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茶具记

标签:
茶海龙井仪式感启用仪式紫砂茶具文化 |
分类: 生活笔记 |
这些年,请人或被请喝茶的机会不少——声明一下,我说的是喝茶,不是“喝茶”。
我是个喜欢喝茶,不太懂茶,心也不是特别静的人。每次去茶馆,尽管茶不错,服务生的茶艺也很好,但总觉得动用那么精致的茶具,按照那么复杂的程序操作,每次喝那么一点点,形式大于内容,太耽误工夫。
我有几个喜欢喝茶的朋友,家里都有茶盘,有的很大,有的很小,反正都有一个,好像不如此,就不是那么回事。开了博客以后,我发现,网友中有酒鬼,也有茶仙,比方“落红无意”,就是个无茶不成文的“茶博士”。她的茶诗茶联,也像龙井、毛尖,很醇很有味道。
其实,茶盘我家也有一个,小小的,竹子做的,上面有缝隙,茶汤可以漏到下面的竹盒里,家里也有几套紫砂茶具,也煞有介事地喝过几回,但最终还是束之高阁,当了摆设。每天喝茶,还是用那个用了多年的中号茶杯。
前些天,又有客人来,说一块吃饭,我说就喝茶吧,我们小区外就有个茶馆。有一位客人晚到,等人的工夫,我到楼下随便转转,看到几个木制茶盘,其中有一个说是紫檀的,不大不小,放在家里正合适,就多看了几眼。聪明的店家马上过来,很殷勤地介绍这东西如何好,价格如何公道。照她的说法,他们店主要做茶叶批发生意,茶叶是福建自家茶园生产的,这些茶具,包括楼上的茶厅都是副业,并不靠它挣钱。如果我想要,价钱可以商量,以后多带几个客人来就好了。她一说价格,我觉得很合适,就让她打包买了下来,还附带买了一套景德镇的青花茶具。客人走后,她帮我搬回了家。
这玩意很重,放在哪里呢?开始放在藤茶几上,不好,有点头重脚轻的感觉,况且这里是太太看书的地方,搁这么个大家伙也碍事。我就想把它转移到餐桌的一侧。这是个长餐桌,四口人吃饭,大约用三分之二也就够了,空下来的那块地方放着一盆绢花做装饰。把花拿掉,不正好放茶盘吗?这个主意立即得到全家的赞同。
茶盘搁在那儿好几天,也没举行启用仪式,又成了一个摆设。我想这不行,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何况这么高雅的东东不用,还用那俗人的杯具,岂不是自甘堕落,演绎“悲剧”?
那天晚上,我对太太说,今天请你喝大红袍。她说好啊。我就把茶盘好好擦洗了一遍,又烧了开水,洁了茶具,准备好茶叶,张宅的茶盘启用典礼,就这样在极其隆重而又简朴的氛围中开始了。
茶道我还没有完全搞懂,但泡茶的程序多少知道一点。就按那程序,先用头道茶水洗杯,倒掉后,闻闻杯口,体会一下茶香,然后用筛漏过滤茶汤,再倒进杯子里,小口细品。自己这么一弄,倒觉得这茶喝得有滋有味,与平时的牛饮大不相同了。
昨晚,我从外面回来,太太说,我沏茶了,你喝吧。我一看,她是用盖碗沏的,两只小茶杯也放在茶盘上,旁边的竹垫上,一个电水壶端端正正地坐在那里。平时太太总是嫌我乱买东西,堆得哪哪都是。这个茶盘买回来的那天,也嘟囔没地方搁,这回她悄悄使用,算是补办了批准手续罢。
想想也是,中国古称华夏,何为“华夏”?“服章之美,谓之华,礼仪之大,故称夏。”我们的老祖宗,从来是讲究仪式感的。茶道茶艺,说到底,是一种仪式,是一种文化。像我这样所谓的“文化人”,对仪式感已失去敬畏,恐怕已是传统文化“门外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