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过客未留神,殿柱名堂待鼎分。
多立克粗求厚实,爱敖尼细渐停匀。
繁华重叠科林式,茛叶精雕美绝伦。
敢问会堂门外柱,恢弘典雅效何人?
希腊建筑,十分注重柱体的设计。公元前7世纪,希腊的设计师和建筑师们在埃及柱体厚重敦实的基础上,注入美学元素,如在圆柱体上刻出凹槽,在柱顶加上一两块方石等,这就是最初的多立克式柱体。以后,柱体逐渐变细,视觉上就显得雅致轻灵,又在础体的下面垫上一两块圆形石基,柱头石上刻出一对蜗形纹饰,就成了爱奥尼亚式。到了前5世纪,雅典城邦进入全盛时期,柱体设计逐渐臻于完美,科林斯式应运而生。这种柱子,是爱奥尼亚式的变体,圆柱更加纤细,也更为高大,顶部有一个倒置的钟座,下面是雕饰精巧的毛茛叶饰柱头,无论从什么方向看,都显得雍容华贵,赏心悦目。希腊式的柱体,在现代建筑中仍是重要设计元素。特别是复古风兴起后,这样的柱头成为不少人的最爱。

雅典卫城的雅典娜神庙(后部),采用雄浑厚重的多立克式柱体

雅典娜侧面柱体细部

海神波塞冬神庙,柱子也是多立克式

海神庙柱头细部

博物馆的多立克柱体遗存

雅典一些建筑仍然采用多立克柱体

奥林匹亚雅典娜神庙的柱体是爱奥尼亚式,轻盈秀美

博物馆里的爱奥尼亚柱头展品

雅典考古博物馆门前用的是爱奥尼亚柱体

雅典奥林匹亚宙斯神庙的科林斯柱体。罗马时代这种柱体成为主流

宙斯神庙柱头细部

博物馆内的柱头展品

人民大会堂的柱子,综合了希腊几种柱体的优点,又有民族特色

大会堂的柱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