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世博

标签:
世博会试运营中国国家馆非洲联合馆文化 |
分类: 生活笔记 |
世博会倒计时,越来越接近钟鸣时刻了。
4月20日,世博会首次试运营,据说入园人数达29万人。我兄弟一家去了,排了很长时间队,才进了中国国家馆,但人潮汹涌,五口人很快被挤散,也来不及看别的馆,最后分头回了家。晚上,他们在“老洋房”请我吃饭,只有六岁的小侄孙告诉我,预约机坏了,进这个馆必须预约,所以很多人进不了馆。进了馆的人,想出来也不容易,人太多。他们的印象是一个字:乱。
我们正是试运营这天抵达上海的。这次,上海市政府特地邀请国务院各部委、团体离退休的“老领导”,作为特邀嘉宾,先行参观世博会。我们第二天即21日入园,园内人不多,据说全天只进了5万人,但进中国国家馆也得排队,我们看到门口排了许多方阵,都是等待进馆的。我们因“老”和“领导”而受到礼遇,走VIP通道,不用排队,所以一天之内比较从容地看几个馆:中国馆、主题馆(生命阳光馆和城市人馆)、非洲联合馆,还去了浦西,看了企业馆里的2049馆。
后来看报,知道这天试运营的目的,就是要看贵宾接待会有什么问题。应该说,参观还是比较顺利的,但出发前,也是乱成一团。我们住的宾馆有十几个代表团,每个团几个人、十几个人不等,最大的还有几十个人的,事先按车子编号分了组,但上车时不少团接不上头,只好临时搭伴。我们原来的伙伴,等了半天也不来,后来安排了三个找不到车的团,足足耽误了一个半小时,这样的疏漏其实不该发生。
世博园很大,总面积约5.28平方公里。分了A、B、C、D、E五个区。A区主要是亚洲国家馆,B区是主题馆和部分亚洲、大洋洲、国际组织馆,C区是欧洲、美洲、非洲馆,D、E区是主题馆和企业馆等。据说参与的国家、地区和国家组织有242个,为历次世博之最。我们这一天,才看了百分之几?
如果让我们自己作主,我肯定先看那些不容易去的,甚至根本不可能去的国家馆。热门的国家后看,已经去过的国家不看。至于中国馆,世博会后,会保留相当一个时期,也可以缓看。但大部分国人总想看中国馆和热门国家馆,这样,部分场馆人流拥堵,就是不可避免的了。
中国国家馆的“斗冠”外形,我已从媒体报道中熟知,但走近看,还是让人震撼,这个冠太巨大了!馆内分三个展区:东方足迹,寻觅之旅,低碳未来。也许是走马观花,浮皮潦草,没有觉得怎么了不得,印象最深的倒是那幅光电效果的清明上河图。一大面墙上,绘制了全本图,里面的舟船、市井、房屋,凡是有人、畜、车辆的,都会动。不是简单的动,而是该走的走,该跑的跑,该喝酒的喝酒,该赶车的赶车,几个人聚在一起,则作交谈状,还做着手势,把个宋代的繁华市街刻画得惟妙惟肖。
印象深的还有非洲联合馆。这是世博园最大的联合馆,是我国出资建造的。馆内有43个独立展馆,大多是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这也算是一种特殊的援助吧。馆的外墙绘制着一片高大的树林,枝叶繁盛,底色是玫瑰红,象征着非洲大地充满着生命的活力。里面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地盘,装饰风格各不相同,大部分还没有展品,中间搭了不少摊位,大约正式开馆后,可以售卖自己的特色工艺品。我很喜欢非洲木雕,家里已有不少,下次来,还得挑几件。
中国国家馆外貌
世博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