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格律诗平仄(一)

(2020-02-16 22:13:51)
标签:

文化

收藏

教育

   笔记/陈维珍

下面把我从前学写平仄格律诗的记录发上来互相学习。

格律诗表示符号:

⊙可平可仄

● 仄

○ 

△ 平韵

▲仄韵 

用⊙● ○  ▲ 标注是我在格律诗网上学习的笔记,发现与古诗韵律有别,各成门派。

有的叫古诗新韵,对比查对其实没有个很严格的固定格律。前天再去搜索以前上过的网现不存在了。可能有关诗词网站的站长已老去,上天堂啦或更名了。

我做的笔记觉得是认真记录的,但是也难说就100%的无误。当时不会截屏,要是现在就会截屏就一定没有遗误。        (1)

-------------------------------------------------------------------------------
五绝          五律        七绝        七律
-------------------------------------------------------------------------------
注:诗格中绿字表示平仄不论,字表示必须押韵
七绝平起式:首句第二字必为平声;七绝仄起式:首句第二字必为仄声。
--------------------------------------------------------------------------------

诗格
七绝平起首句不压韵 1       南游感兴(x凡)
仄平平仄                伤心豫问前朝事
仄平平仄仄平                唯见江流去不回。
平平仄仄                日暮东风春草绿
仄仄平平                 鷓鸪飞上越王台。 
————————————————————————————————

七绝平起首句押韵2            出赛(王昌龄)
仄仄平平                秦时明月汉时关,
仄平平仄仄                万里长征人未还。
平平仄仄                但使龙城飞将在,
仄仄平平                不叫胡马度阴山。
--------------------------------------------------------------------------------
 七绝仄起首句不押韵3      九月九意山东兄弟 (王维) 
 平平仄仄               独在异乡为异客
 仄仄平               每逢佳节倍思亲
 仄平平仄               遥知兄弟登高处
 仄平平仄仄               遍插茱萸少一人  
 
 回眸一笑靥(四声ye)---脸上的酒窝
————————————————————————---------------------
 七绝仄起首句押韵4           从军(王昌龄)
                                       平仄平平仄仄
仄平平仄仄平               青海长云暗雪山
                                       仄仄平
仄仄平平               孤城遥望玉门关。
                                       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               黄沙百战传金甲 ,
                                                    平仄平            
仄平平仄仄平               不破楼兰终不还    马头琴响千里远
歌声嘹亮
--------------------------------------------------------------------------------
1.七律:七律平起首句不押韵     客至( 杜甫)
                                                
仄平平仄                       舍南舍北该春水
仄平平⊙仄                       但见群鸥日日来    
平平仄仄                       花径不曾缘客扫
仄仄平平                       ⊙● ⊙ ○ ⊙● ▲   
                                               蓬门今始为君开 
⊙平仄平平仄                        盘食市远无兼味
⊙仄平平仄仄平                        樽酒家贫只旧醅
⊙仄⊙平平仄仄                        肯与邻翁相对饮
仄仄平平                        隔篱呼取尽余杯
---------------------------------------------------------------------------------                                                              
2.七律平起首句押韵 2 e      左迁蓝关示侄孙湘(韩愈)  
仄仄平平                  一封朝奏九重天,
仄平平仄仄                  夕贬潮州路八千。
平平仄仄                  欲为圣明除弊事,
仄仄平平                  肯将衰朽惜残年。
 
仄平平仄                  云横秦岭家何在?
仄平平仄仄平                  雪拥蓝关马不前。
仄平平平仄仄                  知汝远来应有意,

仄仄平平                  好收吾骨瘴江边。
---------------------------------------------------------------------------------   
3.七律仄起首句不押韵        咏怀古迹(杜甫)

平平仄仄                     诸葛大名垂宇宙,      
仄仄平                     宗臣遗像肃清高。
仄平平仄                     三分割据纡筹策,(纡——弯曲,绕弯)
仄平平仄仄平                     万古云霄一羽毛。                                 
                    
平平仄仄                     伯仲之间见伊yi吕,                                       
仄仄平平。                  指挥若定失萧曹。
仄平平仄                     运移汉祚终难复,(祚——福) 
仄平平仄仄平                     志决身歼军务劳。                     
⊙ ● ○ ○ ● ● △                          
---------------------------------------------------------------------------------
4.七律仄起首句押韵   4有的                      锦瑟(李商隐)
仄平平仄仄         ⊙●○○⊙● △            锦瑟无端五十弦,    
仄仄平平         ⊙○⊙●●○ △           一弦一柱思华年。
仄平平仄         ⊙○⊙●⊙○▲          庄生晓梦谜蝴蝶     
仄平平仄仄平         ⊙●○○⊙● △            望帝春心托杜鹃
                                                              ⊙●⊙○⊙●▲
平平仄仄         ⊙●⊙○⊙●▲          沧海月明珠有泪,  
仄仄平平         ⊙○⊙●●○△            蓝田日暖玉生烟
仄平平仄         ⊙○⊙●⊙○▲          此情可待成追忆
仄平平仄仄平         ⊙●○○⊙●△            只是当时已惘然
                                                              ⊙●⊙ ○ ⊙ ● △
---------------------------------------------------------------------------------
抄华夏诗苑  2009-11-25

  

 

干荷叶词牌格律:
干荷叶 色苍茫,老柄风摇荡。减清香,越添黄。都因昨日一场霜,寂寞秋江上。
平平仄 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七律新韵平仄:

仄平平仄仄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平

平仄平平平仄仄

仄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仄仄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五绝平起首句押韵 1

平平仄仄(韵)
仄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韵)

 

五绝平起首句不押韵 2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韵)

 

五绝仄起首句押韵 3
仄仄仄平(韵)

平平仄仄(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韵)

 

五绝仄起首句不押韵 4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韵)

说明:作诗要按诗谱有章法,符合韵律,以免惹出笑话.

意境是自己对诗性的理解和组合!就要求有丰富

的想象力和文学知识了!

五律平仄:
平起
首句不入韵
             ⊙平⊙仄仄
    ⊙仄仄平(韵)
    ⊙仄⊙平仄
    平平⊙仄(韵)
    ⊙平⊙仄仄
    ⊙仄仄平(韵)
    ⊙仄⊙平仄
    平平⊙仄(韵)
首句入韵
         平平⊙仄(韵)
    ⊙仄仄平(韵)
    ⊙仄⊙平仄
    平平⊙仄(韵)
    ⊙平⊙仄仄
    ⊙仄仄平(韵)
    ⊙仄⊙平仄
    平平⊙仄(韵)
仄起
首句不入韵
     o

        ⊙仄⊙平仄
    平平⊙仄(韵)
    ⊙平⊙仄仄
    ⊙仄仄平(韵)
    
             ⊙仄⊙平仄
    平平⊙仄(韵)
    ⊙平⊙仄仄
    ⊙仄仄平(韵)
首句入韵
         ⊙仄仄平(韵)
    平平⊙仄(韵)
    ⊙平⊙仄仄
    ⊙仄仄平(韵)
    ⊙仄⊙平仄
    平平⊙仄(韵)
    ⊙平⊙仄仄
    ⊙仄仄平(韵)
  
  律诗:一三五字不论,二四六字分明。
  
近体诗的标准平仄注意了四点,就可以不用格律表了:
1、第二、四、六字的平仄是相间的。第一、三、五字的平仄是不论的。这就是叫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2、不可孤平的,就是在押韵的句子里,必须有两个平声字连在一起,否则孤平。
3、杜绝三平调,即尾三字都是平声的叫三平调,也避免三仄尾。
4、粘对分明,粘,即第二字的平仄相同,对,即第二字的平仄相反。近体诗的对粘关系,即先对,再粘,依次进行。偶有失粘或失对现象,但还是遵守粘对关第的好。
综合以上四点,上面的平仄表不是十分全面的。
例如孤平自救句:仄平平仄平,七言中的(仄)仄仄平平仄平,在上面的表里就是没有的,但这句式还是标准的律句。
再例如:平平仄仄仄,这句式在唐宋的诗句里是普遍存在的,只要前两字都是平声,出现三仄尾,也是充许的,但尽量避免为好。
还有一种句式,就是不满足上面所说的第一条的,那只是一种拗句,不在标准律句之中,但大家都认为是一种特殊的律句,所以,也是完全可以用的,这种句式为:平平仄平仄,七言:(仄)仄平平仄平仄。这一句式,常用于绝句的第三句和律诗的第七句,这其实是一种自救的拗句,也就是将第三四字(七言中为第五六字)换了个位置。这种换位还有一个前提,就是五言的第一字,七言的第三字必须是平声,否则,也是出律的。
另外,还有一种句式,在这个表里也是没有的。就是五言第三字(七言的第五字)的平仄是要救不要的,例如平平仄仄平,写作平平平仄平,也是可以的,仄仄平平仄,写作仄仄仄平仄,也是可以的,七言的也一样。
除了以上所说的几种句式外,其他的都在上面的列表之中了。
当然,在近体诗的创作中,拗句的应用是相当普遍的,拗句,在这里就暂且不讲了,但学习近体诗创作,就不得不学习拗救之法了。
                            ————水湾筏者
                                2009年12月27日晚记。

 

     在写作近体诗歌的时候,我所用拗句较多,有仿古之意,实不可取。然则拗救之法,至于今人习作,有好处三:其一,有人视格律为老虎,喻之以镣铐。实则不然,拗救之法,可使词语应用较为自由,习作之时,偶尔为平仄伤神,用之拗救,则多一门路。其二,拗救之法,可使诗句更为流畅。习作之时,因限于平仄而生造则涩,用之拗救,则可避之。其三,可拉近今体与古体之间的距离,古体诗也并不象许多人所想象的自由,也讲究谐和,故拗句广泛应用于古体诗句之中。因此般好处,故我常留意拗句,偶亦用之,今将平时所习之法,并参之个人认识,略述如此,以供参考交流。
 拗救一、自救
1、孤平自救
      所谓孤平,有两层意思,其一“孤”,其二“平”。先说“平”,也有两层意思,即韵字平和非韵字平,那么,不是押韵的句子,可以不要考虑孤平。再说“孤”,那就是孤独,即没有伴儿,那孤平就是说平声字没有伴儿,没有两个平声字挨在一起。如五言“仄平仄仄平”、七言“(仄)仄仄平仄仄平”,除了这形式,再没别的句式可称之为孤平了。记得有的人这么说“在押平韵的句子里,除了韵字,只剩下一个平声字了,那就是孤平。”这说法是错识的,如“仄仄仄平平”,除了韵字,那就只有第四字是平声了,但此句不是孤平。再如“平仄仄平仄仄平”,这一句,除了韵字,还有两个字是平声,但也是孤平。所以我给孤平下个定义“在押平韵的句子里,没有两个平声字挨在一起的,就叫孤平”。
      我罗嗦说了这么多,还没有说怎么补救呢?把孤平的概念说清楚了,那补救就容易了,既然是平声字没有伴儿,那就给他找一个就是了。怎么找呢?近水楼台先得月嘛,前一个字不愿意做他的伴儿,那就找后面一个字嘛。如仄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声字有伴了,这不就不孤独了嘛。

 2、特殊律句也是一种拗句的自救。
      “始于唐,盛于宋”的特殊律句五言的“平平仄平仄”、七言的“(仄)仄平平仄平仄”。我认为,是一种拗句的自救。
      这种拗句的自救,就是倒数第二三字换一个位置。我认为,凡是不押韵的句子,倒数第二三字都可以换个位。以五言为例:不押韵的句式有两种:仄仄平平仄和平平平仄仄,前一种,怎么换也一样,反正是两个平声,那后一种则是平仄换位了。这种平仄换位还有一点要注意——那就是五言的第一字(七言的第三字)必须是平声,否则不可换位。
      假如五言的第一字(七言的第三字)是仄声了,那就换位后五言中就成了仄平仄平仄,七言中成了仄仄仄平仄平仄。这样一看,也象上面所说的孤平(只是象,不是孤平,就近体诗而言算是病句。)
3、小拗句的自救
      近体诗的平仄,常言一三五不论,如果不是孤平句,或三平调现象(三仄尾的现象也尽量避免),那这话还是正确的。那位于一三五位置上的字,当平的用仄了,当仄的用平了,也无所谓了。但区别于正常句而言,我习惯上称之为小拗句。如第一字拗了,则在第三或第五字上进行补救,第三字拗了,在第一、五字上进行补救,第五字拗了,则在第一、三字上进行补救。以五言“仄仄平平仄”为例,如果第一字用仄声了,成为“平仄平平仄”,这句本可以不救,但为了讲究谐和,那尽量在第三字上进行补救,变成“平仄仄平仄”。这一类小拗句,可救可不救的,就看用词方面了,只要顺畅谐和就行。
      拗救二、对救
 1、六拗五救(四拗三救)。
      这是我习惯上的叫法,一般来说,是出句第六字拗了,用对句第五字来救,即所谓六拗五救。相对于五言而言,应该说是是四拗三救。既然是出句拗了,自然,那就是指不押韵的句子。以五言为例,不押韵的出句有以下两种:“仄仄平平仄”和“平平平仄仄”。
      先看仄仄平平仄,其对句应为平平仄仄平。如果说出句的第四字拗了,则出句成了“仄仄平仄仄”,按上述所说,则对句应以“平平平仄平”来救,虽然第三字用了平声,但按一三五不论的原则,又没孤平,三平调等毛病,那这句子是可以的了,拗救成功。
      再看平平平仄仄,其对句应为仄仄仄平平,如果姑且说出句第四字拗了,则出句成了“平平平平仄”,按上所说,则对句应以“仄仄平平平”来救,然则仄仄平平平,三平尾,近体诗之大忌,当避之。那就是说救不成了。既然救不成,则不能这般来救。那就是说:“平平平平仄”不可救,不可救,则可称之为病句。
      这么说来,并不是所有格律不对的句子都可以来救的。无论是拗句还是救句,都不能出现孤平,三平调(三仄尾的也尽可能的避免。)

 2、相应位置上的拗救。
      这种拗救,如上述自救第3类一样,可救,也可不救。但讲求顺畅谐和,也来补救一样,那更好了。何所谓相应位置上的拗救,就是出句上拗律的字用对句上相对应的字来补救。如果出句第一字拗了,则用对句的第一字来补救,如果第三字拗了,则用第三字,第五字亦然。但这种拗救,所谓的相应位置,指一三五字。如果第二四六字的平仄出现问题,则不可以用此法来救了。第二四六字的格律出现问题,一般是病句,除上述对救的第1类和自救的第2类以外。
      拗救三、混救
      所谓互救,就是句式中自救现象,也有对救现象。第对救的第1类,与自救的第1类混合。即:
      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对句的第三字,不但是孤平自救,而且是出句第四字拗的对救。
      自救第3类,与对救第2类混合应用的也很多,但一般没怎么注意,就不讲究那么多了。
      当然,还有隔句拗救的现象,这现象更不讲究,这种现象类似于对救的第2类。至于,更复杂的拗救,我就不得而知了。
 近体诗的标准平仄注意了四点,就可以不用格律表了:
1、第二、四、六字的平仄是相间的。第一、三、五字的平仄是不论的。这就是叫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2、不可孤平的,就是在押韵的句子里,必须有两个平声字连在一起,否则孤平。
3、杜绝三平调,即尾三字都是平声的叫三平调,也避免三仄尾。
4、粘对分明,粘,即第二字的平仄相同,对,即第二字的平仄相反。近体诗的对粘关系,即先对,再粘,依次进行。偶有失粘或失对现象,但还是遵守粘对关第的好。
综合以上四点,上面的平仄表不是十分全面的。
例如孤平自救句:仄平平仄平,七言中的(仄)仄仄平平仄平,在上面的表里就是没有的,但这句式还是标准的律句。
再例如:平平仄仄仄,这句式在唐宋的诗句里是普遍存在的,只要前两字都是平声,出现三仄尾,也是充许的,但尽量避免为好。
还有一种句式,就是不满足上面所说的第一条的,那只是一种拗句,不在标准律句之中,但大家都认为是一种特殊的律句,所以,也是完全可以用的,这种句式为:平平仄平仄,七言:(仄)仄平平仄平仄。这一句式,常用于绝句的第三句和律诗的第七句,这其实是一种自救的拗句,也就是将第三四字(七言中为第五六字)换了个位置。这种换位还有一个前提,就是五言的第一字,七言的第三字必须是平声,否则,也是出律的。
另外,还有一种句式,在这个表里也是没有的。就是五言第三字(七言的第五字)的平仄是要救不要的,例如平平仄仄平,写作平平平仄平,也是可以的,仄仄平平仄,写作仄仄仄平仄,也是可以的,七言的也一样。
除了以上所说的几种句式外,其他的都在上面的列表之中了。
当然,在近体诗的创作中,拗句的应用是相当普遍的,拗句,在这里就暂且不讲了,但学习近体诗创作,就不得不学习拗救之法了。
                            ————水湾筏者
                                2009年12月27日晚!

 

在写作近体诗歌的时候,我所用拗句较多,有仿古之意,实不可取。然则拗救之法,至于今人习作,有好处三:其一,有人视格律为老虎,喻之以镣铐。实则不然,拗救之法,可使词语应用较为自由,习作之时,偶尔为平仄伤神,用之拗救,则多一门路。其二,拗救之法,可使诗句更为流畅。习作之时,因限于平仄而生造则涩,用之拗救,则可避之。其三,可拉近今体与古体之间的距离,古体诗也并不象许多人所想象的自由,也讲究谐和,故拗句广泛应用于古体诗句之中。因此般好处,故我常留意拗句,偶亦用之,今将平时所习之法,并参之个人认识,略述如此,以供参考交流。
      拗救一、自救
      1、孤平自救
      所谓孤平,有两层意思,其一“孤”,其二“平”。先说“平”,也有两层意思,即韵字平和非韵字平,那么,不是押韵的句子,可以不要考虑孤平。再说“孤”,那就是孤独,即没有伴儿,那孤平就是说平声字没有伴儿,没有两个平声字挨在一起。如五言“仄平仄仄平”、七言“(仄)仄仄平仄仄平”,除了这形式,再没别的句式可称之为孤平了。记得有的人这么说“在押平韵的句子里,除了韵字,只剩下一个平声字了,那就是孤平。”这说法是错识的,如“仄仄仄平平”,除了韵字,那就只有第四字是平声了,但此句不是孤平。再如“平仄仄平仄仄平”,这一句,除了韵字,还有两个字是平声,但也是孤平。所以我给孤平下个定义“在押平韵的句子里,没有两个平声字挨在一起的,就叫孤平”。
      我罗嗦说了这么多,还没有说怎么补救呢?把孤平的概念说清楚了,那补救就容易了,既然是平声字没有伴儿,那就给他找一个就是了。怎么找呢?近水楼台先得月嘛,前一个字不愿意做他的伴儿,那就找后面一个字嘛。如仄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声字有伴了,这不就不孤独了嘛。
      2、特殊律句也是一种拗句的自救。
      “始于唐,盛于宋”的特殊律句五言的“平平仄平仄”、七言的“(仄)仄平平仄平仄”。我认为,是一种拗句的自救。
      这种拗句的自救,就是倒数第二三字换一个位置。我认为,凡是不押韵的句子,倒数第二三字都可以换个位。以五言为例:不押韵的句式有两种:仄仄平平仄和平平平仄仄,前一种,怎么换也一样,反正是两个平声,那后一种则是平仄换位了。这种平仄换位还有一点要注意——那就是五言的第一字(七言的第三字)必须是平声,否则不可换位。
      假如五言的第一字(七言的第三字)是仄声了,那就换位后五言中就成了仄平仄平仄,七言中成了仄仄仄平仄平仄。这样一看,也象上面所说的孤平(只是象,不是孤平,就近体诗而言算是病句。)
      3、小拗句的自救
      近体诗的平仄,常言一三五不论,如果不是孤平句,或三平调现象(三仄尾的现象也尽量避免),那这话还是正确的。那位于一三五位置上的字,当平的用仄了,当仄的用平了,也无所谓了。但区别于正常句而言,我习惯上称之为小拗句。如第一字拗了,则在第三或第五字上进行补救,第三字拗了,在第一、五字上进行补救,第五字拗了,则在第一、三字上进行补救。以五言“仄仄平平仄”为例,如果第一字用仄声了,成为“平仄平平仄”,这句本可以不救,但为了讲究谐和,那尽量在第三字上进行补救,变成“平仄仄平仄”。这一类小拗句,可救可不救的,就看用词方面了,只要顺畅谐和就行。
      拗救二、对救
      1、六拗五救(四拗三救)。
      这是我习惯上的叫法,一般来说,是出句第六字拗了,用对句第五字来救,即所谓六拗五救。相对于五言而言,应该说是是四拗三救。既然是出句拗了,自然,那就是指不押韵的句子。以五言为例,不押韵的出句有以下两种:“仄仄平平仄”和“平平平仄仄”。
      先看仄仄平平仄,其对句应为平平仄仄平。如果说出句的第四字拗了,则出句成了“仄仄平仄仄”,按上述所说,则对句应以“平平平仄平”来救,虽然第三字用了平声,但按一三五不论的原则,又没孤平,三平调等毛病,那这句子是可以的了,拗救成功。
      再看平平平仄仄,其对句应为仄仄仄平平,如果姑且说出句第四字拗了,则出句成了“平平平平仄”,按上所说,则对句应以“仄仄平平平”来救,然则仄仄平平平,三平尾,近体诗之大忌,当避之。那就是说救不成了。既然救不成,则不能这般来救。那就是说:“平平平平仄”不可救,不可救,则可称之为病句。
      这么说来,并不是所有格律不对的句子都可以来救的。无论是拗句还是救句,都不能出现孤平,三平调(三仄尾的也尽可能的避免。)
      2、相应位置上的拗救。
      这种拗救,如上述自救第3类一样,可救,也可不救。但讲求顺畅谐和,也来补救一样,那更好了。何所谓相应位置上的拗救,就是出句上拗律的字用对句上相对应的字来补救。如果出句第一字拗了,则用对句的第一字来补救,如果第三字拗了,则用第三字,第五字亦然。但这种拗救,所谓的相应位置,指一三五字。如果第二四六字的平仄出现问题,则不可以用此法来救了。第二四六字的格律出现问题,一般是病句,除上述对救的第1类和自救的第2类以外。
      拗救三、混救
      所谓互救,就是句式中自救现象,也有对救现象。第对救的第1类,与自救的第1类混合。即:
      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对句的第三字,不但是孤平自救,而且是出句第四字拗的对救。
      自救第3类,与对救第2类混合应用的也很多,但一般没怎么注意,就不讲究那么多了。
      当然,还有隔句拗救的现象,这现象更不讲究,这种现象类似于对救的第2类。至于,更复杂的拗救,我就不得而知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