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纪念折页函套

折页封面

折页外展面
折页内展面
折页内合面
岳母去世以后,许多长辈、同事、亲友到家中吊唁,馈赠鲜花、挽联、白金。谭文瑞、袁鹰、邵燕祥、曾敏之、李辉、吴永良、钱江等撰写挽联和纪念诗文。28日,许多前辈和更多的中青年朋友不顾严寒,前往八宝山参加遗体告别。这一切,使我们深受感动。在此,我代表高汾遗属,向大家深鞠一躬,说声谢谢!
我还要感谢人民日报的两位画家——朱根华、罗雪村。十年前,岳父高集去世,家属制作了彩色纪念折页,分送亲友,不少朋友颇为欣赏,说用这种方式纪念亲人,别具一格。此次岳母去世,我们决定制作一份规制与那份折页完全相同的印刷品,以成珠璧。可是,当年为高集制作肖像的丁聪先生已经仙逝,我们就想到原人民日报同事、画家朱根华罗雪村两位先生,他们都痛痛快快地答应了。朱根华先生年过八旬,画画手已有些发抖,罗雪村的母亲住院,需要值班陪护,但两位画家都按时完成,质量很高。我们把这两幅肖像分别印在纪念折页和函封的封面。遗体告别那天,每个吊唁者除了一份高汾生平之外,同时得到了这份纪念品。
我还要说说这个折页最大的功臣——我的挚友李斌。他是平面设计大家,许多知名企业的标识都是他的手笔,不过现在已金盆洗手,不想干这个了。我们是二十多年的老友了。十年前,高集的纪念折页就是他创意并设计的。前两年,我为二老写了一本传记《各具生花笔一枝﹒高集与高汾》,书中100多幅图片又全是李斌帮我挑选和扫描的。这份高汾纪念折页所选图片,大多是李斌和我在大量的照片中精心挑选出来的。用在告别式的那种彩色遗像,系高汾近80岁时拍摄,李斌建议选用,我们也觉得很好。这个折页的肖像画所依据的正是这张照片。
因为时间紧,印刷也有个周期,特别是封套除了印刷,还要裁边、折叠、黏贴,很费时费工,所以不得不加班加点。李斌花了一天一夜为这些照片扫描、去污、剪裁,设计初稿。后来又用了几乎一个通宵修改、排版。那天,原本联系好一家24小时服务的快印公司,我们凌晨3点赶去,公司寂无一人,打电话,人家说,星期天没活,回家了。第二天,8点半,我们又赶去,才在告别式的前一天拿到全部折页和封套。
朋友之间,其实说什么都是多余的。那就不说了。
高汾纪念系列博文至此结束,感谢多日来博友垂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