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机构看市 |
来源:中国证券报
本周五股指最高上攻1258点受阻,该位置是2004年“9.14”行情的起点,同时从历史筹码分布情况来看,该位置处的套牢盘较为密集,需要时间进行消化。同时,大盘在此前连续三个交易日累积上涨了50多点之后,出现一定的震荡整理当在情理之中。
两市保持着震荡态势,新高之后的强势效应还将延续。动态盘成交量看,仍然维持在较高的水平,相对稍有放大。当成交过150亿而又没有新热点时,大盘随即回调,个股活跃程度在中石化冲高回落的表现带动下也有所缩减,导致技术面强势特征难以发挥。下午大盘还将向下寻求支撑,以回调方式蓄得能量尾市拉出阳线。大盘连续收出周线七阳。从指标看,还处于较好的多头位置。市场热点的切换节奏和频率还算理想,下周大盘持续强势攻击不变,预计收阳的概率极大。
也正是强者恒强的品种持续强势才营造了市场较好的赚钱效应,从而增强了参与者的入市信心,吸引了增量资金源源不断地介入。以至于量能放大推动了大盘达到了1250点。从具体操作角度来讲,将资金转向正蓄势中的基金重仓股、G股以及准G股中来,电力股、低价科技股、农业股和优良的部分医药股也不应忽略。
面对量价齐升的格局,不少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仍心存疑虑,从去年年末的“做市值”到今年的“做波段”,市场上的质疑声音从未停止过。但详细分析行情爆发以来的市场资金流向不难发现,蓝筹股成为了资金的主战场,这似乎预示着本轮行情可能的确不一般。
价值+股改成就了蓝筹魅力
蓝筹股成为资金主战场。中石化的指标意义在本轮行情中体现得淋漓尽致,由于其总股本与流通A股近乎31:1,通过中石化撬动大盘的杠杆效应非常明显。特殊的股权结构使得围绕中石化的“护盘说”挥之不去,本轮行情似乎也掺杂了更多的非市场因素。中石化的杠杆效应的确存在,但本轮行情并非中石化“一柱擎天”,市场资金流向显示,以上证50和上证180为代表的蓝筹板块成为本轮行情中的资金主战场。
而股改对价的作用是使蓝筹股的估值优势可以立刻转化为财富效应,尤其是在投资者对股改预期好转时。价值决定了在目前位置上,投资者会逐步介入蓝筹股。而股改对价所带来的额外收益使得投资者更愿意在股改前介入,长期价值和短期因素的叠加共同促使了资金开始加速流向蓝筹板块。
同时全流通的预期也使机构投资者更愿意持有蓝筹股。一位基金公司高管屡屡对记者表示,股改是制度上的大变革,也是市场格局的大变革,更是市场机会的大变革,全流通意味着市场股价结构的调整将更为剧烈。那些基本面较差的公司将遭到市场的无情抛弃,而资金将进一步向管理规范、业绩增长稳定的蓝筹股集中。再融资和新股发行的开闸将预示市场真正进入G时代,而资金流向蓝筹无疑是未来市场格局的一种预演。
资金聚焦蓝筹透露三大信号
在经历一年多的价值回归后,蓝筹股重新受到投资者的青睐,其背后所透露出来的信号无疑值得重视,投资者继续以短线心态审视本轮行情的可能已不合时宜。
资金聚焦蓝筹股首先透露出的信号是机构为本轮行情真正的主导力量。当某只蓝筹股走势强劲时我们或许可以认为是短线力量所致,但是当整个蓝筹板块都受到关注时,其背后所体现的只能是机构们的集体力量。
信号之二是场外长线资金开始大规模入场。虽然场内的基金在经历了前期较大规模的仓位调整后,已经有余力发动一波行情,但自去年12月至今,仅在上证50板块上的成交就超过了1000亿元,上证180板块的成交更是超过了1700亿,这么大的成交额仅仅依靠仓位一直较重的场内机构来完成显然不太现实,包括保险资金在内的场外机构可能真的已经大规模介入市场。
信号之三是投资者对于宏观经济的预期趋于稳定。众所周知,宏观因素是自2004年4月份以来蓝筹股同时也是大盘调整的主导因素,在经历了一年多的调整后,资金开始回流蓝筹无疑预示着投资者对于宏观经济预期趋于稳定,宏观面不景气带给市场的压力会逐步趋于缓和。
“资金不会说假话”,这一直是最为投资者信奉的一句投资格言,或许从近期的市场资金流向可以推测,本轮行情可能的确不一般。(徐建华)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