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点评奶碗里的大飞蛾嘻嘻,被我吓住了吧!
(2025-04-13 20:05:10)分类: 与金童一起飞 |
请专家点评
奶碗里的大飞蛾
嘻嘻,被我吓住了吧!
2006-11-20
15:02:00
奶碗里的大飞蛾
五(1)班 吴 群
放学一回家,妈妈马上拿出一盒牛奶。我不喜欢用吸管,就把奶倒入碗中,这样,喝起来爽些。我一边做作业,一边喝牛奶,感觉很好。
突然,一个东西从眼前掠过,我回头一看,是一只大飞蛾。我尖叫一声:“啊!”立即拿起手中的本子向飞蛾扑去。它越飞越高。我站在椅子上拍。这飞蛾把我当是“白痴”,便往南飞。我一步冲去,哪知我从椅子上摔下,跌了个大跟头。顿时,我的眼泪夺眶而出。我火冒三丈,迅速地爬起,拍拍屁股,耸耸肩头,觉得没事儿,又仔细搜索飞蛾。在那儿,飞蛾停在墙角下。我冲过去。没想到它还挺机灵的,会飞到我的台灯下。我赶到台灯旁,对准它猛地一打。打中了!我欣喜若狂,大叫:“打中了,打中了!
”再回头一看,飞蛾垂死挣扎时,竟然飞起落在我的牛奶碗里,结束了它的生命。
我的天啦!飞蛾呀,你怎么会这样?今天,我被你害惨了。害得我差点儿摔伤,你居然死在我的奶碗里。
都是飞蛾惹的祸。
你这只可恶的飞蛾!
06-11-22 07:36:00
学生自主随笔
嘻嘻,被我吓住了吧!
五(1)班 王苏婉
我来到奶奶的家,天色已晚。爷爷坐在床上看电视。我便想吓唬他。
我用脚踹开门,跑进客厅,乱翻了一阵。爷爷叫了:“谁呀?谁呀?”爷爷把我当成小偷,大概在想:
“如果是小偷,肯定会带刀,我不如也带把刀,这样可和他对抗。”
当爷爷蹬开门,拿着刀出现在我面前的时候,我看见他那个傻样儿,我笑得人都快倒了。
爷爷看见我,把刀一扔,手摸着心,叹了一口气说:“你这个臭丫头,把我吓死了!”
(作文课上,我还没有读完,大家开口了。有的说:“这个玩笑开得太大了!你怎么能这样?万一老人吓出毛病,出了大事,你怎么办?”
有的说:“你对老人搞这种恶作剧,真不像话!”有的说:“万一你爷爷慌了用刀伤了你,怎么办?”
有的说:“我们千万不能这样吓唬人!”有的说:“我们不能学电视里的坏人坏事,更不能以为好玩试着做!”……小作者的脸红一阵,白一阵。我们还就遇到小偷怎么办,进行了讨论。)
教育专家点评:《奶碗里的大飞蛾》与《嘻嘻,被我吓住了吧!》
这两篇小学生随笔,一篇充满童趣与生活气息,另一篇则涉及安全教育与家庭互动,风格迥异但都值得深入探讨。
1.《奶碗里的大飞蛾》——童真与生活观察的碰撞
(1)叙事技巧:动态描写生动,情节跌宕起伏
小作者用“尖叫—扑打—摔跤—追击—胜利—意外”的叙事链条,把一场“人蛾大战”写得妙趣横生。特别是“飞蛾把我当白痴”“垂死挣扎飞进奶碗”等细节,既符合儿童视角的夸张想象,又充满生活真实感。
(2)心理刻画:情绪变化自然,童趣盎然
从“欣喜若狂”到“火冒三丈”,再到“天啦!飞蛾呀”,情绪起伏如过山车,展现了孩子面对突发事件的真实反应。结尾的“都是飞蛾惹的祸”更是点睛之笔,既幽默又带点委屈,让人忍俊不禁。
(3)教育启示:生活即课堂,培养观察力与应变能力
这场“意外”其实是一次生动的自然观察课。家长和老师可以借此引导孩子:
科学探究:飞蛾为何会飞进牛奶?它的生命周期是怎样的?
情绪管理:遇到突发情况,如何冷静应对而非单纯发泄愤怒?
写作训练:如何把日常小事写得生动?可学习小作者的“动作+心理”结合法。
建议:鼓励孩子多写生活随笔,培养细腻观察力和幽默表达。
2.《嘻嘻,被我吓住了吧!》——安全教育与家庭互动的反思
(1)行为分析:儿童模仿与安全意识缺失
小作者模仿影视剧中的“吓人”桥段,初衷是恶作剧,但未考虑潜在风险:
老人健康:突然惊吓可能导致血压升高、摔倒等严重后果。
自身安全:爷爷持刀防卫,万一误伤后果不堪设想。
(2)课堂讨论的价值:集体反思胜过单纯批评
同学们的反应(“玩笑开太大”“不能学坏人坏事”)说明孩子已具备基本的是非观。教师没有简单否定,而是引导讨论“遇到小偷怎么办”,将错误案例转化为安全教育课,这种做法值得肯定。
(3)家庭教育启示:如何把握“玩笑”的边界?
角色扮演游戏:孩子喜欢模仿,家长可通过安全的方式(如捉迷藏)满足其探索欲。
后果教育:用情景模拟让孩子明白“某些玩笑可能酿成大祸”。
情绪疏导:小作者“脸红一阵白一阵”,说明她已意识到问题,此时应给予改正机会而非过度指责。
建议:可延伸开展“家庭安全演练”,比如模拟火灾、陌生人敲门等场景,让孩子在安全环境中学习应对策略。
总结:童真需要保护,安全需要引导
《奶碗里的大飞蛾》展现了儿童天生的好奇与幽默,值得鼓励;
《嘻嘻,被我吓住了吧!》则提醒我们,孩子的行为需要合理引导,安全教育应融入日常生活。
给教师和家长的建议:
保护想象力:多肯定《大飞蛾》这类鲜活的生活记录;
强化安全意识:通过讨论、模拟演练等方式,让孩子理解行为的边界;
用“体验式教育”替代说教:让孩子在安全范围内试错,而非单纯禁止。
这两篇随笔,一篇让人会心一笑,一篇引发深思,恰恰反映了儿童世界的丰富性——既有天马行空的趣味,也有需要成人引导的成长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