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投资之道 |
审时度势需要保持客观态度这显然是一个常识,然而在证券投资领域总有一些说来十分简单的行为,做起来却特别难。投资人可能一再重犯同一种错误而绝非是他智力有毛病。
1.创造良性循环过程,克服个人偏激心态投资人在判断行情趋势时,特别容易受自己的买卖经历和买卖状况的影响,在涨势中持股者容易过于乐观,在跌势中持币者易于悲观过头;在行情初期无耐心,低位斩仓或高位入货,到了行情末期,又吸取"经验",迟迟不出货或进货,结果只有认"套",如此反复恶性循环,使心态严重失衡。
2.以大势定信念,克服大众情绪干扰市场某种情绪的普遍发生并非是轻易可现的事,它需要涨跌能量与时间的作用。市场情绪的普遍低落是价格大幅下跌或长期下跌的结果,市场情绪的普遍高涨情况则相反。因此,市场普遍情绪的发生是趋势能量已大量释放的结果,因而是趋势尾声的标志。这时的投资人可分为两类,大部分会沉陷在普遍情绪之中,而无法客观认识正在形成的新趋势,另一部分人则会感受到大势中孕育着的新时机,并从中获得与大众相反的信念。
(1)价格升久,轻股重币,价格跌久,轻币重股;
(2)恐慌普遍出现之时为进货良机,兴奋普遍出现之时为出货良机。
心态调整的另一条有效途径就是市场分析本身。通过对价格走势的度量,往往能得到一个总体上的确切概念,从而有助于校正一时一事形成的感受和冲动。
(1)格言只是一种投资理念,它能为投资人审时度势与买卖决策提供思路、敲响警钟,但不能提供具体操作的时点,不能替代客观的分析。
(2)投资理念因时、因市、因势而各有特色,因而运用投资格言,也应当相机而定,决不可生搬硬套。例如"该跌不跌,理应看好"是行情受某种特殊利多因素作用而出现的一种特别走势,但是,该跌不跌也可能是大主力为出货而暂时护盘的结果,在这种情况下,该跌不跌,后市更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