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年伊始,写了一首马诗,其中用了六个马字。一位老友说,诗不错,只是马字重复太多。我告诉他,这是有意为之。他说,那就另当别论,是创新了。其实,这首诗,本来想每句都用一个马字,那就是八个,但似乎很难处理。每句有马,还不能痕迹太重,要让人感觉不出来,确实不大容易。弄了半天,有的地方怎么都安不上。后来一想,什么事都要留一点余地,勉强凑数,也许弄巧成拙。最后成诗如下:
野马分鬃荒废久,东风马耳半支离。
心猿跳荡魂犹壮,意马徘徊步已迟。
阶下谁分秦鹿马,鞍前人树汉旌旗。
又逢马岁思千里,马齿徒增泪欲垂。
马年降临,又老一岁。夤夜无眠,成叹老八句
这样,颔联的上联没用,颈联的下联没用。两句分别是“心猿跳荡魂犹壮”,“鞍前人树汉旌旗”。前面那句跟马一点关系没有,但后面还是隐含着“马”字,鞍前马后嘛。这么说,八句里有七句有马,也算基本达到设计目标了。
前些天,一位网上好友从国外回来,说先在东北某市家中小住,然后会到北京岳家探亲,他来纸条,希望见上一面,还想讨一幅字。我因为最近瞎忙,不知道他什么时候来,就问准确行程。他说还得过些日子。而鬼使神差的,我这两天刚好要到他所在的那座城市出个短差,真是太巧了。但我必须完成他交给的任务,于是,就想起了这首诗。为什么呢?这首诗有六个马,不能写成一个样子,得稍稍动了一点脑子。比如在马的四个点上做文章。有的正儿八经写四个点,有的写三个点,有的写成一横,有的把上面当中那一竖拉长,和一横连上。还有两个写草字,也不能一样,一个第一笔是“点”,另一个是“横”。
写完一看,差强人意,就这么着了。马年马诗,送给马上要见的一个朋友,也算是马年的一段佳话。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