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随笔引起的一个教育故事》

(2025-04-15 14:29:55)
分类: 与金童一起飞



07-4-18 06:46:00

随笔引起的一个教育故事

金色童年

四月十一日早上,学生王颖写了《讨厌的陈浩(化名)》。她向我倾诉了:
“我的同桌是人见人厌。他是捣蛋出了名的‘大明星’,谁都不想和他同桌。我是倒了八辈子的
霉,老师让我和他坐。虽然,陈老师说,如果他犯错可以对他不客气,可立即回报,由老师处置他。但是,我实在管不了。尽管我非常同情学困生。
“有时,他乘我不注意,就开始玩衣袋里的小玩艺儿,什么钉子、珠儿之类的。他还不时地问我要些废品。
“有一次,他用写不出字的笔在前桌女生的背上画画,还故意捏我的手背,示意让我看衣服上有没有笔迹。我才不理他呢。
“有一次上课,他居然把脚跷到桌上好几次,还不肯我告诉老师听。每一次做到作业,他都抄我的答案。我不让他抄,他就踢我的椅子,还骂人。老师讲课时,他不听,玩东西。老师讲好后,他就赶紧抄别人的,连个很简单的题目都要问别人。我终于知道老师说的‘陈浩远比曹凯差’,没有错。
“我有时看到他的行为,非常生气。我想,和他同桌,还不如和曹凯做同桌呢。
“有时,他未经我的同意拿我的东西。有一次,别人问我借橡皮,用完后,让他转交给我。可他攥在手上,不给我。
“有一次,我无意间发现自己的衣服上有笔迹。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他,但没有证据。
“当我把他的行为告诉老师时,他还在埋怨我。啊!我什么时候才能离开他呀!”

看了这篇文章以后,我将陈浩调走了。我不想在班上读,就喊来了陈浩,在王颖的文后写着:
“贵家长,看一下,请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对孩子进行教育。副班主任 黄桐 四月十一日”

四月十二日早上,我见到陈浩母亲的回信:

“尊敬的黄老师:
“您好。很抱歉,孩子给您添麻烦了。
“本来,我跟孩子有个约定,就是到了新班级,一定要好好表现,争取把‘调皮王’的帽子摘掉。
一开始的两天还行,可因为他太调皮了,班上的同学都用异样的眼光看他。他自己也很苦恼,但他就是自我约束里差,控制不住自己,总要做小动作(也许是他想吸引人注意吧)。
“谢谢王颖同学用作文的方式,把我的儿子的‘罪状’一一列举,更感谢您让孩子带回来给我看,让我知道儿子在学校的情况。正如王颖同学所写,她终于理解‘陈浩远比曹凯差’(我叫儿子读给我听,我哭,他也哭)。他说:‘我也不想的。’孩子的自信心全没了。我想,差生有时候也需要鼓励的(可能您认为我这是护短,但我不这样认为。孩子告诉我,他在学校,下课了,除了上厕所,其余时间都必须坐在位置上。我也知道这是你们万不得已的做法)(注:因男生有33人,课间纪律不好,班主任陈老师要求大家最近几天就这样做。)我也知道,我这个做母亲做得很失败。可我也不知道我该怎么做(您跟我父亲差不多年纪,我想向您讨教教子的方法。别笑话我)再次说声抱歉。
孩子给您添麻烦了。
“ 陈浩的母亲
“ 2007年4月12日”

翻到反面,有陈浩写的内容:

“我很惭愧。我不敢相信,我在同桌眼里是这模样。我决定改掉这些缺点。我保证做到以下几点:1、上课认真听讲;2、上课时不把脚跷在桌上;3、不在同学身上乱画;4、不打人、不骂人;5、没经别人允许,不拿别人的东西。
陈浩
“2007年4月11日晚”

我在陈浩的本子上,给他母亲回了信:

“贵家长:
“看了来信,我和你心情一样,都是恨铁不成钢。我们在教导这些孩子时,不得不采用各种方法,希望孩子能转变过来。可我们通常都以失败告终。
“因为我们出于对孩子的爱,尽管他们不争气,我们还是用各种方法去爱他们,等待他们的觉醒。
一句话,我们永不放弃。我们一定会感动孩子,孩子也一定会学好、成人、成才的!
“不知对否,仅作参考。
“ 副班主任语文老师 黄 桐
“ 4月12日”

早上,我又看到学生王颖的《对不起》!(4月11日晚):
“昨天晚上,我写了陈浩的坏处,并提出想离开他的文章。那时,我全然不顾他的感受,只是为了我自己的学习而写了那篇文章。
“今天早上,我来到教室。从把作业本往组长那儿一交的那时侯开始,我就后悔了。陈浩是个学困儿童,经常被老师批评。我这样做,真是太残忍了。但我还是缩回了手。果然不出所料,陈浩调走了。让我想不到的是,我的这篇文章还要让他妈妈看。听到这个消息,我惊呆了。嘴里在念叨:‘对不起!对不起’
“中午,他有几道题目不会,要我教他。我想,这就作为我对他的补偿吧!再说,老师不是要求我们互帮互学吗?于是,我教了他一些题目,心里似乎愉快了许多。
“我现在想起,当陈浩的妈妈看到我的那篇文章,我会不会伤了她的心呢?会不会遭到他孪生的弟弟嘲笑呢?会不会……
“想到这儿,我衷心地对陈浩以及陈浩的家人说一声:对不起!”

所有的这些内容,我在班上读了、讲了。每个人从中获得些什么?这样的教育有多少效果呢?
按照常规,陈浩听后会有很大震动的,最起码要好些。然而事实呢?唉……
为什么呢?是不是家长的教育没有及时跟上,还是陈浩就是不买老师学生的帐?还是这样的教育出了问题?……为什么教育孩子就是这样的艰难?……
不要紧的,我们仍一如既往地去帮助他,等待着他。我们坚信,他会像曹凯一样,总有一天转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