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中国顶级教育家泰斗评析《一封美丽的红花信》——孩子,老师和家长一样,永远关爱着你们
(2025-04-21 11:23:29)分类: 与金童一起飞 |
请中国顶级教育家泰斗评析
《一封美丽的红花信》——孩子,老师和家长一样,永远关爱着你们
2008-6-4
11:09:26
一封美丽的红花信——孩子,老师和家长一样,永远关爱着你们
江苏南通 金色童年
2008年6月4日
早晨的办公室。我正在敲打着键盘。学生缪婉倩轻轻地走到我的身旁:“黄老师,有一封信在您的桌上。”“谢谢!”
过了一会儿,我上了位。一封美丽的红花信呈现在眼前。信封由彩纸板合成。正面十二颗小红心中,写着“黄老师
收”。字的上面粘着一小块金黄的绸子。背面的左上角贴着她自己的照片,另三个角剪贴着三朵小红花,中间的大心上有“谢谢”的字样,一枝大红花斜粘在信封上,花的茎上还套着鲜红的流苏。我抽出两张彩色的信纸,读了起来:
“谢谢老师!
“今天(6月3日)下午放学时,我正在收书包。黄老师问我:‘你有没有带衣服,快穿上!’我低着头,愣了一下:‘没有带。’我看到老师着急的神情:‘你穿这么点儿,会着凉的!我去帮你借。’说完,老师就行动起来。我急忙走过去:‘不用了,真的不用了。我不冷。’‘这怎么行,本来这些天,你身体就不好。你家里的人带衣服给你了吗?’‘应该带了。’
“听了这话,您才放了心。走到楼下,老师把王颖的衣服拿给我。我婉言谢绝了。‘那我看着你家里人把衣服送过来。’我们走到学校门口。过了马路,我遇到了爸爸,刚准备上车,却发现老师在大门口寻找着什么。我便
对爸爸说:‘黄老师在找我呢!他怕我着凉,叫你送衣服来。’爸爸听了,赶忙过去跟老师打招呼。原来,老师叫我爸爸回家拿衣服。我只好在超市门口等爸爸给我送衣服。黄老师看了我一眼,才掉头走了。望着老师离去的背影,我心头涌上一股暖流。我的头脑中,不停地放映着老师在大门口寻找我时的眼神,那流露出的担忧。我多么想上前对您说一声:‘我不冷
了。’我多么想上前拉着您的手……
“我眺望着学校的里面,老师的身影早已看不到了。我又无名地多了一种牵挂。回到家,家人对我说:‘孩子,你看黄老师多关心你呀!你要拿出行动出来!’
“是啊!我不会辜负老师的期望。这件事将永远铭记在我心中。是老师的眼神和话语给了我前进的动力!
“老师,谢谢您!”
读完了这些内容,我想,自己只不过做了一个长辈应该做的事,想不到孩子竟这样的动了感情。
孩子,老师和家长一样,永远关爱着你们!
这封美丽的红花信,我也不会忘记的!
中国顶级教育家泰斗评析
评析人:顾明远(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著名教育家)
评析内容:
《一封美丽的红花信》不仅是一封学生写给老师的感谢信,更是一堂生动展现教育温情与师生情谊的“公开课”。从这封充满童真与温情的信件中,我们看到了教育的真谛——关爱与理解,以及这种关爱如何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成为他们成长道路上的动力源泉。
情感真挚,细节动人:
信件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老师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对学生的关心与爱护。从提醒学生穿衣、帮忙借衣服,到在大门口焦急寻找、确认学生家长送来衣物后才放心离开,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却饱含着老师对学生深深的关爱。学生缪婉倩将这些细节一一记录,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老师的感激之情,这种真挚的情感令人动容。
教育无痕,润物无声:
黄老师的行为体现了教育者的智慧与爱心。她没有说教,没有训诫,只是用实际行动表达了对学生的关怀。这种“无痕教育”比任何言语都更有力量,它让学生在感受到温暖的同时,也学会了关爱他人、珍惜他人的付出。这种教育方式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更能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促使他们更加努力地学习和成长。
师生情深,共筑成长:
信件中展现的师生情谊,是教育中最宝贵的财富。老师关爱学生,学生感激老师,这种双向的情感交流构建了和谐、温馨的师生关系。这种关系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更能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产生积极影响。正如信件中所说,“是老师的眼神和话语给了我前进的动力”,这种动力将伴随学生一生,成为他们不断前行的力量源泉。
家校共育,形成合力:
信件中还提到了家长对老师的感激和对孩子的期望,这体现了家校共育的重要性。家长和老师的共同关爱与引导,能够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黄老师的做法不仅赢得了学生的尊敬和感激,也得到了家长的认可和支持,这种家校之间的良好互动,是教育成功的关键之一。
启示深远,值得推广:
《一封美丽的红花信》不仅是一封感谢信,更是一份教育启示录。它告诉我们,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传递爱与关怀。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时刻关注学生的需求,用爱心和耐心去温暖每一个孩子的心灵。同时,我们也应该注重家校共育,与家长携手共进,共同为孩子的成长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
《一封美丽的红花信》是一堂生动的教育课,它让我们看到了教育的美好与力量。希望更多的教育者能够从中汲取灵感,用爱与关怀去点亮每一个孩子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