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投资之道 |
谁是真英雄?
对于QFII成功的投资经验来说,他们十分注重人民币的升值和A股价值低估,看好这些资产的长期升值潜力,而不在于一时涨跌。据悉,自2003年瑞银在A股市场下了第一单后,QFII一直没有停止在中国股市布局的步伐。首批40亿美元QFII的额度很快被用完了,第二批60亿美元的新增额度提出来以后,各家QFII积极递上增加额度的申请,外汇管理局审批速度越来越快,去年11月份以来已批准4家QFII增加投资额度合计8.75亿美元。截至目前,我国已经获得批准的QFII总共有34家,累计获批投资额度56.45亿美元。
相比QFII名利双收,公募基金可谓四面楚歌:保险赎回令基金腹背受敌,背上“砸盘”罪名;“寻宝”、“投机”有违一贯提倡的价值投资理念;去年三季度表现差强人意,去年四季度资产继续缩水;股改索贿、利益输送等丑闻相继曝出;抛售行为引起管理层不满等等。
基金重仓股尤其是招牌重仓股在去年下半年出现罕见的普遍大幅下跌令市场侧目,这表明基金投资陷入了空前的困境。而QFII恰恰在这样的市场条件下大举介入,吃进部分基金大量卖出周期性股票,无疑是将基金局部抄底。
业内人士指出,这既有基金后续资金补给不足的原因——新基金销售不畅,老基金遭赎回,又有基金投资理念欠成熟的因素——过于看重企业眼前利润波动,缺乏长线战略眼光。由于境内基金与QFII的价值观念、投资心态和操作风格等方面存在分歧,导致了QFII与基金的操作出现“背道而驰”行为。然而,在基金受到巨大赎回压力、手中持仓品种一直处于高位运行并且基金抱团取暖现象严重等等原因使得基金出现了被动尴尬的局面,而QFII则在这一时期不知不觉地底部吸纳估值较低、业绩较好、在未来两三年内具有成长性的股票,QFII们的目光立足于未来两三年的成长性,因此虽然前期QFII投资收益不尽人意,但这仍没有影响其做多A股市场的热情。
QFII投资股票分红高
随着上市公司2005年度业绩报告公布的越来越多,QFII去年四季度投资情况也渐渐清晰地呈现在投资者面前,目前QFII出现在16家上市公司流通股中出现35次,合计持股17691.24万股。
有几家QFII是重复出现,并且持股数量巨大。比尔及梅林达—盖茨基金会持有G锡业159万股,持有豫园商城119万股;富通银行持有G华靖1363万股,持有云天化254万股;瑞士银行持有南海发展389万股、G天士力248万股、G上港1740万股;花旗环球金融持有华夏银行732万股,持有G首钢244万股。
从分红情况来看,目前两市共有105家上市公司披露了2005年年报,有60家公司推出了派现或送转预案,占已公布年报公司的57%,其中单纯拟派现的公司有49家,而QFII占去了11个席位,占总体现金分红的1/4,QFII所投资的股票近70%的公司有现金分红预案,且分红比例较高。例如云天化,2005年预每10股派现10元(含税)。
目前,在A股实际市盈率处于13倍之际,QFII大幅增仓A股,仓位目前达到90%。根据公开资料显示,去年一季度QFII持股总量仅为7.11亿股,而同年半年报则是9.05亿股、三季报为14.84亿股,其中去年三季度持股总量是去年一季度的2倍左右;截止目前QFII投资16只股票,而新增仓的就有11只股票,占新增比例的68.75%。事实证明,QFII在去年前三季度持仓逐渐增加,去年第四季度也在继续增加投资,QFII对中国证券市场的“高烧”热情依旧不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