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谢钱江兄撰文推介拙著

(2010-05-31 00:21:34)
标签:

拙著

高集

岳父母

新民晚报

钱江

文化

分类: 报坛旧事

拙著《各具生花笔一枝——高集与高汾》出版后,蒙前辈袁鹰先生撰文在《人民日报》推介。《文艺报》、《人民日报.海外版》、《人民网》、《纵横》杂志、《新京报》等报刊也先后予以摘登或评论。5月17日,上海新民晚报在《夜光杯》副刊开始连载部分章节。挚友钱江兄为配合转载,热情撰文再次绍介。对以上报刊和前辈、朋友的关爱,特致谢忱。现将钱江兄的大文转载如下——

 

生花妙笔后的人生

钱江
    
    宝林兄新著《各具生花笔一枝——高集与高汾》近日由湖北长江出版集团出版,我一口气读完。
    
    书中的两位主人公高集、高汾,是我父亲相知半个世纪多的好友,是我尊敬的长辈。高汾阿姨,更是在上世纪80年代将我带入为《新民晚报》采写京城新闻的大门,让我领略了她作为职业女报人的风采。作者张宝林,则是我的同门老大哥学长再加世交,他在少年时代求学沪上,接着考入人民大学新闻系,“文革”后成了第一届新闻研究生,这是真正的新闻科班出身,更兼两位新闻前辈的东床快婿。如今由他执笔,将岳父母的一生平直道来,他的独特视角,是除他以外任何人都不能具备的。
    
    不过,在拿到书的时候,我有一两分的担心,因为天下传记浩如烟海,写岳父母的合传却寥寥可数,没有多少体例和经验留待宝林兄琢磨,他必须写得自成一体。还有一点,由于传主是自己的岳父母,和作者的距离太近了,不仅生活在一起,而且几乎是工作在一起的,再不平凡的地方也容易熟视无睹,淡然无奇,作者该怎么把最有意义和价值的材料选取出来,构架成书呢?
    
    然而宝林兄做到了。他是一个细心更是有心的人,许多新闻掌故,门里门外趣谈,许多人或许听过就算了,但在他的心里却能积淀下来,作者还能迅速而有效地进一步寻找这些历史经历之间的联系。他具有作为历史学家的禀赋,静得下心来,坐得住图书馆的报库,将已经远去的新闻与人物经历融汇起来,条分缕析,互为因果,让两位前辈职业报人的形象生动地树立起来,玉树临风,拂动书页,仿佛能听到他们的青春絮语,看到他们走在新闻路上付出的一切。这样的人物这样的历史,都属于那个特定的时代,今后不会再有了。
    
    读者可以从高集、高汾两位新闻前辈的身上了解20世纪几家重要的中国报纸的发展历程,这主要是:《大公报》《新民报》(包括《新民晚报》)和《人民日报》,20世纪是报业的辉煌时代,高集、高汾就是这辉煌报业时代的儿女。
    
    读者还可从这部传记中了解作者。宝林兄一生好学,既有对新闻的敏锐,还有深厚的中国古典文学修养,精诗赋,工书法,能把酒畅言,也能观世事而静思,由他来表述岳父母生花妙笔各一枝,不又是一段人间佳话吗?
    
    历史一定要通过文字表述才能真的成为历史,具有稳定性而且经得起时光淘洗。我在宝林兄书中读到了许多新闻故事和人物。这些故事有的我知道,有些人我认识甚至熟悉,有许多我知之不详或全然不知。通过静静地阅读,我贴近了他们。当一个人的知识面又向外拓展了一圈的时候,总有一种快感在心头。         

                                                    (原载新民晚报2010年5月29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