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大一个论文结题会上的即席讲话
(2012-08-16 23:36:31)
标签:
北京大学社会学论文结题智障人士社会政策杂谈 |
分类: 不好分类 |
刚才听了李敬和程为敏两位女士的课题介绍,还有香港、澳门专家的经验分享,有很多感想,就在这里说说。李敬和程为敏是我非常熟悉的朋友,她们这些年做了很多关于残疾人,包括智力残疾人的研究,作为一个残疾人工作者,我对她们怀有一份深深的敬意。
对于这个课题,首先,我想说,她们选择的切入点比较好,比较准。以前,对智障儿童的特殊教育、智障人的特奥运动,甚至智障的预防都有专门研究,至少有所涉及,但是对离开培智学校以后的青年残疾人,对年纪越来越大的成年智障人和他们的家庭关注较少,实际上,这一直是长期困扰诸多家长的一个大问题。
这个问题提出已经二十年多了。马廷慧主席的前任王铁成主席,二十多年就已经提出:我老了以后孩子怎么办?他的孩子现在已经四十多岁了。我和马廷慧都是上个世纪40年代人,我们的孩子现在已经三十多岁了,我们也面临这样的问题。今天在座的黄老师,谢老师,也面临这样的问题。二十多年前,我们就和茅于燕教授一起,参与过中国第一个智障儿童的教育机构“新运养育院”的筹办。但是,我接任主席快五年了,这个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所以,当我知道李敬和程为敏确定这个课题后,我很高兴,并给予了必要的支持。昨天我才拿到她们快递来的论文,我用了几个小时认真看了一遍,我认为这个论文写得不错!她们提出了很多问题,访问了很多跟这个问题相关的家长,有三十位,我觉得谈得也比较细,做了很好的分析和归纳。李敬说有很多材料没用上,我觉得就目前看到的材料,她们的研究成果非常有价值。我希望有可能的话,她们应继续深入研究下去。比如说,现在样本量太小,只有三十位家长,代表性还不够,从科学性上说依据应该是不足的。领域也太窄,基本上都是北京,而且是城区,这样局限性很大。如果以后得到更多的资金支持,可以把这个课题再扩大一点,扩大到比如说几个城市,包括沿海,包括中西部地区,甚至包括一部分乡镇和农村。这样恐怕说服力就更强了。但是目前已经有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另外我觉得她们得出的一些结论很准确,尽管她们还没有很明确的提出来,就是我们国家在社会政策上是缺位的,我们的政府是缺位的。这个她们说得很含蓄,可能有种种的顾虑,但是我觉得她们是说出来了。这个问题是我们国家目前福利政策非常严重的一个问题。
我们都知道7月21号北京下了一场大雨,据说是60多年不遇,这么光鲜亮丽的一座城市,而且是首都,多漂亮啊,但是就这么一场雨,死了79个人,原来是77个,后来又确认2个。一场雨居然在这样的一个大都市里死了这么多人,说明一个什么问题?说明我们很注重面子,而忽视了更重要的“里子”,即民生的种种需求。我们的大楼,我们的广场,我们的各种办公场所多漂亮啊!但是我们的下水道,就是雨果所谓的一个城市的良心,却远远没有跟上。有些学者认为这个翻译不对,“良心”应该翻成“肠胃”,就是消化系统。一个人,表面上西装革履,亮丽光鲜,红光满面,但是他的肠胃有问题,消化道有病,弄不好就拉肚子,发高烧。所以,这件事说明我们对“里子”注意得比较少,投入的比较少。这两天伦敦奥运会估计很多人都看了,我们得了多少金牌?三十多枚,前期甚至还超过美国,这个好不好,好啊!我们在体育方面已经是体育大国了,但是我们是一个体育强国吗?不是。为什么?因为我们这些金牌是用大量的资金砸出来的,据有些研究人员说一块金牌,需要投入7个亿,用这么多钱去培养了这些金牌获得者。我们这样的大国应该培养出更多的姚明、刘翔,但是应该在普及的基础上去培养,而不是用“举国体制”去养一些尖子人才。我们现在一些小学校,连个像样的运动场都没有,学生的体质也很差,这样,金牌拿得再多,有什么意义?现在,我们体委仍然说“举国体制”是好的,我认为是错的,“举国体制”就是做表面文章。我们的体育应更重视增强全民的体质,抓好全民的体育运动。我甚至想,我们其他方面的投入少,是不是被许多这些的表面文章占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