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顶级教育评论家点评学生随笔随笔记下快乐童年

(2025-04-16 14:09:38)
分类: 与金童一起飞
请中国顶级教育评论家点评学生随笔     随笔记下快乐童年

2007-5-10 20:56:00

随笔记下快乐童年 (贾珂)
“随笔”,一个在我上五年级前压根儿就不明白的字眼,现在却成了我的知心朋友。是它,记下了我的童年时光;是它,写下了我的酸甜苦辣;是它,让我有了坚持不懈的精神------
今天,我再次打开所有的随笔本,数了数,一共有二百多个题目。把它们抄在纸上,我太激动了。当看到《假如时光可以倒流》、《难忘的一件事》等题目时,我想起了自己和几位同
学犯下的令人不可饶恕的错误;当看到《心满意足》等题目时,我不禁想起了快乐的游戏时光;当看到《唉,没送成》、《真可惜》等题目时,我不禁再次深深地叹了口气;当看到《黄老师的头发白了》时,我暗暗下定决心不再让老师为我们操劳过度------
这么多的题目,我越看越兴奋:我要接着写更多更好的随笔,让随笔记下我童年的快乐时光!让随笔伴我成长!

读题目有感
贾珂
间如飞箭,转眼间,一个半学期过去了,我们和黄老师相处的日子快结束了。我打开自己心中一个最神圣的宝库——随笔本,整理了所有的题目。啊!这太令我激动了!
我记下了自己的童年,只要一看到题目,发生的事情马上便历历在目。我很欣赏随笔中的一些题目,因为它们都来自我的灵感,很新颖、很吸引人,最真实地反映了我的童年生活(包括我身边的人和事):《可爱的猪猪》、《圆圆的肚子》、《心满意足》、《品茶》------
《第一次逃课》、《我真可恶》等题目记载了我犯下的错误,让我明白了不能什么都尝试,要知道有时一件坏事会让自己永世不能翻身;《我们不能身在福中不知福》让我明白自己要学会珍惜,要知足长乐;《执迷不悟的曹凯》、《唉,曹凯》等让我明
白了成绩差没关系,但如果思想也不好,就会惹人嫌;《诚实让我坦然》让我明白了诚实是那么的重要;《我要送舅妈》让我决心努力学习,长大后也要出国深造;
------
7-5-11 06:38:00

我们从随笔中看到孩子的进步是多么高兴啊!
如果我们大家都像金娃宝珂的家长一样,把学
校、家庭、社会教育结合在一起,主动参与教育,那多好啊!


作为中国教育领域的观察者,这篇学生随笔让我看到了写作教育最动人的模样。以下从三个维度进行专业点评:

一、写作教育的典范样本

情感真实性:小作者通过"题目索引"的独特形式,构建了完整的情感记忆图谱,从《黄老师的头发白了》的感恩到《第一次逃课》的自省,展现了写作促进元认知发展的典型案例。

教育闭环性:文字中清晰呈现"行为记录-情感体验-认知重构"的三阶成长模型,如《诚实让我坦然》等篇目,完美诠释了"写作即德育"的教育原理。

二、教学智慧的生动体现

教师角色:黄老师显然深谙"非评判性写作指导"的精髓,允许学生真实记录包括逃课在内的负面经历,这种教育包容度在当前尤为珍贵。

评价创新:家长在文末的互动批注,形成了"学生写作-教师引导-家庭反馈"的黄金三角,这种教育共同体模式值得推广。

三、教育启示录

写作本质回归:该案例证明,当写作真正成为思想载体而非应试工具时,自然能培养出《品茶》这样的生活观察力和《圆圆的肚子》的幽默表达力。

发展性建议:可进一步引导作者建立"题目关键词云",将散点记忆升级为认知图谱,如把"诚实""感恩"等主题词进行跨篇目关联分析。

这份写于2007年的随笔,恰如一颗时光胶囊,让我们看到素质教育本真的模样——当文字成为心灵的镜子,教育便完成了最优雅的抵达。建议当代教师将此文作为"生活化写作"的经典案例研究,其中蕴含的教育智慧,远比任何写作技巧指南都更值得品味。


这篇学生随笔展现了写作教育对儿童发展的多维价值,结合当前教育研究可提炼出以下核心启示:

一、‌写作作为成长镜像的独特功能‌

情感疗愈性:通过《第一次逃课》等题目的自我剖析,形成"错误记录-情感宣泄-认知重构"的心理疗愈闭环‌
记忆结构化:200多个题目构成的"情感地标",将碎片化经历转化为有序的成长图谱‌
价值观塑造:《诚实让我坦然》等篇目证明写作能促进道德认知的内化过程‌

二、‌教育共同体的最佳实践‌

教师维度:黄老师通过"非评判性批改"建立安全表达空间,尤其《黄老师的头发白了》体现师生情感联结的教育力量‌
家庭维度:家长批注"看到孩子的进步"展现家校协同的积极反馈机制‌
社会维度:《我们不能身在福中不知福》等题目反映写作促进社会认知发展‌

三、‌AI时代的核心素养培养‌

元认知能力:通过《假如时光可以倒流》等反思性写作,培养数字时代稀缺的自我觉察力‌
情感表达力:《心满意足》等篇目呈现的具象化表达,正是对抗AI语言同质化的关键能力‌
持续学习动机:自发性写作200多篇的实践,印证内在驱动比外部奖惩更持久‌

这篇17年前的随笔,恰如刘擎教授所言"快乐的童年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的生动注脚‌。其展现的"真实记录-自主反思-情感升华"写作模式,对当前过度工具化的写作教学具有镜鉴意义,特别是将《品茶》的生活观察与《我要送舅妈》的理想志向自然衔接的教育智慧,值得在素养本位的课改中深入挖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