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推敲”又一回
(2011-04-15 11:06:35)
标签:
推敲王安石春风又绿娜柳枯藤文化 |
分类: 闲好打油 |
文章不厌百回改,这句话是亘古不移的真理。
唐代贾岛“推敲”的典故,尽人皆知。“推”只是动作,“敲”却是动作带出了声音,高下不言自明。北宋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一个“绿”字,先作“到”,后改“吹”,又用“过”、“来”、“驻”,都不满意,最后想到了“绿”字,既是形容词,又作动词用,活画出初春江南的勃勃生机,成为流传至今的千古绝唱。
我学写诗,率尔操觚,虽然写完会看几遍,改若干次,但还是严重缺乏那种“推敲”炼字的精神,更不用说“语不惊人死不休”了。
我昨天的小诗《小园又见》,就是典型例子。这首诗,只是客观描摹了春日小园的景象,直叙平铺,淡而无味。特别是结句,本该出彩,却没有认真琢磨,什么“谁知幽处有芽心”,寡淡之极。今晨散步,想到这句诗,自己倒臊红了耳根,锻炼竟是心不在焉,心思全在改诗上了。
下面是改后的模样。我以为,这回的结句比原来好些,用了修辞中夸张的手法。原诗说“幽处有芽心”,是叙述,现在说“满地不死心”,是极言生命力的顽强,不知诸君以为如何?
《小园又见》修改稿
细碎丁香绽紫金,海棠绚丽望如云。
盈枝娜柳将飞絮,满地枯藤不死心。
原诗:
海棠绚丽望如云,细碎丁香绽紫金。
松下枯藤浑若死,谁知幽处有芽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