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级教育家点评老师握住我的手
(2025-04-18 16:00:49)分类: 与金童一起飞 |
请顶级教育家点评
老师握住我的手
07-12-29 18:03:40
学生生活随笔
老师握住我的手
曲塘小学 五(3)班 陈充
11月21日
学习《天火之谜》这一课了。老师说:“昨天晚上练写了文章第四节,
大家有了什么收获?”我们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老师又说:“大家讲得好。富兰克林有一种精神很值得我学习。你们分析一下,看是什么精神?请用两个词素表示。我把这个词写在手上。”
这一下,同学们的积极性可高了,纷纷举手,他们的答案有:奉献、思考、好奇、勇敢、创新、坚强、探索……老师笑着说:“你们都没答准!继续认真看第四节。”
我们边看边议论:到底是什么精神呢?这么多的答案怎么没有一个对到呢?我看了:“富兰克林用手指靠近铜钥匙……”这是多么危险啊!钥匙上还有电。如果不幸死了,怎么办?想到这儿,我知道了科学家要不怕死。于是,我高高地举起手:“不怕死!”
“你答对了!”老师大声说。老师张开五指,掌心中那“献身”的红字映入我的眼帘。同学们都争着看。有人不服气地说:“不是,你是两个字,他是三个字。”
“意思一样。”老师力排众意,伸出手来,紧紧地握住了我的手。霎时,一股暖气流遍了我的全身。
老师说:“当科学家就要有为科学献身的精神!陈充答得好,我们为他鼓掌。”
“哗哗哗”的掌声响起了。我的心不停地跳动着。
顶级教育家点评
这篇《老师握住我的手》是一篇充满童真与启迪的学生生活随笔,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课堂上一幕生动而深刻的教学场景,展现了师生间真挚的情感交流与思想碰撞。作为教育工作者,我深感此文不仅是对一次课堂互动的记录,更是对教育理念、师生互动及学生成长过程的深刻反思。
1.
情境教学的成功实践
文章开篇即设定了一个具体而微的教学情境——学习《天火之谜》一课,并围绕富兰克林的科学精神展开讨论。这种以问题为导向、鼓励学生主动探索的教学方式,正是情境教学法的精髓所在。它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他们在思考、讨论中深化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2.
师生互动的温馨画面
文中老师与学生的互动尤为动人。老师不仅耐心引导学生思考,还通过“写在手上的词”这一巧妙设计,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和神秘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当学生陈充给出正确答案“不怕死”(虽为口语化表达,但核心意思与“献身”相符)时,老师不仅给予了肯定,还通过“紧紧地握住我的手”这一肢体语言,传递了对学生思考的认可与鼓励。这种非言语的交流,往往比言语更能触动人心,增强了师生之间的情感纽带。
3.
教育理念的深刻体现
文章背后蕴含的教育理念值得称赞。老师强调科学家应具备的“献身”精神,不仅是对科学知识的传授,更是对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的熏陶。这种教育超越了单纯的知识学习,旨在培养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和世界观。在当今社会,这种注重精神培养的教育理念尤为重要。
4.
学生成长的生动记录
陈充同学的经历,是众多学生在求知路上探索、尝试、成长的缩影。从最初的迷茫到最终的顿悟,从众多答案中的徘徊到勇敢说出自己的见解,这一过程不仅是对知识的获取,更是自我认知、自我超越的过程。文章结尾处“我的心不停地跳动着”,生动地描绘了学生在获得认可后的激动与自豪,这是成长路上宝贵的情感体验。
5.
建议与展望
深化思考: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献身”精神在不同领域、不同情境下的具体表现,鼓励他们将这种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多元评价:虽然文中老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了积极反馈,但可以探讨更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同伴评价、自我评价等,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情感延续:希望这样的师生互动能够成为常态,不仅在课堂上,在课外也能建立起更加紧密、持久的师生关系,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总之,《老师握住我的手》是一篇富有教育意义和生活气息的好文章,它让我们看到了教育的力量,感受到了师生间那份纯真而深厚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