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华典藏百种》前言

(2013-07-13 00:44:08)
标签:

中华文明

文字

印刷

典籍

百种

杂谈

分类: 随便说说

    中华文明,源远而流长。蓝田、周口、丁村、马坝、长阳、河套、柳江、资阳等旧石器文化遗存,仰韶、半山、马家窑、齐家、龙山、大汶口、青莲岗、良渚、屈家岭等新石器文化遗存,彰显百万年至数千年前中华文明之漫长演化。传说中的四方五帝,已是氏族酋主,不怒而威。尧舜禅让,天下为公,则迈入原始社会之理想大同境界。夏禹以家治天下,氏族制解体,奴隶制萌生。春秋战国,封建肇始,至秦而席卷天下,并吞八荒,乃奠两千年之帝制根基,自此代代沿袭,大同而小异。其间,既有汉唐盛象,也有乱世衰年。至公元一九一一,清廷式微,辛亥飚起,义旗一举,天下响应,帝制崩塌,共和新始,此中华文明之史略也。

    文明传承,端赖文字印刷。新石器时代仰韶陶器,即有各种刻划符号,诚为中国汉字之滥觞。及至殷商,文字初成。迄今发现甲骨十五万片,含单字五千有余,其中可识别者逾半。甲骨记事涉政治、军事、文化、社会习俗,亦涉天文、历法、医药,已是研究殷商历史之重要依据。甲骨单字隐含“象形、会意、形声、指事、转注、假借”“六书”之意,乃成熟文字之开端。延至金文石鼓、篆隶楷草,汉字乃由记事功能而兼具艺术导向。北宋庆历年间,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刻印书籍,遂成易事。排版多依正楷,装帧俱赖线装。至此,中华文明得以流传千古,而卓立于世界之巅矣。

    文明传承,经典至为重要。煌煌中华,典籍无数。其荦荦大者,首推经史。经史与子集四部分类,始于初唐官方藏书。清乾隆年间,高宗下诏编纂中国最大官修丛书《四库全书》,历十年而成。此为世上最庞大之文化工程。收书三千五百零三种,七万九千三百零九卷,乃同期法国狄德罗主编《百科全书》的四十四倍。经部含易、书、诗、礼、春秋、孝经、五经总义、四书、乐、小学十类。史部含正史、编年、纪事本末、别史杂史、诏令奏议、传记、史钞、载记、时令、地理、职官、政书、目录、史评十五类。子部含诸子百家及释道宗教著作,分为儒家、兵家、法家、农家、医家、天文算法、术数、艺术、诸录、杂家、类书、小说家、释家、道家十四类。集部收历代作家一人或多人之散文、骈文、诗、词、散曲集及文学评论、戏曲等著作,分为楚辞、别集、诗文评、诗词五类。《四库全书》之外,尚有《四库全书荟要》,为《四库全书》精华本,收书四百七十三种、一万九千九百三十一卷。《四库全书》在传承中华文化方面,居功至伟。

    文明传承,理应兼收并蓄。清廷窳败,外敌入侵,亡国危机,屡屡显现。民国以降,西风东渐,各类思潮涌入,激进者有全盘西化之偏,认为五千年文化几无可取之处。此实大谬不然。中华文化之形成与漫长的封建时代相伴,有其抱残守缺、因循守旧的一面,理应革故鼎新。然则,外来文化必无弊端耶?妄自尊大,拒绝西方文明,固如蜀牛喘月,井蛙观天;盲目崇外,自毁万里长城,也类雄鹰断翅,巨鲸横沙。理性而清醒者,对一切文化。无论本土外来,皆须厘清其精华与糟粕,取精华而结合之,择糟粕而摈弃之。庶几精上加精,创出更上层楼之新文明,而非泼洗澡水连同孩子泼出,数典而忘祖,舍本而逐末。

    《中华典籍百种》,正是希图为中华文明之传承略尽绵薄。编者在浩瀚的典籍中萃精取华,精选十类百种,全部宣纸线装,不唯突显民族风格和典籍特色,也奢望走向世界,传布华声。唯考虑读者阅读习惯,故取简体排印。分类则依照近年同类典籍体例,破四部陈规,立十部新制。经史子部冠以“元典”、“史典”、“诸子”部目。不设集部,从各部选定书目中分出政书、谋略、修身、蒙学、诗文、笔记、小说戏剧,各自单列,以便读者取阅。版本遴选最通用者,除小说戏曲外,古文一律配有白话翻译。部分书目有插图,多寡不一,但求精良。编辑印行若有舛误,还望读者诸君指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