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喜雨亭一路相隔的是一个院子,进去以后才知道,这院子里展示的全是盆景艺术,这里的盆景不同于其它地方的盆景,它不仅是杜甫草堂里的盆景,而且,这里的盆景又有着独特的艺术观赏力。
院子的正中处,是用水泥和瓷砌成的一个面积约三、四米大的园形的盆景,这盆景由于建在园的正中间,又在下面配以水流,所以,长在它上面的植物格外的茂盛,它枝密果大,引来了很多的游人驻足拍照,我等了差不多十分钟左右才轮到拍摄,即便这样,我也是向正要跑过去抢镜头的一位美女说明我在这等很长时间了,而且,我也只是一秒钟就会完事的,因为我只拍一个盆景,是不拍人的。这样,我便趁她稍一闪身的时,按下了快门,完成了这个盆景的拍摄,这可是十几分钟的等待啊!如若不是它的美丽,我不可能在此专门的等拍它了。
在中央盆景的后面,又是一个建在地面上的三角形的盆景,这里照例引来了很多游客的驻足观赏,拍照的也很多,但我此次并没有等待,我是换了一个光线不太好的角度拍摄的,而且拉近了距离,把那些等待拍照的游人给分割开了。
还有一盆开着满盆各种颜色的花的盆景,也不知它们是怎么弄的,这盆花里竟不是一种,有黄花、红花、白花、紫花等相互映衬,把这盆花卉又装扮成了这盆景园里的一枝独秀的盆景了,有很多的美女,喜欢和花相衬托而照像,这样会把他们的容颜衬托得更美的。在我前面拍摄的便是一群小美女,他们叽叽喳喳,边拍照边说着他们之间的趣话,当然,在他们拍照的时候,我也不失时机的先拍上几张,之后,我便顺着这个院子里的小路,继续的边拍盆景,边欣赏这里的盆景艺术了。
我以前并不太喜欢盆景,也许是因为自己见过的盆景少吧!反正以前是没有引起过我的注意的,今天,在杜甫草堂里面,不知是杜甫的名声吸引了我,还是这盆景园里的盆景吸引了我,竟让我一下子喜欢上盆景艺术了,自己竟也像其它盆景爱好者那样,认认真真的欣赏起这一院的盆景美色了。
我是一盆接着一盆的看,似乎是忘记了时间了,我看盆里的植物,也看外面的盆子,看它们的姿态,看它们的花卉和绿叶。最后,我走到了这个院子的后面,这里又是一个小亭子,在小亭子的一边,长着一棵高大的树木,站在院子里看这棵树,它肯定不是一个盆景艺术,如若你退出这院子,从某一个高处来看的话,那这棵树它却又成为了一个盆景艺术了,这院子可不就是一个自然的大的盆景吗!
我看完这一院的盆景之后,便顺着出口的院墙向外走去!这一路上的墙体上,却又是悬挂着杜甫的很多诗文,它们都是用木框子悬挂上面的,我没有时间细细的观玩,只能走马观花的看了一遍这些诗文,把它们大致的拍到手机上后,便走出了这盆景园了。
在盆景园的后面,便是杜甫草堂了。这是真正的草堂,杜甫当年就住在这里,至少是住在这个地方吧!至于草堂,肯定是仿照着古人的住房而建造成的,以前的草屋早已随着风吹雨打不知跑到什么地方去了呢!
我走在游观的人群中,我因为是从后往前走的,所以,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草堂外面的一颗芭蕉,这芭蕉长得肥大不说,在它的上方还悬挂着一颗拳头大小的果实,它竟是把这棵芭蕉生生的给压弯了。我从没见过这么大的果实,所以,觉得特别的好奇,便选择了几个角度,先把这个芭蕉的果实给拍下后,又站在那里欣赏了一会儿后,才顾得去欣赏这杜甫草堂。
杜甫草堂和一般的农村所住的院落也差不多,都是用茅草搭建而成的,实际上,我们家七十年代的房子也和这杜甫草堂差不多,只不过我们家的住房的四壁是用土坏垒建起来的,而杜甫草堂则是用木板,木头搭建成的,当然,由于它的年代久远,肯定不如我们家的住房,但从外面看去,也是能住人的,据现在看来,这住房肯定比杜甫住在这里写《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的住房要好得多的。
进院子也是一个草棚子,两边不是墙,而是用木棍子竖起的,草棚也就是农村人所说的那种狗头草棚,非常的简陋,而因为它是杜甫家的门楼,所以,便吸引了很多的游客站在门框处照像,我因为是一个人来游玩的,自拍总觉得效果不太好,所以,便只是把这里的场景给拍了下来,并没有为自己拍摄照片。
我走进杜甫,从东到西,先后参观了杜甫睡觉的房间,杜甫家的堂屋,杜甫学习和写诗的地方。之后,便随着很多游人的步子走出了草堂。
待我重新走出杜甫的院落后,才知道,原来在草堂的前面还有很多地方我没有游玩过啊!
慢慢的随着游人向前走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