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十二日书法课随记
(2019-11-12 20:48:08)时间:十一月十二日下午三点三十分——五点
地点:驿城区文化馆书画教室
主讲:张展老师
三点三十分准时开课,张老师的教学方法仍然是边写边给大家讲解,她先是撰写了几个有特点的字,比如,“试“、“能”、“通”等,然后,便展开这些字的笔顺特点,给大家进行剖析式的讲解,从一点一横讲起,点的点法,捺的写法,能上面的半三角的写法等,均逐一给大家交待清楚。之后,她便继续在纸上写着乙瑛碑字体的特点,她告诉我们;一定要注意写出古扑的韵味来,对于每一个字,要抓着它的主要特点进行临写,要注意古人写字的方法,比如留白,拿“做比喻的话,上面的留白就小,下面的越来越大。再一个是字的倾斜度,你们看,有些字是有一定的倾斜度的,基本上带偏旁部首的字都是往左斜的。当然,右边的是稍稍的向右倾斜那么一点,但一定要注意一个字的整体布局。
张老师的笔在纸上行走的很慢,而看着又极为有力。她写的撇,按她的说法是推着笔走的,她推笔时显得极为沉重,而我们临写这一撇时,虽则看上去简单,但用我们的手推去,却又感到漂浮无力,就像是笔尖悬浮在纸上似的,又似乎是笔尖从纸上滑过似的,显得走笔很快,而却一点力量也没有。也是为了开脱自己,更是为了活跃气氛,一位美女开玩笑着说:我说我们怎么用笔那么轻滑呢!原来我们用的纸没有老师的纸好啊!你们看老师的纸有多涩啊!再者,老师的笔也好,看着都有劲,无奈老师的用笔恁苍劲有力呢!她的调侃引得大家一阵大笑,老师也是为了活跃气氛,便接着说:想写好字,就得准备一套好的家伙啊!纸和笔质量好了,自然你写出的字都不一样啊!还是得准备一套好的武器啊!
玩笑开过,张老师便又继续为我们指点迷津,她又挑出几个有代表性的文字来,比如“所”、“礼”、“为”、“叩”等,她仍然是一边写,一边讲解着这些字的笔划规则。看得出,张老师早已把这些字了然于胸了,张老师的字贴也显得有一定的经历了,它早已被张老师翻的少去了纸面上的光泽了。从这方面来看,张老师不知把这本乙瑛碑的字贴临多少遍了呢!估计有半个小时的时间吧,张老师为我们讲解了三十二个字的笔法特点以及行笔的方法。我们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了,估计在实践中还会出现这样和那样的错误的。
果然,在属于自己练写的时间里,我拿出我的那本学生字贴,开始临写上面的字,这些字的笔划基本上张老师都给我们讲过,按理说,我是不应该再出现问题的,但一上手去写,就显得力气不足,手似乎是拿不着笔似的,自己的笔尖又似乎变成了滑雪运动员了似的,竟是在纸上光滑的飞跑了起来,该收笔的也忘记了收了,该顿笔的地方也一略而过,该藏锋的地方也是一顺而下,丝毫没有收藏的意思。
不过,我自己认为,在框架以及形状上,我至少还是有点进步的,当然,这不能和别人相比,这是和自己比的,若是拿我的字和全班的任何一位老学员的字相比,那不知要差多少劲呢!
当我正在练习的时候,张老师巡查到了我的跟前了,她拿起我的字看了看,旋即便给我找出了几处毛病来了,当然,我的毛病并非这几处,而是这几处特别的明显,也特别的有代表性,比如“能”字,我没弄清楚它上面究竟该怎么去写,我还以为它上面就是一个不规则的平行四边形呢!可经张老师这么一纠正,我才明白这个字,我不仅是在上面写错了,而且,在下面的几笔也发生了不该发生的错误,该收笔没收笔,该顿笔没顿笔。
还有其它的字,为了让我深刻的牢记这些错误,张老师又专门的坐下来,认真的给我讲解这几个字的写法,就像是部队练兵时的单个教练似的,这样,毫无疑问,肯定会加深我对这些笔划的印象的。我看到了张老师的用笔,她讲究把笔先扎下去,这样,写出的字便显得有力。张老师给我单个讲解时,又特别的把藏锋和中锋行笔,以及捺的收笔和捺起笔之前的顿笔均表达得清清楚楚的。后来我练习的时候,我也有意识的运用了张老师教给我的方法,果然有一定的进步,估计久而久之的练习,我也一定会进得较大的进步的!
在张老师看出我的问题后告诉我说:
我觉得你有必要参加星期四上午初级班的学习,把笔顺等一些基本的东西打实打牢。一些线条的练习,我认为是必不可少的,你若是有时间的话,我建议你周四上午来参加初级班的学习!
我当然是没什么意见啦!我的确还是可以抽出时间去学习的,这件事就这样敲定了。
五点多时,张老师宣布下课!
今天的书法课到此结束!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