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两幅双鸭图

(2013-10-27 22:37:36)
标签:

周华君

吴东魁

春鸭戏水

文人画

80年代

分类: 翰墨情缘

    今天收拾阁楼,发现几个上世纪八十年的铝合金镜框,很落伍了,又重,又容易伤人,更不方便换画,所以束之高阁,几乎把它们忘了。拿改锥、钳子把画框打开,把画心取出来,把镜框扔了。没想到,镜心里不止一幅字画,下面还压着其他字画。吴东魁和周华君的两幅作品,就潜伏在内(还有一幅大康的对联)。屈指算来,都是二十多前的旧作了。巧的是,两个人画的都是春鸭戏水,而且都是双鸭图。

    吴东魁当时二十多岁,刚从山东来京,我曾在报上帮他做过宣传。他现在已是名气很大的画家,在北京建有艺术馆。而周华君,当年是四川眉山三苏博物馆的馆长,我在一篇散记中曾提到过他。后来他在北京美术馆开画展,我也去看过。这两幅画,就是那时他们送我的。周华君后来离开了眉州,断了联系。刚才查百度,知道他去了法国。

    现在把这两幅画贴出,不禁感慨岁月不居,人生易老,当年的风华正茂的小青年,如今大约都华发盈巅了。

    今年虽是蛇年,却像鸭年。那只特大的18米大黄鸭,在北京的园博园和颐和园很是风光了一阵。此前,喧腾不已,此后,余音不绝。我是彻底“OUT”了,不懂这大黄鸭有什么妙处,觉得远不如这两幅双鸭图。特别是周华君的那幅黑白配,“用墨简省,设色清雅,有些夸张变形,但绝不流于怪诞。”(当年对他的评价)他的画,是典型的文人画,越看越有味道。

 

两幅双鸭图
周华君的黑白配


两幅双鸭图
吴东魁的双黑

 

附:旧文一篇

 

东坡故里人

 

    景苏楼的芰荷和芭蕉还在酣睡,我便匆匆起身,踅出那玄漆的院门,沿着蜿蜒的花间小径,来到画儿一般的三苏祠。四周没有一丝市廛的喧嚣,只有鸟雀的啁啾,树叶的絮语。

    我在薄雾般的晓色中徜徉,一任情思在这青的竹、绿的树、白的墙、红的柱间漫游。

    整整950年前,就在这里,一个伟大的生命诞生了。他为我们带来《赤壁赋》的清奇,“大江东去”的豪迈,带来了肉丰骨劲的翰墨的雄浑与潇洒,带来了万斛泉源的不竭才情和文思。如今,这灵山秀水孕育的一切,还能寻觅到它的踪迹吗?我问云屿楼头的飞檐,问百坡亭前的联柱,问老干虬枝的丹荔,问亭亭玉立的荷花......

    洗砚池边的翠篁里闪出一个人影。哦,是老张。昨天,从乐山到眉山,汽车开了两个多小时。他好象不爱说话,只是当我问起县里筹备苏东坡诞辰950周年学术讨论会的情况时,他忽然背出一大串将在9月来眉山参加讨论会的学者名单,有些论文的题目也记得一清二楚。我们又聊起了东坡轶事,什么新法旧法之争,什么元佑党人碑,什么乌台诗狱,他都说得头头是道。而且,他并不卖弄,不炫耀,只是有些兴奋,作为东坡故里人,他显然有种自豪感,以至那憨厚的红脸上洋溢着几许不易察觉的光晕。

    昨天下午,又是他陪我细细地参观了三苏祠。这座在苏宅故址上建起的博物馆,馆内每一处景观,每一件文物都有见诸文字或仅在民间流传的掌故,老张不厌其烦地解说,评议,他的历史知识再次使我叹服。他今年整40,务过农,当过耕读教师,年届而立时,逢上好时辰,于是抛妻别子到成都念了四年大学。1982年毕业后,他又回到眉山,他离不开这片生他养他,钟灵毓秀的土地。几年来,他先后编写了6本书共37万余字,此外,还同别人合编出版了《苏(轼)沈(括)良方校释》和《长江两岸东坡迹》两本书。

    在景苏楼,我还遇见了博物馆馆长老周。周君年方三九,长发明眸,人极豪爽,如果不是老张介绍,我不会想到他是一位画家,倒以为他是一个体操运动员。他小时候演过川剧,学过武术,练过体操,当过工人,就是不曾画过画。但是,他的肌体里潜藏着极为活跃的艺术细胞,证据便是自从1978年调到博物馆工作后,只短短几年,便成为一名独具风格的画家,在四川有些名气。他的成功全在于刻苦自学,“外师造化”。

    他给我看了他新出的画册,和最近在成都办个人画展的宣传品。画册是东坡诗意画集,展现在我眼前的,是我从小就在脑海里千百次描摹过的那些画面,那是很难勾画出来的,但他勾画出来了,而且我感觉就是“这一个”——穿林乳燕,戏水春鸭、杖藜醉叟、问月诗翁......都不实写,却深得东坡诗意的神韵。他的人物、山石、花鸟、走兽、房舍、田畴,乃至风霜雨雪,四时晨昏,都用墨简省,设色清雅,有些夸张变形,但绝不流于怪诞。

    很可惜,刚刚结识又要匆匆分手。汽车在苏东坡的故土奔驰。憨厚而诚挚的红脸,浓密长发下的明眸,一齐映进了脑际。早上,我还在苦苦寻觅,以为再也寻它不着,其实,那东西就深藏在东坡故里,深藏在生活和劳动在那里的人们中间。在眉山的这半天一夜,我不是时时沐浴在其中么?                   

                                 (1987年7月,原载《人民日报》大地副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