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中国顶级教育评论家点评《愿望》
(2025-04-21 11:11:43)分类: 与金童一起飞 |
请中国顶级教育评论家点评
008-6-3 15:14:50 | 只看该作者
学生生活随笔
愿 望
曲塘小学 五(3)班 缪婉倩
2008年6月2日
从开学的第一天开始,我一直把家里的一盆米兰当成“愿望树”。我坚持
每周都用纸写一个心愿用绳子系在树头上,等它开花结果。渐渐地,树上
的纸条越来越多了,有的纸都发了黄。
2008年5月19日,是全国哀悼日的第一天。从那以后,愿望树就开始落
叶,最后,只剩下一两片黄叶了。难道树也悲痛、哭泣?过了几天,一
阵大风袭来,所有的愿望都被刮走了。我望着枯黄的枝头,心里想了
很多很多。
今天,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拿起笔,又写了一个愿望:希望海燕组
的人能安上一双飞翔的翅膀。我静静地祈福,眼睛紧闭,希望明天一
早醒来会看到他们全新的变化。让我们助海燕组一臂之力吧!
中国顶级教育评论家点评
点评人:陶西平(原国家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总督学,著名教育评论家)
点评内容:
《愿望》这篇学生生活随笔,以其细腻的情感、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小作者缪婉倩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对周围环境的敏锐感知。文章通过“愿望树”这一富有象征意义的载体,不仅记录了个人心愿的累积与变化,更在特殊的历史时刻(全国哀悼日)赋予了其更深层次的情感与思考,体现了小作者对生命、自然与集体之间微妙联系的深刻体悟。
情感细腻,观察入微:缪婉倩同学以“愿望树”为线索,细腻地描绘了自己每周写下心愿、系于树头的习惯,以及树木随季节和心情变化的细节。特别是当全国哀悼日到来,树木落叶、愿望被风刮走的场景,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客观描述,更是小作者内心情感波动的外化,展现了其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情感世界。
象征手法,寓意深远:“愿望树”作为全文的核心意象,不仅承载着个人梦想与希望,更在特殊背景下成为了情感寄托与集体愿望的象征。树木的兴衰与国家的悲痛相呼应,体现了小作者将个人情感与集体命运紧密相连的深刻思考。而最终为“海燕组”写下新愿望的情节,则进一步升华了主题,展现了小作者对集体成长的关怀与期待。
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全文语言简洁质朴,没有华丽的辞藻堆砌,却以真挚的情感打动人心。小作者通过平实的叙述,将自己的喜怒哀乐、思考感悟娓娓道来,使读者能够深切感受到其内心的波动与成长。这种质朴而真挚的表达方式,正是儿童文学最动人的魅力所在。
教育意义,启人深思:这篇随笔不仅是一篇个人情感的记录,更蕴含了深刻的教育意义。它启示我们,教育应关注学生的情感世界和内心世界的发展,引导他们学会观察、思考、表达与关爱。同时,也提醒我们,在集体生活中,每个人的成长都与他人息息相关,我们应相互支持、共同进步。
鼓励与展望:缪婉倩同学通过“愿望树”寄托了自己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对集体成长的期待。这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值得肯定与鼓励。希望她能够继续保持这份纯真与热情,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追求梦想、实现愿望。同时,也期待更多的学生能够像她一样,用心去感受生活、用爱去温暖世界。
《愿望》是一篇充满童真与哲理的佳作。它让我们看到了小作者在成长道路上的探索与追求,也让我们更加坚信教育的力量——能够引导孩子们发现美、感受爱、传递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