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评周立波骂人

(2011-07-14 12:24:45)
标签:

周立波

达人秀

发飙

同济大学

张生

文化

分类: 随便说说

评论周立波是有风险的,他会说你炒作,还会泼妇骂街,没有坚强的神经,最好别去惹他。但看到他肆无忌惮地侮辱同济大学教授张生,还是忍不住要说几句。

张生是文化学者,人文教授,对社会文化现象写写文章,发发议论,再正常不过,而且他针对周立波在达人秀上的表现所作的点评,尽管尖锐、严厉,仍属于善意的批评,周立波完全可以写文章反驳,为自己辩护。不料,周立波的恶习未改,如同上次对网民发飙一样,又跳了起来,用极其肮脏龌龊的语言,辱骂张生是“缝里挤出的葱”,是“藏獒”......我不想多引,怕脏了我的版面。

张生的主要观点,是周立波与另两位评委比,“思想肤浅,教养低下”,缺少文化素质。这个观点,绝非张生一个人的观点,许多人有同感,包括我。

周立波的海派清口,在前几年刚刚出现的时候,获得极大欢迎,虽然几年下来,热度有所减弱,但依然是很有地方特色的一档节目。但随着他的名气越来越大,他已不满足在剧场演出,他需要更多的曝光率,需要更广阔的活动空间,这都可以理解。问题是,海派清口,是特定政治、社会、文化氛围下的特殊表现形式。我们太缺少民间话语,缺少社会时评,“海派清口”补了这个缺,它的江浙方言也适合上海观众的欣赏口味。他的那些专场,既是他长期生活体验和舞台经验的结晶,也是思想解放大环境下民间智慧的产物,这是不可复制的绝版。摆脱了专场的约束,置身于陌生的环境,特别是担任一些文化活动的评委,他是否能够胜任?是否还能应付裕如?从这几年的表现看,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但是,这个责任主要不在周立波。周立波走红以后,邀请他参加活动,出席秀场的机会骤增,主办方根本或很少考虑他适合不适合那个场合,他能不能胜任那样的角色,只想靠他增加票房或收视率。他本人的毛病在于过分自信,以为真的“一招鲜,吃遍天”,凭一张“清口”就可包打天下。比如评委,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做的,那需要较高的文化道德修养和价值判断能力。当然,如果十个八个评委中有一个周立波插科打诨,也无伤大雅,但总共三个评委,你还是首席,这就麻烦了。你的缺点一下子就暴露了,而且还会放大。聪明人都知道“藏拙”,可见周立波还不够聪明。

周立波其实是非常聪明的一个人,只是聪明过头了,自我膨胀了,也就变笨了。

前几年,他和幕后推手关栋天闹翻,说的话已经不太像话,什么“银行换了经理它还是银行”,什么“存折到了期”,一副市侩嘴脸。后来又和网民叫阵,污言秽语,滔滔不绝,甚至抛出“网络公厕论”,说网络是一个泄“私粪”的地方,当“私粪”达到一定量的时候,就会变成“公粪”,网络也就是实际意义上的公共厕所!还大骂网民是“贱民”。这时候的周立波,俨然成了高级网管,忘了自己姓何名谁。

后来,谁惹了他他骂谁,骂孔庆东(我并不喜欢此人,但反对嘲笑人家的长相),骂方舟子,骂叶匡政,这回又骂张生。他成了“澎大海”,成了热气球,成了刺猬,无人敢碰。有什么办法治这种膨胀症病吗?有的。这就是同时治治社会病,治治名人崇拜症,治治唯收视率票房马首是瞻的视力障碍症,上帝归上帝,凯撒归凯撒,周立波回归小剧场,电视台回归平常心,任何人不要再请他参加什么公开活动。他毕竟是聪明人,他会回归聪明。

    

附:7月12日,同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张生在《上海商报》发表一篇文章,文中直接写出“周立波思想肤浅、教养低下”等内容。张生教授原文如下:

   7月10日晚上,第二届中国达人秀的决赛在万众瞩目中终于登场,其场上气氛之热烈,场外吸引电视观众的人数,尤其是吸引的上海电视观众人数之多,恐怕用“万人空巷”这个词都不足以表达其万一。与第一届相比,这一届最终胜出的几个达人虽仍保有上一届主打的苦情牌,如惹人疼爱的乌达木就是一例,可另外几个获奖的人,如卓君、胡启志等,尤其是“菜花甜妈”的绝唱“送你葱”,却绝对是天生才艺难自弃使然。显然,这一届的达人,包括拥有纯净歌喉的乌达木,都已更接近“达人”(TALENT)这个词的本义,那就是具有特殊的天赋或者过人的能力的人。借“达人秀”这个舞台,他们得以将自己的才艺表现出来,同时也让我们得以分享他们让人羡慕的天赋与才能,从中得到共鸣与欢乐。

   但是,在我看来,昨天真正的达人却并不是那些舞台上的选手,而是在评委座席上的周立波先生。这一点,相信昨晚曾借新浪微博这个平台进行互动交流的观众都有同感,因为周立波的名字出现得甚至比那些获奖的达人还要多。可遗憾的是,他们并不是为周立波的表现喝彩,而是喝倒彩。他们或者为其言行感到难堪,或者直接对他表示厌倦。无须隐瞒,我也有同样的情绪。不过,与不少人的意见相异的是,我并不认为周立波是因为话太多而惹人讨厌,因为其他两位评委黄舒骏和伊能静的话也不少,有时比周立波还要多,可他们却并没有受到观众的批评,那么这是为什么?

   我以为,那是因为周立波在达人秀这个舞台上“不小心”或“卖力”“秀”出的东西恰恰暴露了他的“本质”,或者说,他是一个什么样的“达人”。从第一届起,周立波对达人的点评就已受人诟病,如果说其生硬的措辞和勉强的玩笑只是暴露了他不善于使用国语或者不善于用国语进行有那么一点文化的思考之外,这一届他的表现就远不止这些了,他的点评让观众看到的是他的肤浅的思想和低下的教养这只要从他点评卓君时直言若有人说中国没有达人就是“病人”便可看出。这当然并非特例,当他告诉不幸的乌达木他有幸生长在这个“幸运的社会”时,真不知道他是如何把“幸运”这个词与“社会”联系在一起的。而实际上,即使是对卓君的点评,“亮点”也主要集中在对他的“乡下人”的身份的发现上。之前周立波在复赛时,对卓君的点评就已显现出了这一点,当他听卓君说自己来自广西南宁的一个县之后,立即用一种夸张的语气和不屑的表情说了一句:“县里面的”。可是,就是这一句“县里面的”,把周立波的可怜的优越感和内心里引以为豪的东西显露了出来。

   可是相较而言,无论是黄舒骏还是伊能静,他们对同一个对象的点评,不仅言辞温文尔雅,所关注的也是达人们的才艺和在精神上的追求。其实,如果稍加注意,就会发现,黄舒骏、伊能静和周立波都是同一个年龄段的人,都出生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中后期。可他们的修养相差如此之大,我以为,应该与他们所受的教育背景有关。这其中,周立波显然是最差的,当然,这也与他们的成长环境有关。黄、伊二人是在台湾、香港等地成长的,周立波这个“城里人”,虽然在号称大陆最大的城市——上海长大,可他成长的环境可能却是最差的,大概比他不以为然的“县里面”也好不了多少,甚至更差也有可能。

   坦率地说,我并不认为周立波是个“特例”。我和周立波也是同龄人,从周立波的身上,我也看到了我们这一代人某些共同的特征。就像周立波已经成为媒体红人一样,我们这代人也大都已经成为各行各业的骨干,但是,窥一斑即可知全豹,从周立波在达人秀的表现可以看出,我们都还是一些比较粗鄙的人,我们的社会也依然还是一个粗鄙的社会。而我们若想要变得文雅,还需要不少的时间。可问题是,我们不能因为自己粗鄙而不自知,反而对此沾沾自喜并以此成为“达人”,这样就不仅让人同情,同时也让人觉得可耻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