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笑了》是一篇充满温情与教育价值的优秀习作
(2025-04-17 11:27:36)分类: 与金童一起飞 |
请专家点评学生随笔
奶奶笑了
007-8-4 16:04:00 |
学生生活随笔
奶奶笑了
曲塘小学四年级 夏 颖
奶奶腰伤了,不能起床。整天睡在铺上,已经有半个月了。
今天,我又盛好饭,端来了奶奶爱吃的茄子、鸡肉和圆骨汤。我坐在凳子上,一口一口地喂
奶奶。奶奶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吃完饭,奶奶睡下了。我洗好碗,走到奶奶的身边,看到她正在翻身。我说:“奶奶,我帮您
揉揉背,好吗?”“好啊。”我在奶奶的背上揉着、摩着、抓着。“奶奶,舒服吗?”“舒服,舒服。
”奶奶连声说。
“奶奶,我再给您捏捏脚,好吗?”
“好,我的乖孙女儿。”
当看到奶奶发黄的脚,发现脚上的皮肤又粗又硬,我说:“奶奶,我给您洗洗脚。”
奶奶高兴地回答:“好的,我的脚正痒着呢。”
我打来一盆热水,放在床边。我让奶奶搭着我的脖子,小心地坐起来。我请奶奶把脚浸在水里。
泡了一会儿,我用毛巾帮她洗。我依次地搓着奶奶的脚丫。这时,我看到奶奶额上的皱纹似乎
少了许多。接着,我抹抹脚面,捏捏脚跟,揉揉脚心。奶奶情不自禁地说:“舒服,舒服。”
我抬起头,忽然发现奶奶哭了起来,她抹干眼泪笑着说:“我的乖孙女儿,你真好!”
我拉住奶奶的手说:“奶奶,长大以后,我会更加孝敬您的!让您永远健康、长寿、幸福!”
我依在奶奶的怀里,奶奶把我搂得更紧了。
这篇学生随笔《奶奶笑了》是一篇充满温情与教育价值的优秀习作,值得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专业点评:
一、情感表达的艺术性
情感递进结构:从"喂饭-揉背-捏脚-洗脚"形成情感升温的叙事链条
细节传情手法:通过"发黄的脚""粗硬的皮肤"等细节刻画,反衬孝心的真挚
表情描写技巧:"皱纹似乎少了许多"的文学化表达,超越年龄的观察力
二、传统美德的现代表达
孝道教育的生动案例:将"孝亲敬老"的传统美德转化为可操作的生活实践
代际沟通的示范:祖孙对话展现平等尊重的现代家庭关系
劳动教育的自然渗透:家务劳动中体现的责任意识培养
三、写作教学的典型样本
生活素材的提炼能力:从日常照料中发现写作素材的敏锐度
动作描写的精准度:"搓着脚丫-抹脚面-捏脚跟-揉脚心"的动词序列运用
对话描写的真实性:祖孙对话兼具生活气息与教育意义
四、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
情感宣泄功能:通过写作完成情感体验的再加工
积极心理培育:在照料过程中获得成就感与自我认同
逆境应对示范:面对家人生病时的积极应对态度
五、教学建议
可拓展为"家庭关爱"主题写作的范文
建议补充奶奶伤病背景的细节描写
可增加心理活动描写使情感层次更丰富
结尾可尝试更含蓄的表达方式
这篇习作充分展现了随笔写作的教育价值:
•
印证了"生活即教育"的教学理念
•
示范了情感教育与写作教学的有机融合
•
体现了劳动教育、美德教育的自然渗透
建议教师可将此类习作纳入"家校共育"资源库,让文字成为连接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纽带。该生的观察力和表现力已显现出良好的写作潜质,值得持续鼓励和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