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南三日(7)
2023-10-09 20:42:16
当天下午五点,又到了本人锻炼的时间了,虽在汝南,但这一锻炼的习惯还是不能丢弃的,由于穿的衣服的问题,虽不能进行跑步运动,便长走还是可以的,于是,我便走出家门,沿着汝师家属院的西墙外向南走去!走到那条东西路时拐而向东,再由汝师门前向南进行行走。
我原本想的是到汝南的湿地公园或是莲花广场里去转上几圈,但当我走出南城门,也就是现在的汝南门后,当我走到南城河的桥上时,我改变了主意了,我觉得过红绿灯再往南走,倒不如沿着汝南的南护城河边走路锻炼,虽然这里没有很多的走路之人在此散步,但在护城河的南边,照样也有一些绿树和冬青之类的植物,并且,这里还有修好的人行步道,以供汝南人吃饱喝足后,出来锻炼身体之用。
我从桥的南侧向西而行,此时这条人行道上倒是没有几个人,路倒是非常的舒服,我走在这条城河的小路上,看着河北岸的建筑,边走边想到了一些往事。
记得我第一次从这里走时,还是上世纪的七十年代,是一九七八年,那时我的父母从上蔡调到汝南师范工作,记得是七八年的五月,父亲硬是从上蔡老家把我带到了汝南,我和父亲是从汝南汽车站下的车,当时向汝师走的路就是这条护城河,不过,当时这里是土路,也就是河堤上的小路,这条路上,当时种植着很多的杨树,足有好几排,但最靠近河水的地方,还是有条小人行道,是土路,没有经过修葺,人从这里走得多了,便把当时的护城河堤自然的走成了一条小路。我们便是沿着这条小路,途经现地在南门位置(当时没门),直接走进汝师家属院的,从此,我便由一个上蔡人成为了在汝南生活的汝南人了,继而,父亲又把我的学籍从上蔡转到汝南,当然,户口也早已随着父母的工作调动转到汝南了。从那以后,我便成为了一名在汝南生活的上蔡人了。
今天走在这条已经修葺好的小路上,心情万分激动,不仅想到了自己的初次经过这条小路的情况,还想起了当时在护城河的北侧,根本也不是现在的这个样子,记得那时的北侧有一段还是护城墙呢!记得在最西的位置,还有一截是用砖磊成的城墙,这个城墙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还存在,后来,记得是什么饲料场的出现,把它给拆除了,那个城墙的位置,现在早已变成了一个商场和高档小区了。
我看着现在的河北岸的那些大楼和高档的小区,继续的做着对过往的岁月的回顾,想起了这中间段的楼房处,过去曾是一个大坑,在坑的四周有很多的市民住房,当然那时的房子肯定是低矮的草房了。记得我曾跟随着同学到这里的那个大坑里洗过澡。
现在的北岸,早已是可以过车的水泥路面了,当然,汝南人在茶余饭后,也可以绕着这护城河转着圈的行走,不过,我今天下午并没有这样考虑。
我是从南关开始向西行走,一路上看到了很多平常不注意的风景,也看到了几位走在小路上的走路人和几位美女,当我走到西关,也就是靠近汽车站的时候,便又折转过来,顺着来时的路继续行走,我算好了,今天下午的步行,我就是先在南关桥的西边来回的行走,再沿着东边的护河小道向东关进军。
向西走,一来一回半个小时,再向东关走。
从南关向东关的护城河南岸似乎是修得又复杂了一些,在这条小路上修的不仅有一条小道,还有铺成的红色人行道,不仅如此,在走路的时候,不时的还可以看到一些怪异的石头装饰着这条小路,使这条小路更加的漂亮,这东边的路比西边的路更让人感到惬意。
从南关走到东关,路上有很多漂亮的景观,除此之外,在小路的南侧,跨过马路的对面,还可以看到一些别致的建筑,这其中就有以前以绿化著称的园林学校,但现在看来,大门上早已换了招牌了,紧靠着这个单位的便是汝南的南海禅寺的北大门,几年不来,这北大门也早已修修整完毕,其大门壮观,巍峨,彰显着亚洲第一禅院的气魄。过去南海禅寺再往东走,便又是一个汝南景点,我以前曾在些拍过照,但今天我走到此地时,原本也准备过马路再去走上几圈的,但当时已是傍晚,考虑到路上来往的车辆较多,此时横穿马路恐怕有点不安全,便没有过去再去游走一番。
当我走到这条路的尽头时,我稍微的站在那里观看了一下汝南四小的教学楼,欣赏欣赏这一带的建筑以及东关桥西侧的河边公园景色后,便沿原路返回。过来时我走的是水泥步道,返回时我是走在红色的塑胶人行道,回到南关桥面上时,正好又是半个小时,就这样,在这护城河东西两侧的人行步道上,我走了个来回,整好花去一个小时的时间,再加上从家中到南城门的来回路,差不多是一个半小时,也基本上达到了我今天下午的运动需求了,在我回到岳父的家中时,他们正好准备吃晚饭,我算是赶得很巧啊!
九月三十日就这样度过了!
汝南三日(7)
当天下午五点,又到了本人锻炼的时间了,虽在汝南,但这一锻炼的习惯还是不能丢弃的,由于穿的衣服的问题,虽不能进行跑步运动,便长走还是可以的,于是,我便走出家门,沿着汝师家属院的西墙外向南走去!走到那条东西路时拐而向东,再由汝师门前向南进行行走。
我原本想的是到汝南的湿地公园或是莲花广场里去转上几圈,但当我走出南城门,也就是现在的汝南门后,当我走到南城河的桥上时,我改变了主意了,我觉得过红绿灯再往南走,倒不如沿着汝南的南护城河边走路锻炼,虽然这里没有很多的走路之人在此散步,但在护城河的南边,照样也有一些绿树和冬青之类的植物,并且,这里还有修好的人行步道,以供汝南人吃饱喝足后,出来锻炼身体之用。
我从桥的南侧向西而行,此时这条人行道上倒是没有几个人,路倒是非常的舒服,我走在这条城河的小路上,看着河北岸的建筑,边走边想到了一些往事。
记得我第一次从这里走时,还是上世纪的七十年代,是一九七八年,那时我的父母从上蔡调到汝南师范工作,记得是七八年的五月,父亲硬是从上蔡老家把我带到了汝南,我和父亲是从汝南汽车站下的车,当时向汝师走的路就是这条护城河,不过,当时这里是土路,也就是河堤上的小路,这条路上,当时种植着很多的杨树,足有好几排,但最靠近河水的地方,还是有条小人行道,是土路,没有经过修葺,人从这里走得多了,便把当时的护城河堤自然的走成了一条小路。我们便是沿着这条小路,途经现地在南门位置(当时没门),直接走进汝师家属院的,从此,我便由一个上蔡人成为了在汝南生活的汝南人了,继而,父亲又把我的学籍从上蔡转到汝南,当然,户口也早已随着父母的工作调动转到汝南了。从那以后,我便成为了一名在汝南生活的上蔡人了。
今天走在这条已经修葺好的小路上,心情万分激动,不仅想到了自己的初次经过这条小路的情况,还想起了当时在护城河的北侧,根本也不是现在的这个样子,记得那时的北侧有一段还是护城墙呢!记得在最西的位置,还有一截是用砖磊成的城墙,这个城墙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还存在,后来,记得是什么饲料场的出现,把它给拆除了,那个城墙的位置,现在早已变成了一个商场和高档小区了。
我看着现在的河北岸的那些大楼和高档的小区,继续的做着对过往的岁月的回顾,想起了这中间段的楼房处,过去曾是一个大坑,在坑的四周有很多的市民住房,当然那时的房子肯定是低矮的草房了。记得我曾跟随着同学到这里的那个大坑里洗过澡。
现在的北岸,早已是可以过车的水泥路面了,当然,汝南人在茶余饭后,也可以绕着这护城河转着圈的行走,不过,我今天下午并没有这样考虑。
我是从南关开始向西行走,一路上看到了很多平常不注意的风景,也看到了几位走在小路上的走路人和几位美女,当我走到西关,也就是靠近汽车站的时候,便又折转过来,顺着来时的路继续行走,我算好了,今天下午的步行,我就是先在南关桥的西边来回的行走,再沿着东边的护河小道向东关进军。
向西走,一来一回半个小时,再向东关走。
从南关向东关的护城河南岸似乎是修得又复杂了一些,在这条小路上修的不仅有一条小道,还有铺成的红色人行道,不仅如此,在走路的时候,不时的还可以看到一些怪异的石头装饰着这条小路,使这条小路更加的漂亮,这东边的路比西边的路更让人感到惬意。
从南关走到东关,路上有很多漂亮的景观,除此之外,在小路的南侧,跨过马路的对面,还可以看到一些别致的建筑,这其中就有以前以绿化著称的园林学校,但现在看来,大门上早已换了招牌了,紧靠着这个单位的便是汝南的南海禅寺的北大门,几年不来,这北大门也早已修修整完毕,其大门壮观,巍峨,彰显着亚洲第一禅院的气魄。过去南海禅寺再往东走,便又是一个汝南景点,我以前曾在些拍过照,但今天我走到此地时,原本也准备过马路再去走上几圈的,但当时已是傍晚,考虑到路上来往的车辆较多,此时横穿马路恐怕有点不安全,便没有过去再去游走一番。
当我走到这条路的尽头时,我稍微的站在那里观看了一下汝南四小的教学楼,欣赏欣赏这一带的建筑以及东关桥西侧的河边公园景色后,便沿原路返回。过来时我走的是水泥步道,返回时我是走在红色的塑胶人行道,回到南关桥面上时,正好又是半个小时,就这样,在这护城河东西两侧的人行步道上,我走了个来回,整好花去一个小时的时间,再加上从家中到南城门的来回路,差不多是一个半小时,也基本上达到了我今天下午的运动需求了,在我回到岳父的家中时,他们正好准备吃晚饭,我算是赶得很巧啊!
九月三十日就这样度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