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青梅子的书评一则。多谢捧场。
青梅子
學詩以來,老師(作者的資深學者老師,也是我的摯友——寶林注)一直強調用典的“貼和趣”,蒙昧如我,一直未得其真諦。收到張寶林先生的《一夜盧域外雜詩》後,就此問題仔細地學習一番,現將一點初步認識記錄下來。
寶林先生才華出衆,知識廣博。因此文集中新典與舊典比比皆是,且都用的巧妙不俗。
《劍橋大學康河汎舟四首》其一則用了一個新典:“碧草依然生柳岸,已無青荇蕩柔波。長篙撐破白雲影,小橋時在眼前過。”即使沒有讀原書的讀者此時也完全可以看出,詩脫胎於徐志摩的《再別康橋》。徐志摩是中國新詩的代表人物,而寶林先生此詩使用了絕句,精煉濃縮,仔細品味,古典美又何遜於現代美?此用典之趣也!
其三中又有:“唯有牛津堪比大,瑜亮心結幾時消”一句則用到了舊典“既生瑜,何生亮”,出自《三國演義》。將兩校的微妙處境做了形象的對比,用典既趣且貼,讀之使人會心。《另類天才》中有“愚公不遜智多星”句。“愚公”出自《列子湯問》在此隱喻一羣“笨小孩”,“智多星”出自《水滸傳》,用以隱喻現實中的“聰明人”。表達的是作者對一羣“上帝的孩子”的讚許,他們的不與常人俱,是另類的天才而已,而自詡健全的人們又何嘗有着健全的思想與行爲呢?
再看《愛琴海》中有“應無崔顥題樓在,才盡江淹也斷腸。”。愛琴海並沒有“崔顥題詩”,也沒有可供題詩的黃鶴樓在眼前,怎麼作者也如李白一般“有景道不得”呢?作者自嘲“江郎才盡”,仔細體味,豈是先生才盡?爲突出愛琴海風光絕美罷了!因爲風光絕美,任何語言都不足以表達,才致作者“斷腸”,若真以爲先生才短那才是讀者的失誤。此亦是用典之趣味所在。
《帕姆卡萊(棉花堡)溫泉》:“憑欄遠眺唯長喟,離黍曾經是兔園”“離黍”出自《詩
王風
黍離》,兔園,即梁園,漢梁孝王遊冶延賓之處,讀後使人生出歷史興廢的滄桑之感,詩意厚重深沉。若只是來一句尋常語,怕是不會有這樣的藝術魅力了!
除了中國的新典舊典,國外的典故運用在書中也是不勝枚舉,試以一二例予以說明。《蒙錐山》中“萬衆凝神矢鏑飛,至今猶憶雷波洛。”,體育愛好者也許還記得當年巴塞羅那奧運會點燃聖火的那位殘疾射擊運動員雷波洛。《拜謁莎翁故居四首》中“莎翁未老戲常新,王子難題萬古斟。知否人間多凱撒,安東尼奧最難尋。”知道莎翁者想也知道莎翁的戲劇人物吧!
老師常說:詩詞中典故運用的合理,句句可有,典故運用的不確,一個也多。看完寶林先生的大作,收穫不可謂不多,當然遠遠不止以上這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