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级教育评论家评论为什么要让孩子伤心呢?听《可怜的弟弟》有感等
(2025-04-19 09:15:33)分类: 与金童一起飞 |
顶级教育评论家评论
这些来自曲塘小学五(3)班学生的随笔,以他们纯真的视角和质朴的语言,深刻触及了家庭变故,尤其是父母离异对孩子心灵造成的深远影响。作为教育评论家,我深感这些文字不仅是对个别家庭悲剧的记述,更是对当代社会家庭责任、亲情伦理的一次深刻叩问。
-
纯真视角下的深刻洞察:
学生们通过王涵的《可怜的弟弟》这一随笔,展现出了对家庭变故中孩子遭遇的深切同情。他们用“震惊”、“自私”、“无情”等词汇,直接而强烈地表达了对后妈行为的不满和谴责,这种纯真的愤怒背后,是对家庭温暖和母爱缺失的深刻感知。这种感知,超越了年龄的界限,触及了人性中最柔软的部分。 -
对比反思中的成长意识:
钱日成同学在随笔中不仅表达了对“可怜的弟弟”的同情,还通过对比自己的幸福生活,激发出了强烈的感恩之心和成长意识。他意识到“生在福中不知福”的惭愧,并决心“好好学习,好好努力,回报妈妈对我的生育、培育之恩”。这种从他人不幸中反思自己、激发成长动力的能力,是教育中最宝贵的财富。 -
社会责任感的萌芽:
房悦同学的随笔则体现了一种初步的社会责任感。她不仅谴责了后妈的行为,还进一步呼吁“天下的父母们不要丢下自己的孩子到远处去,更不应该不要孩子”。这种从个体事件上升到普遍现象的思考,显示出学生们开始关注社会问题,并尝试用自己的声音去影响周围的世界。 -
对家庭变故的深层思考:
杨敏同学的“思考”则更加深入和具体。她通过郭紫纯的遭遇,引出了对当代社会离婚现象频发的思考。她指出,“这对孩子的打击太大了!他们幼小的心灵经不起这样的伤害!”这种对家庭变故对孩子心灵创伤的深刻认识,体现了学生们开始尝试从更宏观的角度去理解社会现象,并关注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
教育启示:
这些随笔不仅是对家庭变故中孩子遭遇的同情和谴责,更是对当代教育的一次深刻启示。它们提醒我们,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情感的熏陶、价值观的塑造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爱他人,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责任感;同时,也应该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履行好家庭责任,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综上所述,这些来自小学生的随笔以其纯真的视角、质朴的语言和深刻的思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审视家庭变故、关注孩子心灵成长的独特窗口。它们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孩子们内心的善良和纯真,更让我们感受到了教育在塑造未来社会公民方面的重要使命。
请顶级教育评论家点评
07-12-29 18:11:45
学生生活随笔
吵架了
曲塘小学 五(3)班 卢 芮11月28日
放晚学后,妈妈来带我了,说今天上大妈家去。一听,高兴极了,我又可以上网了。
可是,事实并非如此。来到大妈家门口,只听得一阵嘈杂声。
“不会吧,谁在吵架?”我说。
我们进了大妈家,看见地上到处是菜。大妈用生气的口气对大伯说:“买什么买?还欠钱,买麻将桌子,给退回去!”
“退什么退?我就要了!怎么着?如果把桌子退回去,我就跟你离婚!”
“离婚?不可能吧。不会这么严重呀!”我说。
“你管的着?”大伯打了我一下。
我哭了。我又没惹你。为了一点小事,我好言相劝,反而没得好报。
“哭哭哭,哭什么哭?大人的事小孩别管!”大伯又吼了一句。
妈妈急忙去劝架。眼看他们就要打起来了。经过妈妈的全力劝说,这场“战争”终于平息了。
在此,我想对所有的人说:“不要为了一点小事而去吵架!”
07-12-29 18:12:03
学生生活随笔
害怕的心
曲塘小学 五(3)班 周思含 11月28日
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打开《神探柯南》这本书。
以前,我在上海也看过一本《摩尔斯探案选集》。从那以后,我就害怕看这种书。因为有时候还有一些“死尸”呀什么的,这时,我就毫毛直竖。
今天晚上,奶奶让我端菜上桌。我心里还在想什么柯南破案呀,什么“杀人”呀,污七污八的。奶奶一不小心把锅盖掉在地下。我吓了一跳,手中的盘子“飞”了。紧接着,耳边传来了一阵阵责骂声。
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怦怦地跳了老长老长的时间。我还在想,说不定有一个坏人正在暗处窥探你哩!
呀!我不敢再写了。但愿能做个好梦。
顶级教育评论家点评
这两篇来自曲塘小学五(3)班学生的随笔,以其真实、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孩子们在面对家庭冲突与内心恐惧时的独特体验。作为教育评论家,我深感这些文字不仅是对孩子们生活片段的记录,更是对当代儿童心理成长环境的一次深刻揭示。
一、对《吵架了》的点评
-
真实情感的流露:
卢芮同学的《吵架了》以第一人称的视角,真实再现了家庭冲突的场景。从最初的期待与兴奋,到目睹争吵时的震惊与不解,再到被无端指责后的委屈与哭泣,情感变化层层递进,读来令人动容。这种真实情感的流露,不仅让读者能够感同身受,更凸显了家庭环境对孩子心理健康的深远影响。 -
对家庭和谐的渴望:
在随笔的结尾,卢芮同学以一句“不要为了一点小事而去吵架!”表达了对家庭和谐的强烈渴望。这句话不仅是对大伯和大妈争吵的劝诫,更是对所有家庭成员的呼吁。它反映了孩子们内心深处对稳定、和谐家庭环境的向往,也提醒我们成年人应当更加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避免给孩子带来不必要的心理伤害。 -
教育意义的挖掘:
这篇随笔不仅是对家庭冲突的记录,更蕴含了深刻的教育意义。它启示我们,作为教育者,应当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引导他们正确面对家庭中的矛盾与冲突,学会以积极、理性的态度去处理问题。同时,也应当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二、对《害怕的心》的点评
-
细腻心理的刻画:
周思含同学的《害怕的心》则以其细腻的心理刻画吸引了读者的注意。从打开《神探柯南》时的忐忑不安,到被奶奶掉落的锅盖吓到时的心惊肉跳,再到夜深人静时的胡思乱想,作者将内心的恐惧与不安展现得淋漓尽致。这种细腻的心理描写,不仅让读者能够深入孩子的内心世界,更让我们意识到恐惧情绪对孩子日常生活的深远影响。 -
恐惧情绪的共鸣:
随笔中提到的对“死尸”、“杀人”等情节的恐惧,以及夜晚独处时的胡思乱想,都是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常见的恐惧情绪。周思含同学通过文字将这些恐惧情绪表达出来,引起了读者的共鸣。这种共鸣不仅让我们更加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也提醒我们应当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及时给予他们关爱与支持。 -
成长引导的思考:
面对孩子的恐惧情绪,作为教育者,我们应当如何进行引导呢?这篇随笔给我们提供了思考的空间。我们可以鼓励孩子勇敢表达自己的感受,倾听他们的心声;同时,也可以通过阅读、游戏等方式,帮助他们逐渐克服恐惧,培养勇敢、坚强的品质。此外,家长和教师应当共同营造一个安全、温馨的成长环境,让孩子在爱与关怀中茁壮成长。
综上所述,这两篇学生随笔以其真实、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教育意义,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孩子内心世界、关注他们心理健康的窗口。作为教育者,我们应当珍视这些来自孩子心底的声音,用心倾听、用爱引导,帮助他们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请中国顶级教育评论家点评下面一组学生随笔
感叹号! 怎样实现“!”? 奔向感叹号!
07-12-29 18:12:26
学生生活随笔
美丽的谎言
曲塘小学 五(3)班 解蓉蓉 11月28日
在人们心中,谎言都是骗人的、伤害人的,但有的却是为你着想的美丽谎言。
今天,吃晚饭时,妈妈脸色发青,一副很痛苦的样子。“妈妈,您是不是感冒了?”我急切地问。
“没事。”妈妈强颜欢笑。
我看得出来,妈妈在撒谎。因为妈妈撒谎时的那样子和平常不一样,她只不过是让我不要担心而已。
果然,妈妈呕吐了。我赶紧拿来感冒药,倒了杯白开水。妈妈服下后,好了许多。我的心才松了一些。
您说,大人也有说谎的时候,不过,那是美丽的谎言。
07-12-29 18:12:46
注意言行,不能伤害别人
曲塘小学 五(3)班 朱倩倩 11月28日
老师,这次李明写了一篇文章伤害了您。您一定很生气。我做得也不对。在这儿,我向您说声:“对不起!”
可能是李明生气到极点时写出来的话。我们并没有想到您会那么生气,血压会升得那么高。很多时候,我们在做伤害别人的事、说伤害别人的话的时候,也许我们自己并没有感觉到,并没有预料会有怎么样的后果,只顾一时的痛快。
我也尝到了这样的滋味。有一次,爸爸妈妈吵架,太生气了,说了一句伤害我的话。我一听,眼泪立马滚了下来。当时,我伤心极了,只想大哭一场。
现在,我明白了,也许自己的一句无心的话,就会给别人带来很大的伤害。我以后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我要给别人带来快乐,而不是伤害。
07-12-29 18:13:08
学生生活随笔
感叹号!
曲塘小学 五(3)班 缪婉倩 11月28日
有个人问我:“你们写随笔,真倒霉呀!”
“谁说的?写随笔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我不觉得倒霉,而是幸运。”
随笔的内容丰富多彩,我们从生活中找到许许多多的题材。这不,今天我又从朱倩倩随笔中的一句话得到新的启发。她说,让我们给老师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但老师您似乎有点儿不相信我们。您的一句话让我感受至深:“上一届的学生已经给我画上了句号。”这句话说明老师您好像对我们失去了信心。其实,我们就像您家里的那盆大立菊,只要老师您对我们怀有希望,它早晚都会盛开的。
既然您用这一句话来激我们,那我就突发奇想:何不帮您画上一个感叹号呢?感叹号,没有句号那样平凡,也没有问号那样多的疑虑。感叹号包涵了我们对您的感恩之心、敬佩之心,也证明了我们的决心:争取考一个第一回来让您感慨万分。
希望您多多支持!
07-12-29 18:13:35
学生生活随笔
怎样实现“!”?
曲塘小学 五(3)班 刘海鹏 11月30日
这几天,我班又多了一个别人听不懂的东西——感叹号。这对别人来说,只是写作时用的一种标点符号,但对我们却是一种目标。
大家都要做感叹号上面的源头,而且要像棍子一样,直的,一直落到下面的那个点上。那个点就是我们的目标。我们每个人都要集中到这个点上,而且不能有百分之零点一的差错。不然,我们的希望就会变成泡影。以现在的状况,我们是一点希望也没有。我们班30个男生,25个女
生,因为“海燕组”几乎全是男生,“金娃组”几乎全是女生,所以,像这样下去,就不可能有希望。
如果哪一天海燕组的女生超过7个,金娃组的男生超过8个,那么才会有一大半的希望。要想有百分之百的希望,就必须向感叹号的源头的那一点进发!
希望大家能准确无误地对准那个点冲刺。如果能够到达,就是希望。老师觉得我们达到目标的希望不大,因为现在只有百分之零点一的希望。
但是如果大家一心一意,就一定能从这样小的数到达最后的一片希望。
大家有信心实现自己的承诺吗?
(注:课上,我们再次讨论了这个问题。不少人同意小作者的观点。王涵认为,我们要加倍努力,让海燕组消失,让雏鹰组消亡,让大家都成为金娃组的同学,成为火箭组的同学。大家都为她的思维方式鼓掌。)
007-12-29 18:13:54
学生生活随笔
奔向感叹号!
曲塘小学 五(3)班 朱倩倩 12月2日
最近,我班又出现了一个新的名词——感叹号!
刘海鹏和王涵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我则各取一半。王涵的愿望跟我一样。刘海鹏道出了我班的现状。我们班确实差,特别是海燕组,他们本来基础就很差,再加上不求进步,不勤奋,使我们这个“木桶”装不了多少水,考试成绩总得不到提高。
现在,不是说我们自己有多差,重要的是我们如何立即改变这个现状。全体同学,要一条心。我们要主动去帮助暂时落伍生。可我觉得关键还在他们家长身上,可他们好多人不管了,许多家长并不知道自己孩子变成什么样了。
总之,我们知道自己差,就要去努力。大家劲要往一处使,直到把“顽石”滴穿!
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