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底部”快速下跌中探寻未来黑马股

(2006-02-21 19:17:38)
分类: 博青观点
风险与机会共存,疾跌之后的激涨与主升浪的大涨 价值是相同的。
 
潜在的黑马股往往是与大盘走势反向运做的
 
        在股市中,最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高抛低吸”,这是一条连小学生都懂得的“经济规律”,却令千万股民为之痴迷,为之束手无策,为之痛苦流泪,甚至为之付出宝贵生命。无奈,最简单的哲理在股市却成了最复杂也是最难的“1+1为什么等于2”。如何运用现有的条件去攻克这一大难题,是我们梦寐以求的梦想。
 
        其实,这个梦想每个人都可以实现,掌握三点经验+分析+战胜自己
        这三点确实很难做到。
 
        谈到“高抛低吸”,股市有句谚语:会买是徒弟,会卖是师傅!那么咱就先从徒弟做起谈谈在底部暴跌中巧识黑马的一点体会。
 
        一、经验经过长期阴跌后或经过一定阶段整理后的某只个股或某一类板块股票突然跌破底部平台放量(或缩量)快速下跌,这时候,我们就该关注了。当然,前提是你没有这只股票。如果有,你就该短线立即止损。
        关键词:“长期阴跌后”、“经过一定阶段整理后”、“跌破整理平台”、“连续快速下跌”
 
        二、分析这里所指的分析是全面的分析,包括基本面、技术面、政策消息面、大盘趋势分析等等方面,总之,越全面越好。那样你会心中有数,为后期操作增加信心。
        1、基本面:没有大利空(业绩预减之类不算,为相关企业提供担保之类不算,等等这些往往都是为做空头陷阱而做的布局),有尚未被市场所认同的或发掘的大利好就更好。再者是净资产在2元左右或更高。当然,庄股除外、有退市风险的ST股除外、超级大盘股除外。
        2、技术面:月、周、日等K线指标及技术分析指标均纷纷出现超跌现象,快速下跌中成交量可以呈现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
        3、政策消息面:没有实质性制约企业生存发展的方针政策和信息发布,传言不必在意。
        4、大盘趋势分析方面:该股走势与大盘走势炯异。
        5、其他方面分析:个人理解不同,需根据自己情况把握。
 
        三、战胜自己这里所说的战胜自己是指在掌握了以上两个方面后,要保持稳定的心态,良好的耐力和敢于认错、纠错的严明的操作纪律和作风。这一条里我认为最重要的是纪律和耐力。
 
        最后,还是看看如何通过实例和经验来认识和判断中、长线大牛股的底部特征。这属于技术分析的范畴。在谈此问题前,先熟悉一个常见的快速下跌底部K线形态:“弓型”或称“阶梯型”快速下跌形态(由于篇幅限制,本文只以这种形态为例)。翻开重庆啤酒(600132)这只股票的K线图,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2005年5月11日—6月3日的下跌就是这类“弓型”快速下跌形态;再看G巨化(600160)2005年7月1日—7月19日的K线形态;G中兴(000063)2002年12月—2003年1月初的K线形态;上海机场(600009)2001年7月27日—10月22日的K线形态……等等,都属于这类形态。需要说明的是,下跌后的第一个整理阶段最好是个平台而不是反弹,上述几只股票基本都是台阶状,而平台破位后再次下跌的幅度越大越好。
        先以重庆啤酒为例,05年5月在阴跌之后的连续的下跌中,企业并无大利空,而当时实质性外资并购早已不是新闻,可以判断属于空头陷阱。一旦适合的机会来临,爆发再所难免。
        再以中兴通讯为例,手机终端产品占有印度市场70%份额的重大利好早在02年年中就已经公布,却一直没有引起市场足够的重视,2003年初,该股终于爆发。走势开始与大盘背道而驰。
        其他例子这里就不举了,谈论了以上这些体会,其实还有很多的不到位之处,要说的还很多,比如这其中还要懂点波浪理论的基础,并不是任何的“弓型”快速下跌形态都可以视为到达了大底部,具体情况还要具体分析嘛!谈的这点体会未免有些粗框,但主要意思表达出来就可以了,呵呵,估计有意见者预备好“板砖”了。
 
        说到这,有朋友问了,现在市场中有这种股票吗?这个嘛……我可不好说————不过我现在正在关注江苏三友(002044)和兔宝宝(002043)。你看看是否符合这种特征呢?
 
        最后还要重复一句话: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但风险与收益共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