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之行(25)
(2018-08-03 21:19:06)大巴车顺来时的路返回,沿途我又重新观赏了一遍雅鲁藏布江两岸的风光。直到车开到苯日神山时,我才发现,原来从相反的方向去看苯日神山,更加漂亮啊!只见一片阔大的水域,在中间的部分,在一长条形的岛屿,约有几公里长。上面长满了绿色的草,从远处看极象是芦苇,里面也夹杂着一些高大的树木和竹子。这个岛屿在我们前往的地方分作两叉,径直的向着两边分去,而在它分叉的地方,则是两条江交界的地方,只见一条雅鲁藏江的主干线从远方奔腾而来,而另一条分支——尼洋河也从左侧,张开它的河口子,迅速的和雅鲁藏布江合拢在了一起,这气势好阔大啊!这里的宽度,我不好用具体的数据来衡量,用目力所测,我的眼是勉强的看到入口之处,估计也得有几公里远吧!
在两江交界的远方,便是苯日神山。从这里看去,大江的对岸便是连绵的山脉,那座黑山便是妖魔幻化的山,而那条绿色的山,估计就是苯日神山。因为它战胜了黑山,所以,应该就是那座较高的大山了。
这里风光旖旎,环境优美,真想再下车观看一会儿,但我们的车却一点没停,直接从这里开过去了,不过,这也足以让我清楚的记得了这里的风景了,如若让我作画的话,我会把它的细微之处都祥细的体现出来的。比如,江水的明亮,远山的博大,山腰的奶白色的去雾,山上的苍松翠柏,江中的白浪滚滚等等,这一切我都已深深的记牢在了脑海之中了。不过,这些都给我今后的创作,不论是文学创作,还是山水书画创作,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暗自庆幸,自己这一趟来的还是很值的。
大巴车继续前行,又过了一遍林芝的八一街,又使我们又一次的观看了八一街的整体风光,这里街道不是太宽,街道中间是绿化带,小花园中种植着各种花草,各种广告牌和路灯灯的线杆什么也充斥其间。道路两旁便是一些建筑,建筑不是很高大,很多用于餐饮服务之类的经营,当然,也有其它行业的店铺,除此之外,一些政府机构,一些企事业单位,一些其它设施也充斥其中,使得整个八一街,看上去果然是象一条商业街,也许是因为我们这个时间点从此经过,不应该有什么人吧!更大的可能则是这里的人就是少,我们从这里经过时,街道上似乎不是太拥挤。也没看到很多的人。这和中原城市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看惯了拥挤的街道,猛一下子看到这么清静的地方,便觉心情舒畅,就似乎这条街道也是一个景点似的,待车过后,我才收回自己的目光。
车又经过了一个村庄,在这个村庄里我们看到了,一些村民坐在路两旁的路牙子上面,他们一边谈天说地,一边用手拿着一个转经筒在转着经,还看到一群群黄牛悠闲自在的卧在道路两旁在咀嚼着他们口中的食物。一位老态龙钟的老人,坐在一个石条椅子上,一手转着转经筒,口中念念有词,但隔着车窗,也听不到他在说着什么,估计是在念什么经文吧!即便是打开车窗,即便是让我站在他的跟前去听,估计我也是一句也听不懂的,我只是把这位念经的藏族老人当作了一道亮丽的风景在欣赏了,当然,我也及时的用手机对着他照了一张像以示纪念。
大巴车又经过了一个多小时的行驶,终于到达了这天下午我们要去的最后一个景点——南伊沟了。南伊沟地处中印交界处,历史上是西藏与印度的重要通道。这里鸟语花香,风景优美,温暖湿润,环境宜人,物产丰富。还有悠久的历史,承载着各种神奇的神话传说。这里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814年,西藏的一个藏族代表背着中央政府,偷偷的和英国派来的代表麦克马洪签订了割让协议,把一部分中国领土割让给了印度,但是,中国政府是一直不承认的。这条著名的麦克马洪线就在南伊沟里。这里不仅物产丰富,还出过几个伟大的藏民领袖,著名的六世达赖——仓央嘉措,便是出生于这一代。他传承了藏文的小五明文化,用他的斜头笔写下了很多歌颂西藏的诗文,只可异他寿命不长,二十四岁便把生命留在了青海湖。
我之所以想来这个地方看看,一是觉得轻易的也不来一次,这里的风景优美,又有古原始森林,二便是想来看看这们文学界著名的人物的出生地。想看看这里究竟是什么样子,怎么就产生了那么多的神奇传说。三是想看一看这引起门巴族和珞巴族的藏人和拉萨的藏人有什么区别。
这个愿望在那天我基本上实现了。
当我们的大巴车开到南伊沟的入口处时,导游何鹏让我们先下车去方便一下,因为,待会儿我们要乘着景区的敞篷电动车前往麦克马洪线去参观,还要有很长的时间在车上,正好,导游要在这里购票,还要拿着我们的身份证去边防军那里接受检查,所以,在导游的安排下,我们先是到一边的卫生间里去方便了一下。然后,便准备步行前往景区入口。可是,就在这个时候,天公不作美,它竟然下起雨来了,我本不想拿伞的,但雨势却是越下越紧,没办法,我便随着游客们重新回到大巴车上,拿过伞后便跟随着何导继续向前行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