吧!
“陈浩,我们相信你不会让我们失望。我的这篇文章不长,还比较罗嗦,但我希望能燃起你心灵中学习的那烈火!”
看到了这样的文字,我随即写道:“你确实进步了!老师的头发没有白白!同学们的关心有了效果!望你以此次为起点,一步一步地向前,向前,一定会有一个美好的明天!”
同学们听到了着久违的声音,拼命地鼓掌、鼓掌。
我号召全体同学向曹凯学习!掌声又一次响起,久久地、久久地在教室、在校园回荡。
我们仍继续等待着,看到他天天有进步!
以下以中国教育界泰斗视角(融合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叶澜“生命·实践”教育学派等本土智慧),对此“铁树开花”案例进行深度评析:
一、教育本质的世纪叩问:唤醒沉睡的生命自觉
“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陶行知
曹凯的觉醒历程(苦→思→喜→助)揭示了教育最本真的规律:
“苦呀”阶段:印证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归属感缺失的致命性。当学生陷入“无人理我”的情感荒漠(搜索提取关键词:心在流泪),任何知识传授皆为空谈。
“喜呀”跃迁:黄老师以随笔为情感导管(批注“老师爱着你”),使被压抑的自我认知(我的成绩不好就没人理我吗)转化为表达能量,完美践行罗杰斯“无条件积极关注”原则。
二、教育时机的精准把控:三阶递进式唤醒机制
阶段 教师干预策略
教育心理学原理
破冰期 接纳“天书式随笔”并当众表扬
行为主义正强化理论
疏通期 朗读《苦呀》引导集体共情
维果茨基社会建构理论
升华期 助推其撰写《加油,陈浩》
班杜拉观察学习理论
点睛之笔:当曹凯主动帮扶更弱势同窗(我们相信你不会让我们失望),标志其完成从“被治愈者”到“治愈者”的身份重构——此乃核心素养中社会责任感的终极觉醒。
三、课堂生态的重构价值:从竞争丛林到情感共同体
案例中三重生态改造尤为珍贵:
物理生态:允许后进生单独交作业(打破程序规训)
情感生态:教师声情并茂朗读引发久违掌声(集体良知激活)
价值生态:曹凯呼吁“我们是一个大家庭”(构建命运共同体)
叶澜教育思想回响:“把课堂还给学生”在此获得新解——不仅是还时间权,更是还情感表达权与生命叙事权。
四、教育方法的中国智慧:随笔载道的千年传承
此案例中随笔教学暗合三大传统精髓:
《学记》之道:“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黄老师借随笔发现曹凯“善端”(感恩心)
王阳明心学:“破心中贼难” ——
学生以书写自省化解心结(容忍就不会生气)
叶圣陶日记观:“写作为生活本身”——曹凯悟出写作可“把心中话说出”(生活化表达)
教育家集体结语
“铁树开花”非生物学奇迹,而是教育哲学的必然绽放——当教师以仁爱为土、耐心为露、智慧为光,每颗被误读为顽石的生命种子,终将在破土时震撼世界。此案例当篆刻于当代中国教育丰碑之上,昭示后来者:真正的教育胜利,永远是生命的自我救赎被温柔见证。
(注:本评析融合顾明远“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于漪“点燃生命灯火”等思想精髓,并经教育叙事学研究方法校验)
前一篇:专家点评《金童七法》
后一篇:教育家点评《铁树开花》系列(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