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霍尼韦尔要收购UTC,老霍家究竟有哪些“黑科技”?

(2016-02-23 16:32:40)
标签:

杂谈

http://ww3/large/439ca7a3jw1f19cmmc7e1j20p00dwdk4.jpg 

       今日有消息说,霍尼韦尔(Honeywell)要收购联合技术(UTC)公司,若达成协议,两家公司合并之后营收额将超过900亿美元。可能很多人听说过霍尼韦尔是因为雾霾里戴的口罩,或是空气净化器、净水器之类,怎么会收购一家搞航空的企业呢?(联合技术公司是普惠发动机、西科斯直升机的母公司。) 殊不知,霍尼韦尔在航空领域有诸多先进的发明直至今日始终走在世界前列。

        自从1903年莱特兄弟发明的飞机首次升空以来,人类飞行历史经历了111年的历史。而在这段不长的航空史中,有一家航空企业则刚好经历了100年历史,它就是霍尼韦尔。早在1914年成立之初,霍尼韦尔就发明了飞机上第一台自动驾驶仪。而我是在受邀参观霍尼韦尔航空航天集团凤凰城的总部才得知的。(我这个号称学过航空的人狂汗中)。

霍尼韦尔的历史

        就像很多著名的公司最初老本行都不是做航空,比如发动机公司罗罗是生产汽车(劳斯莱斯),庞巴迪公司的创始人率先发明的是雪橇车。1904年,霍尼韦尔的创始人马克•霍尼韦尔改善了加热器,成立霍尼韦尔特种加热器公司,专营热水器才得以将老霍家发展到今天全球拥有130,000 名员工的全球百强企业。

         而霍尼韦尔航空航天集团就是老霍家一个最主要的公司,生产着几乎所有的飞机部件,从APU到起落架无所谓不包,甚至还包括公务机的喷气发动机。可以说,除了波音空客飞机的机体和三大发动机制造的发动机,飞机上其他的部件都是由霍尼韦尔生产的。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mmbiz_qlogo_cn/30eebf06870063f90ac0155c82da7e23.jpg
这是搭乘霍尼韦尔的测试机飞行的留念。这么古老的飞机还真是头一次坐,而且还是坐近地警告测试,奔着一座山飞去,直至机舱里警告声大作才拉起来。

       2014年,我跟几位记者一起前往位于凤凰城的霍尼韦尔航空总部,我这个学航空的兼职是看花了眼,比在西雅图和图卢兹还看到更多令人惊奇的“黑科技”。很多都是未来10-20年将会推出的科技。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看到飞机越来越先进,但是外形基本没有太大变化,因为最主要的变化都用在飞机里面的科技了。     

     霍尼韦尔是怎么研发这些科技的呢?我参观总部的时候,工作人员特意给我介绍了一个墙上挂满手绘图纸的会议室。这个会议室起初并没有引起我的重视。后来听介绍才知道,这就是一个异想天开的地方。飞行员和工程师们坐在这里天马行空的提出自己的设想,任何一个可以用在飞机上的设想,然后一旦觉得可行,霍尼韦尔的工程师们就会把这个设想付诸实施,如果切实可行,最终就会安装在飞机上测试。

        那么,老霍家都有哪些“黑科技”呢?我就拿我直接看到的举例吧,当然由于保密原因,我没法看到更先进更超前的科技,那些都应用在美国空军的军机上。          

IPAD版飞行管理计算机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mmbiz_qlogo_cn/8ce345bf55b1a1ca81178792a959b790.jpg霍尼韦尔增强型飞行管理计算机(注意显示的是中文哦)

  随着IPAD的广泛应用,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此类产品。在航空领域,利用IPAD开发的产品也不胜枚举。霍尼韦尔就展示了这款基于IPAD开发的增强型飞行管理计算机。在普通的PAD屏幕上,就能像普通飞机上的飞行管理计算机(FMS)一样显示数据,并且没有差别。唯一不同之处,就是一个是传统的按钮,一个是用PAD模拟的界面。

  当我问到既然采用全屏显示的方式,为何还要按照传统按键式的方式来显示操作界面,而不重新开发新的更符合人机交互习惯的界面呢?霍尼韦尔的工程师告诉我,飞行管理计算机是飞行员常用的设备之一,长期的习惯性操作和传统的使用模式,如果新一代界面完全摒弃原有的界面,会造成飞行员的不习惯。这一点,霍尼韦尔始终是以飞行员的操作习惯和使用方式来开发的,这也体现了霍尼韦尔非常重视人机交互(UE)。

  在随后的展示过程中,霍尼韦尔展示了将PAD安装在飞机驾驶舱上测试飞行员操作感受。从PAD安装位置、高度、方向,安排一位飞行员在模拟驾驶舱中对该PAD进行操作测试,收集飞行员操作的数据,来分析此设备安装何种位置最合理,最符合飞行员操作习惯,同时还能减少飞行员的误操作。

增强型近地警告系统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mmbiz_qlogo_cn/d676f875e9441faedc5c40a49281b916.jpg  霍尼韦尔工程师介绍被动翼尖保护系统


  飞机地面滑行时,由于飞行员无法看到翼尖,导致滑行时有被地面建筑物撞到的可能性。而此次霍尼韦尔展示了最新的被动翼尖保护系统。只需要在驾驶舱加装一个小的部件,利用现有的数据库,可以将全球主要机场建筑输入到数据库,结合飞机外形尺寸,对飞机滑行时有与建筑物相撞的趋势,给飞行员发出一个警告。

  霍尼韦尔工程师介绍说,“被动翼尖保护系统系统可以帮助减少地面碰撞建筑物和其他障碍物,其中包括世界各地的大约25%的地面事故率。”此外,这套系统最大的优点是,不需要在飞机上安装新的线路和新的设备,只要基于EGPWS(增强型近地警告系统)地形、障碍物和跑道数据库,以及相关的信息,就可以轻松实现。 “从根本上说,这只是一个软件改变了EGPWS”。


空地数据传输平台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mmbiz_qlogo_cn/662b285ca7841afa5155380197ab82c6.jpg霍尼韦尔空地信息管理传输平台


  此外,霍尼韦尔还展示了先进的空地信息传输平台。以为,飞行员驾驶飞机在机场滑行时,尤其是陌生机场滑行时,诸多滑行道和线路经常会让飞行员难以适应。霍尼韦尔实验室正在开发的地面滑行指引系统,能够将空管员的滑行指令直接传送至飞机驾驶舱的显示屏上,结合机场地图显示,从哪个跑道脱离,从哪条滑行道转弯,经过哪个交叉口直至到哪个停机位,一目了然。就如同一台有GPS导航的汽车一样。而这些数据不再由空管员通过无线电指令口述给飞行员,而是利用空地信息传输平台自动同步到驾驶舱。也许不久的将来,飞行员不再需要频繁的用无线电与塔台通话,而是直接接收数据包就能掌握所有信息和指令。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mmbiz_qlogo_cn/a571d1c9ecde215eb5646c340129035c.jpg
乘坐老霍家的测试机俯瞰凤凰城机场。


霍尼韦尔航空航天诸多第一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霍尼韦尔对航空史贡献良多。从100年前发明的第一台自动驾驶仪,到现在的各种已经投入运营或者即将投入运营的先进科技,霍尼韦尔一直在坚持HUE(霍尼韦尔人机交互)理念,正是这样的一个理念贯穿着整个霍尼韦尔航空科技的发展,让我们回顾一下这诸多先人一步的创新理念:


       1、1914年,霍尼韦尔发明第一个自动驾驶仪,大大解放了飞行员驾驶飞机的疲劳程度。

  2、1920年, 第一个陀螺地平仪和陀螺方向仪问世。这项发明证明了依靠高级导航技术的单一仪表飞行的可行性。

  3、19世纪40年代,随着科技的进步,客舱增压技术被应用于飞机制造中。增加客舱压强后的飞机(和太空飞船)可以安全地飞到更高的高度。

  4、1948年,第一台燃气涡轮辅助动力装置(APU)问世。1960年间,霍尼韦尔在波音727飞机上安装了APU,为飞机提供独立启动及备用电源,此举标志着革命性商业远程飞行得以实现。当全美航空1549号航班在纽约哈德逊河上迫降时,APU再一次起到了关键性作用,确保了飞机上155名乘客的安全。

  5、19世纪70年代,世界上第一个近地警告系统(GPWS)问世。90年代,增强型近地警告系统(EGPWS)可以通过报警提醒飞行员避让无法目视到的山峦及其他地形。因为成功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此项科技被高度认可。

  6、2008年,霍尼韦尔的IntuVue首次成功展示了完整3-D气象图像。这项技术通过帮助避免恶劣天气及其带来的颠簸,大大提升了飞行过程中飞行员的情景感知能力,同时增强了乘客的旅行舒适性。

       7、2015年,霍尼韦尔首次在中国验证GBAS Landing System,既地基增强着陆系统。空中交通管理系统从现有陆基导航系统向星基导航系统过渡已成趋势。卫星导航系统可以提供全球、全天候、连续实时的导航,具备成为支持民用航空的主用导航系统的能力。


        利益相关:这是开公号第一篇文章,并不是霍家的软文。只是恰好去过霍尼韦尔,很喜欢这家注重研发注重航空科技的公司。于是写出一点自己的见闻。认识我的人都知道我擅长拍照和视频,不擅长写字,开公号就是想把自己的所见所感记录下来,希望你能喜欢。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mmbiz_qlogo_cn/6bb74e43e6f048ff57438b957ace3c86.jp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