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nthuangtong
nthuangtong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1,669
  • 关注人气: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专家点评矛盾化解了“大馋猫”吃烤鸭爱惜粮食

(2025-04-14 11:06:35)
分类: 与金童一起飞
请专家点评             矛盾化解了 “大馋猫”吃烤鸭 爱惜粮食



2006-10-20 17:14:00

学生自主随笔

我们的五(1)班

第十八篇 矛盾化解了

五(1)班 江 毓

“特大新闻,特大新闻!江毓和贾珂闹矛盾了!”“废话大王”童瑞丰气喘吁吁地跑进教室,带给大家一个令人意外的消息。
“江毓和贾珂可是最要好的两个小胖墩儿,不可能吵架吧?”“调皮王”曹凯皱紧眉头疑惑地说。这时,江毓和贾珂走进教室。江毓像挤牙膏似的讲了一句话:“我们不做朋友了!”
“为什么?”贾珂逼着问。
“我会写一封信给你。你自己反省反省!”
贾珂听了她的话头也不回地上位了。
曹连杰听后,两手一拍,兴奋地说:“看到这样的事,俺是大姑娘上轿——头一次。”
曹凯绞尽脑汁,也冒出了一句歇后语:“这样吧,这事我们不能瞎掺和,要不然,可是老虎嘴里拔牙——找死!”
几个不欢喜她们的人幸灾乐祸地大笑起来。
中午,阴雨绵绵。江毓把一封信交给贾珂。贾珂看完以后,握住江毓的手,轻轻地说:“咱们还做好朋友吧?”江毓连声说:“好、好,好。”她们两人的手握得更紧了。一些人见了便叫起来。“废话大王”童瑞丰失望地说:“唉,原来以为她们会绝交。哼,反而她们的感情越来越深。这样,管起我们来会更加严格了。”
不少的人的脸色由阴转晴,都为他们的重新团结而高兴。


06-10-20 17:15:00

学生自主随笔

“大馋猫”吃烤鸭

五(1)班 王 玮

今天,妈妈买了一只啤酒烤鸭。
一回到家,我这个“大馋猫”迫不及待地解开塑料袋。这时,一股肉香直向我扑来。我被香味一诱,馋水直流。我迅速打开盒子。我看见两个被烤得黄灿灿的鸭腿排在第一层,旁边的鸭脯盖着蒜泥。一看到这样子,就觉得很好吃。
我不管三七二十一,拿起一块鸭腿就啃了起来。
“啊!真是不吃不知道,一吃吓一跳呀!真是太好吃了!”我叫道。
如果你把鸭腿放在嘴边不吃,鸭腿就像有一股神力似的,你不咬它,它也逼着你咬。只要你轻轻咬一口,鸭肉很鲜嫩。咬下第二口,再仔细地嚼一嚼,这时,肉的香气就在嘴里漫游,让你越吃越想吃,越吃越好吃。
不一会儿,我就把整整一盒烤鸭全吃光了。站在镜子面前,我照了照。我的嘴上,我的腮帮上,全都是油,若是小狗,也一定会前来舔一舔我的脸。

(注:讲评时,小作者说,吃后肚子疼得要命。大家也说她,以后吃东西要想到他人。)


2006-10-20 17:15:00

学生自主随笔

爱惜粮食

五(1)班 陈佳润

吃晚饭了。因为我急着要做作业,所以只吃了几口饭就不吃了。奶奶见我吃了几口而且满桌上都撒的米便气冲冲地说:“陈佳润,你是在桌上吃饭,还是在桌上种粮食?”我用瞧不起的语气说:“不就几粒米吗?有什么了不起的?我家多的是,谁希罕呀?”
奶奶瞪大双眼说:“难道你不知道这一粒米要经过春夏秋三季吗?”我接着说:“只要有钱,什么都会有,而且又不是你种的粮食,你这么着急干什么?”
奶奶急了,把爸爸喊了过来。我被爸爸教训了一番。我脸上火辣辣的,拾起桌上的米粒,并吃了下去。
我想起老师说的,一个人不爱惜粮食,把馒头扔进泔水里,但一个干部从泔水缸里捞起来,拧开水龙头,冲了一下,当众吃了下去。我觉得,自己把桌上的米粒拾起来吃了是光荣的。



专家点评:三篇学生随笔中的生活教育智慧‌

这三篇学生随笔以生动鲜活的笔触,展现了儿童在日常生活中经历的三种重要成长体验:人际矛盾的处理、物质欲望的满足与节制、以及价值观的建立与内化。它们共同构成了一幅立体的儿童社会化发展图景。

1.《矛盾化解了》——江毓:儿童社交冲突的解决样本‌

亮点分析:‌

冲突呈现的真实性‌:通过"废话大王"的传播、"调皮王"的质疑等细节,生动再现了班级舆论场对人际冲突的反应。
解决方式的成熟性‌:采用书面沟通(写信)这种理性方式化解矛盾,展现了超越年龄的冲突处理智慧。
集体互动的教育性‌:班级同学从"幸灾乐祸"到"为团结高兴"的态度转变,反映了集体对正向价值的认同。

教育启示:‌

可开展"班级调解员"培训,将江毓的沟通方法推广为班级冲突解决机制
教师应珍视此类自然发生的教育契机,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书面沟通有时比口头争吵更有效?"
2.《"大馋猫"吃烤鸭》——王玮:欲望满足与节制的生动一课‌

亮点分析:‌

感官描写的传神‌:从"肉香扑来"到"油光满面",调动五感的描写让读者身临其境。
教育意义的自然呈现‌:通过作者事后"肚子疼"的补注和同学评价,巧妙传递饮食节制的道理,避免了说教感。
幽默与教育的平衡‌:用夸张的比喻(小狗舔脸)制造幽默效果,同时暗含对过度饮食的反思。

教育启示:‌

可结合此文本开展"健康饮食"主题班会,讨论"美味与健康如何平衡"
建议王玮补充写作"第二次吃烤鸭的经历",展现行为修正的过程
3.《爱惜粮食》——陈佳润:价值观内化的心理过程‌

亮点分析:‌

代际冲突的典型性‌:祖孙关于粮食价值的争论,反映了物质丰富时代儿童普遍存在的认知偏差。
教育方式的层次性‌:从奶奶的道理讲述到爸爸的严厉管教,再到自我道德认同("觉得光荣"),完整呈现价值观内化的过程。
榜样力量的运用‌:引用老师讲述的干部事例,说明儿童道德认知从具体榜样向抽象原则发展的特点。

教育启示:‌

可组织"一粒米的旅程"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种植,建立与食物的情感联结
建议陈佳润采访奶奶关于饥荒年代的经历,深化对粮食价值的理解
三篇联读:生活教育的三维模型‌
人际关系维度‌(江毓篇):展示了儿童从冲突到和解的社会能力发展
自我管理维度‌(王玮篇):呈现了儿童在欲望满足与健康约束间的平衡尝试
价值认同维度‌(陈佳润篇):记录了外在规范内化为自觉行动的心理历程

教育建议:‌

设计"生活教育三部曲"主题课程:
第一课:从《矛盾化解了》学习非暴力沟通技巧
第二课:基于《"大馋猫"吃烤鸭》讨论欲望管理
第三课:通过《爱惜粮食》开展珍惜资源实践活动
建立"成长故事银行",鼓励学生持续记录此类生活事件,形成个人成长档案

总评:‌
这三篇随笔犹如三棱镜,折射出生活教育的多彩光谱。它们证明:最深刻的教育往往不在教科书中,而在孩子们跌跌撞撞的生活体验里。教师和家长需要做的,就是像江毓的同学们那样,给予矛盾化解的空间;像王玮的补充说明那样,提供适时的行为反馈;像陈佳润的奶奶那样,坚守重要的价值传递。

(完)
点评专家:生活教育研究者‌
推荐等级:(五星典范,建议收入生活教育案例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