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比尔盖兹的父亲,简直“不可思议”(下)
(2010-03-17 02:22:29)
标签:
教育ibmms-dos微软盖茨中国文化 |
分类: 好文共赏 |
盖茨家族和微软
然这只是个玩笑,老盖茨的骄傲之情溢于言表。
B=The Bund G=Bill Gates
Sr.
B︰您写这本书时已经80多岁了,能谈谈你为写这本书和整理资料花费了多大精力吗?
G︰我最初是想为孙辈们整理一本故事集。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我和朋友玛丽.安.麦克金每周都花上个把个钟头做记录工作,把这些整理好的对话记在本子上,如今这些本子有三大箱,占了很大一个柜子,有了这些记事本才有了这本书。
B︰坦率的说,在中国,大多数人是通过您的儿子才认识了您,或许会有一些人会认为您是借助儿子的名声卖书,您又是怎么看这个问题呢?您出这本书的初衷是什么?
G︰我为我三个孩子感到骄傲,包括比尔。很自然,人们对比尔是如何培养的,哪些点子、哪些人可能影响过比尔更感兴趣,我很理解。当然,他的母亲曾对他有重大影响——她是一位充满活力、有思想的、极有天赋的女性,她坚信我们应该追求卓越、共同分担责任。我想比尔从他母亲那学到了很多,这也是我希望人们从我的书中领悟到的东西之一。
B︰盖茨这个名字在中国有很高的号召力,这是否让您感到吃惊?您将这本书的中文版带到中国,最想对中国的父母说的是什么?
G︰我曾去世界各地旅行过,不停地对“盖茨”这个姓氏有多出名感到吃惊。有时候,还有点懊恼——自从我儿子用了跟我同样的名字,我不再对这个多年来独享的名字拥有专利,偶尔会觉得我被贬低了——但这种感觉随即就被为儿子骄傲的情感取代了。我希望中国的家庭也理解,盖茨家的生活跟他们一样——我们的育儿经跟他们没什么不同,尽管“盖茨”这个名字享有很高的知名度,我们也只是普通人中的一员。
B︰您书中提到了一些对您有重大影响的人,包括您的父母、姐姐、教练肯.韦尔斯(Ken
Wills)以及教授威廉.威尔逊(William
Wilson)等等。您认为这其中给您最大影响的是谁?为什么?您是盖茨的儿时偶像或是最大影响者吗?你们谈论过这个话题吗?
G︰很难说谁对我的影响最大,你提到的这些人从不同的侧面影响了我。正是这些不同的方面最后汇成了一种影响——他们每个人对我都很重要,我从他们每个人身上都学到了凡事要抱着虚心的态度,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
我是我儿子的偶像吗?不是。我希望比尔曾回顾过的我人生和训诫,尊重我的想法。
B︰在教育孩子时,大人们总是说︰你以后要跟我一样,或者千万别跟父母一样,您当时怎么跟儿子说的,您希望他步自己的后尘吗?他在选择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后,您是否曾感到失望?
G︰我希望我从未对儿女们说过“以后要跟我一样,别跟我一样”的话。我们的准则向来是做到最好、去追寻梦想。比尔从哈佛大学退学后,我不但感到沮丧,还为他的未来担心——他没有大学文凭怎么办。但现在我很肯定孩子们遵循了我们的教导,为了梦想做到最好——但那时在我儿子眼中,我没有去梦想的能力。
B︰盖茨曾让你失望过吗?包括他的退学?
G︰正如我刚才说的,他的退学让我失望、震惊,但结果证明他选择了一条最正确的道路,作为父母,没有什么更好的回报了。
B︰您曾是一名律师。那么在您的职业生涯中,对您影响较大的事情有哪些?这些经历和故事对教育孩子们有哪些帮助?
G︰在书中,我写了几则我做律师时的故事,我们律师总是能看到生活和商业社会中的不同方面,这个职业是我们文化的一扇窗,我敢肯定这些经历和故事对我的孩子有影响——就像他们自己的故事一样,长大,并用他们的自己故事教育孩子。
B︰您一直低调、谦逊行事,是不是不想给您的儿子太多的压力?
G︰我有很多事值得谦逊,我每天都这样提醒自己。如果我不如此,很多人也会这样做的。这是我的天性使然,并不会因为我的儿子或女儿而有不同的行事风格。
B︰在与儿子相处的过程中,您一定跟他有过不同的意见或想法,那时您都是如何去处理的呢?
G︰这么些年来,我和比尔在很多事情上都有不同的看法,我们讨论甚至争论,但这是一种益脾的、增长见识的有趣做法,通过这种形式,我们增进对彼此的了解,改善对事物的看法和想法。
B︰在培养孩子上,您持什么样的态度?
G︰尊敬、坦承的交流、爱。
B︰比尔.盖茨是世界首富,他为慈善事业捐了很多款,您的家庭对财富的态度是什么样的?
G︰当我年轻时,我总害怕生活在贫穷中。我在大萧条时期成长,开始懂得开源节流的意义,钱要花的精明,也是需要通过努力工作来赚到的。我至今仍抱有这种想法。
B︰您对您儿子现在的成绩满意吗?为什么?还有什么更高的要求吗?
G︰我当然对比尔的成就感到满意,无论是他的事业还是家庭。他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一个好丈夫、好父亲,对他的生活方式我再骄傲不过了。当然,我坚信他在精神上、能力上、生活上还会有所成长——我希望我们中的任何人都不要对自己的成就骄傲自满,坐在那放松停滞不前。世界上还有很多事没有完成,生活还需要再完善。
B︰您是否也从儿子身上学到一些东西?
G︰在我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这个叛逆的少年拖延了我们出行的时间,他问我们︰“我在干什么?我在思考。难道你们从不思考吗?”他给我上了有力的一课——不管你有多忙,你做的事有多重要,都要花时间思考。
B︰现在你们家庭聚会的频率是?餐桌上谈论的话题更多的是微软的管理还是慈善事业?
G︰我们家庭经常聚会,不管是传统节日还是庆祝仪式,我们讨论的话题包罗万象,像中国的崛起、中国成为未来世界领导者之一的背后动力,讨论那些还没有像我们这样富裕起来的人们,也会讨论育儿经验,还有我们的校队什么时候才能获得“玫瑰碗”(年度性的美国大学美式足球比赛冠军)。我们的话题没有边界,聚会时常拖到深夜。
B︰现在,您的儿子也已退休并致力于慈善事业,那么您对于他还有怎样期望呢?
G︰我的儿子已不再积极参与微软的日常事务,他现在全力投入到生活以及盖茨和梅琳达基金会的工作中来。
B︰为什么在八十高龄的时候,您仍旧全身心投入运作全球最大的慈善机构——盖茨基金会?
G︰因为我感到自己仍是必需的,我也有能力帮助别人。我想我们都是这个事业中的一员,我有责任也有意愿去做这个星球上有用的一员。
B︰您的家庭希望慈善给社会带来什么样的改变?
G︰我不清楚,我只能说,慈善最终会让这个世界更美好。
部分采访内容来源于《每个孩子都是盖茨》一书。唐龙(实习)对本文亦有贡献。文/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