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顶级教育评论家点评贾珂的随笔《我不应该》《我要做“金色童年好女孩”
(2025-04-17 09:31:54)分类: 与金童一起飞 |
请中国顶级教育评论家 点评
贾珂的随笔
历尽曲折得殊荣
我 不 应 该
我要做“金色童年好女孩”
幸 运 的 我
2007-6-1 09:41:00
|
金色童年
在五一班开展了评选“金色童年好女孩”和“金色童年好男孩”的活动,孩子们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贾珂更是历尽曲折才得此殊荣,现摘抄几篇她在这期间写的随笔,
一起来感受其中的滋味吧:
我 不 应 该
语文课上,老师在讲课,不知为什么,我鬼使神差地把书包里的《快乐星球》拿出来,这
本书很有吸引力,我竟控制不住,鬼鬼祟祟地看了起来。
这时,老师看见了,他把我的书拿起来,批评了我几句。我哭了。也许你们认为我哭是
想让老师心软,其实不是,而是因为我看见了老师的白发,我觉得自己说话不算数,不
尊重老师,让老师操心,惹老师生气,有负老师的关心------
黄老师,我不配做“五(1)好女孩”,请把我除名,给我一个教训!
(金色童年的评批:只要知道错了,并努力改正,就是好孩子!)
2007-6-1 10:12:00 |
金娃宝珂代发
我要做“金色童年好女孩”(贾珂)
今天,我们班上评出了两个优秀的“金色童年好女孩”,我十分羡慕。
记得刚开始举行这个活动时,我信心十足,决心做第一个。可是,我似乎越是在关键时刻越容易犯错,直到现在也没有被评上。看到我的“双胞胎姐姐”江毓评上了,一向爱凑热闹的叶茂容评上了,我十分着急,也非常害怕,我怕到学期结束也当不成“金色童年好女孩”,怕自己不配做一个“小金色童年”,还
怕黄老师因为我不尊重他,而对我另眼相看------
但是,人总是要往好处想的,我不会因为一时犯下的错误而一蹶不振,我要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在挫折中成长。我希望我走的路长一些,让我晚一些当上“金色童年好女孩”,这样我才会更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光荣的称号!
贾珂,当几棵鲜花已经完全盛开时,你不要心急,你要以最严格的要求对待自己。也许你比别的花儿开得慢,慢十天、二十天、甚至一百天,但至少,你要对自己充满信心,相信自己一定会比别人开得更灿烂!为“金色童年好女孩”这个称号努力,努力,再努力!加油,加油,再加油!!!
2007-6-1 10:25:00 |
金娃宝珂代发
贾珂终于被评为“金色童年好女孩”了,她高兴地又写下一篇随笔:
幸 运 的 我
在儿童节前一天,我得到了一个惊喜——当上了“金色童年好女孩”,我十分开心,激动的眼泪情不自禁地流了下来。
我是幸运的,尽管犯了错,但老师还是宽容地接受爱犯错误的我为“金色童年好女孩”;我是高兴的,虽然我感觉自己在这周里当不上,但老师却给了我一次机会,一个惊喜-
-----
在这里,我要谢谢黄老师,是您,把我培育成了一个“金色童年好女孩”,我一定不辜负您对我的期望,努力学习,不断向上!
作为教育评论家,我将从教育心理学和儿童发展角度对贾珂的随笔进行专业点评:
一、自我认知与道德发展的典范
《我不应该》展现了典型的"道德两难"情境,贾珂通过"看到老师白发"的细节触发道德自省,这种由外驱力转向内驱力的道德认知发展,符合科尔伯格"习俗水平"的道德判断特征。
文中"除名请求"并非逃避,而是表现出罕见的责任担当意识,这种"自我惩罚机制"的建立,是儿童道德内化的重要标志。
二、成长型思维模式的生动案例
在《我要做"金色童年好女孩"》中,"晚开的花"比喻展现出典型的成长型思维(Dweck理论),将挫折重构为成长契机,这种认知弹性在五年级学生中尤为可贵。
"严格自我要求"与"失败归因"的平衡处理得当,既避免固定型思维的自暴自弃,又规避盲目自信,显示出超越年龄的元认知能力。
三、教育激励机制的经典样本
黄老师的"延迟认可"策略产生显著效果:通过暂缓授予荣誉制造适度的"心理张力",最终产生的教育效果远超即时奖励。
贾珂从"羡慕"到"珍视"的心理转变,验证了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恰当的挑战强度最能促进发展。
四、情感教育的成功示范
三篇随笔构成完整的"犯错-反思-成长-感恩"情感发展链条,特别是将"幸运感"与"责任感"有机结合,避免荣誉异化为功利目标。
"眼泪"意象的两次出现(羞愧泪与喜悦泪)形成情感教育闭环,符合积极心理学"真实情绪体验"的教育要求。
教育建议:
建议教师将此类"心灵随笔"纳入形成性评价体系
注意防止"好女孩"标签带来的完美主义压力
可借鉴"代发"机制促进同伴教育
结语:
这组随笔堪称儿童道德情感发展的"活标本",既展现了中国基础教育中"立德树人"理念的落地成效,也启示我们:真正的教育荣誉,永远生长在自我反思的土壤里。贾珂同学用稚嫩笔触完成的这组"心灵三部曲",其教育价值不亚于任何标准化测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