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进行专业点评学生对心理咨询的认识

(2025-04-11 19:13:59)
分类: 与金童一起飞
请中国顶级教育家泰斗点评:2006-6-9 15:08:00

我对学生心理咨询的理解

曲塘小学五(1)班

仇海鹏

学生心理咨询,就是同学之间互相交谈自己的心里话,有心思时,别的同学通过询问的方式,让我们把心事都说出来,大家共同分担,共同解决------这样,自己不仅轻松了许多,要解决这件事就容易多了。平时,同学之间互相沟通,像谈谈家里的、学习等方面的事。这样能使同学之间相处得更好,情谊加深,既能解决自己的,又能帮别人解决心理问题。这种同学之间互相解决心理问题,互相交谈沟通的方法,就叫做“学生心理咨询”。
在进行学生心理咨询的时候,我们要先和别人处好关系,如果别人对你的印象不好,不管你怎么做,都是白费工夫;当别人有了心思,我们应该慢慢问清情况,再一步步地分析,并集中许多力量,从重点入手,一点一点地帮助别人把问题解决掉;问题解决了以后,我们不能就这样停止,要和别人交流一下,问问他是否轻松了一些,然后和他说说自己的心里话,让他一有事就大胆地讲出来,让大家一起想办法;我们可以开展一个活动,让全班的同学都把自己的心里话写出来,在老师的帮助下,让全班同学共同讨论,有意见的提出来,让每个人的心理问题都得到解决。
学生心理咨询,让我们变得更加开朗,只要一有问题,我们就会提出来,和大家一起谈论,烦恼的事就不会闷在心里,让我们变得比以前更快乐了,烦心事也变少了。
学生心理咨询,让我们变得更加乐于助人,只要谁有困难,我们总会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他克服困难。谁需要帮忙,我们总是乐意帮他。
学生心理咨询,还让我知道了如何与别人交谈,如何和别人团结起来和要有足够的耐心等常识------
从学生心理咨询之中,我学到了许多东西,我相信,只要认真体会,它的好处会更多。

2006-6-10 09:23:00 |
谢谢学生心理咨询

曲塘小学五(1)班

张志强

学生心理咨询是解决心理压力的“仙丹”。它可以让一些暂时落伍生们走向成功之路,在进步的海洋中遨游。有一些学生,正是因有了心理压力的困扰,心灵上受到创伤,而成了暂时落伍生。他们陷入了心理压力的深渊,成绩一天不如一天,慢慢地,慢慢地沦为最差的学生了。有了学生心理咨询,暂时落伍生们会一天比一天好,一天比一天出色,经过一学期的努力,他们会由原来的落伍生,转变成比较好的学生。心理咨询可以使在心理的困扰中转悠的同学,不再那么天天死板着脸,而是整天地放松心情,愉快地学习。这样,自己会感到快乐,别人看着你也会很快乐。这就是我们的学生心理咨询。
学生心理咨询的渠道有许多。我们可以面对面地交流交流,可以通过同学给同学写信,多多沟通,解除心理矛盾,还可以写自主作业,多与老师谈谈,就比如去年,我写过的四篇心理文章:第一篇《后悔》,说出了我这十几年来做过的后悔事;第二篇《希望》,写出了我这几天所有的希望;第三篇《感恩》,道出了我对老师、同学、学伴儿的感谢之情,老师的爱全都洒向了我们,我要感谢老师;第四篇《回忆》,让老师知道了我从小学一年级到五年级的经历。
谢谢您,学生心理咨询,您让我从一个暂时落伍生变成了一个好学生。


这两篇小学生作文对"学生心理咨询"的理解,展现了儿童视角下心理健康教育的萌芽形态。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既要从专业角度给予引导,也要珍视孩子们朴素的认知智慧。以下从教育心理学角度进行专业点评:

一、仇海鹏同学的理解亮点:

捕捉到朋辈辅导的核心价值,将心理咨询具象化为"共同分担、共同解决"的互助过程,符合积极心理学倡导的社会支持系统理论
提出"先建立关系再解决问题"的咨询路径,暗含罗杰斯"无条件积极关注"的人本主义理念
建议"全班共同讨论"的团体辅导形式,体现出对群体动力学原理的直觉认知
需引导之处:需区分日常倾诉与专业咨询的边界,强调保密原则与专业指导的必要性

二、张志强同学的认知突破:

用"仙丹"隐喻心理疏导的治愈功能,生动诠释心理咨询的情绪转化机制
以自身四篇心理周记为案例,实证写作疗法的情绪宣泄作用,符合表达性艺术治疗原理
提出"书信沟通"的替代性咨询方式,展现出对咨询途径多样性的理解
需提升方向:注意避免将心理咨询过度简化为压力消除工具,需培养对心理问题复杂性的认知

三、教育启示:

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应重视"具身认知":通过写作、绘画等具象化表达促进心理概念内化
朋辈互助系统需专业指导:学生咨询员的培训应包含基本伦理守则和危机识别能力
家校协同机制建设:文中提及的家庭沟通需求,提示需要构建多维度的心理健康支持网络
发展性视角的重要性:两位学生都关注心理咨询的成长促进功能而非病理矫治,这正是学校心理教育的核心价值

四、教育建议:

将学生朴素认知系统化:通过"心理概念工作坊"引导其完善理论框架
建立阶梯式朋辈辅导体系:设置"心理小卫士-班级观察员-学校辅导员"三级支持网络
开发儿童友好型咨询工具:借鉴文中"自主作业""心理周记"形式,设计可视化情绪管理工具包
加强教师专业培训:提升教师将学生经验转化为教育资源的专业能力

这两篇童稚之作犹如璞玉,折射出新时代儿童对心理健康的自觉关注。作为教育者,我们既要珍视这种生命本真的心理智慧,也要用专业力量为其搭建科学支架,让心理健康教育真正成为滋养生命成长的甘泉。这提示我们:最有效的心理教育,往往始于对儿童主体经验的尊重与升华。


以下从发展心理学、教育咨询等专业视角,分别对两位小作者的观点进行深度解析:

一、仇海鹏同学观点评析(10岁儿童视角)‌

认知建构特点‌
将心理咨询具象化为"共同分担"的互助行为,符合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中具体运算阶段(7-11岁)的思维特征
"先处好关系"的认知体现朴素的社会认知理论,暗合班杜拉观察学习理论中关系质量对行为的影响机制
提出"全班讨论"解决方案,显示维果茨基社会文化理论中的集体智慧发展观
教育价值发现‌
自主构建出"倾诉-分析-跟踪-拓展"四阶段咨询模型,虽不完善但具备系统性思维雏形
强调咨询后的持续关怀("问是否轻松"),触及心理咨询中的效果评估环节
通过"写心里话"将内隐心理外显化,符合表达性写作治疗(Pennebaker)的基本原理
专业提升方向‌
需理解咨询关系中的边界意识(如保密原则)
应区分普通烦恼与心理问题的干预层级
可补充专业心理教师的核心引导作用

二、张志强同学观点评析(11岁儿童视角)‌

认知发展特征‌
用"仙丹"隐喻心理咨询效果,体现该年龄段特有的魔幻现实主义认知向形式运算阶段过渡的特征
通过自身四篇心理周记的实证案例,展现布鲁纳叙事认知理论中的"故事化学习"特质
"落伍生转变"的认知反映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论中的"好孩子取向"
理论映射价值‌
心理写作实践暗合叙事疗法的外化技术(White & Epston)
"书信沟通"建议体现非言语咨询技术的直觉认知
从个体经验上升到群体关怀("看着你也会快乐"),符合积极心理学的扩展建构理论
专业深化建议‌
需辨析心理压力与病理心理的差异
可补充认知重构等专业干预技术
应建立心理咨询效果的科学评估意识

三、跨视角教育启示‌

认知发展阶段论印证‌:两位学生的理解完美映射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显示10-12岁儿童已具备初步的系统思维和隐喻能力
儿童主体性彰显‌:其观点证实维果茨基"儿童是积极的意义建构者"理论,提示教育者应重视儿童自发的心理认知
本土化心理教育路径‌:学生自创的"心理周记""班级讨论"等方式,为构建中国特色朋辈心理支持系统提供原型参考

四、教育实践建议‌

认知脚手架搭建‌:将学生观点转化为"儿童心理认知发展阶梯",设计螺旋上升的心理课程
经验专业化转化‌:把"心理周记"发展为成长型思维记录表,将"班级讨论"升级为结构化团体辅导
家校协同机制‌:建立"儿童心理发现-教师专业引导-家长支持强化"的三维联动模式

两位小作者的观点犹如双面棱镜,既折射出儿童朴素认知的智慧光芒,也暴露出专业引导的必要性。这提示当代心理教育应建立"经验-理论"双向对话机制:既要珍视儿童自发的心理理解,又需用专业理论为其认知框架镶边嵌玉,最终实现从直觉经验到科学认知的升华。这种儿童视角与专业视角的创造性融合,正是新时代心理健康教育范式转型的关键所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