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计:曲突徙薪 围魏救赵
(2010-05-16 15:48:25)
标签:
魏军柴草积怨都城田忌赵国文化 |
分类: 随便说说 |
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发生了六起残害儿童的案件,令人痛心扼腕。政府立即加强小学、幼儿园的安全保卫工作,这当然的必要的,但这只是治标,不是治本。
何为治本?我愿出个招,为政府解忧分难。
1,
2,
3,
4,
这些看来都与保卫校园无关,但却是至关重要的环节。我献的是曲突徙薪、围魏救赵之计。我们最好学学那位“客”,学学那位孙膑。
曲突徙薪,出自《汉书·霍光传》:“臣闻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也是说做事要从根上做起。曲:弯;突:烟囱;徙:迁移;薪:柴草。把烟囱改建成弯的,把灶旁的柴草搬走,就不会有火灾了。
围魏救赵的故事,似乎不用多说,公元前354年,魏军围赵国都城邯郸,赵求救于齐,齐派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率兵八万救赵。孙膑向田忌建议,现在魏国精兵都在赵国,内部空虚,我们如避实就虚,率兵攻打魏国都城大梁(今开封),它必然回师自救,那时我们以逸待劳,必获大胜。果然,齐军大败魏军于桂陵,赵国之围遂解。
我们听说,这几起案件,校园杀手都是普通人,而且大多是性格懦弱的人。他们不是流氓,不是地痞,更不是惯犯,甚至有人原本人缘还不错。他们之所以把屠刀指向孩子,是对前途的绝望,对社会的绝望,对公平和正义的绝望,他们的眼前一片漆黑,这黑暗是无边的,而他们没有力量改变这个现实,于是就把矛头指向更弱势的孩子。他们这样做,是在报复社会,是企图引起社会恐慌,至少引起公众注意——他们被这个社会忽略太久了。
凶徒是一定要惩处的,现在直接出兵“赵国”——幼儿园、小学也完全正确,但千万不要忘记根本,只有釜底抽薪,把根本问题解决了,整个社会的积怨才能纾解,潜在的危机才能消除,更重要的是社会信心才能重建。
果如此,校园安全就不成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