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一位留在北京的战友通话
(2016-06-07 18:27:23)昨天晚上知道了留在北京的一位战友的信息,我随及便打通了他的电话,还好,他还能记得我,毕竟是同乡的战友吗,又是同年的兵,虽然他比我多当了几年兵,但他还是能想起我的。他后来便在西拨子找了个老婆留了下来,复员时他便把户口转为了北京市西拨子的户口了,这一晃便是三十年了。和我聊天时,他一口浓重的西拨子话,音调往上抬,把平玉老家的口音消失殆尽了,他一句也说不出平玉话了。
当我告诉他,我曾经几次去过西拨子,也曾在西拨子一带问过他的名字,但就是找不到他时,他则告诉我:“我没有在西拨子,我住在防化团那块地方,那里面有两个小村庄,我就在其中的一个小村庄子里面居住。”
对于防化团那块地方,我当然是熟悉的,我当兵时曾和几个战友一起去过那里玩耍过,三营在那里打山洞时我也曾去找战友们玩过,但那都是在村庄以外的地方,对于他所说的那两个小村庄,我则并没有深入过。
我告诉他:“前几天,咱们全连的官兵都又聚在一起到了西拨子了,参观了团部,也参观了咱连的营房,但因为咱连的那个地方己经成为了别的部队了,他们不让我们进去参观,所以,也只是在墙头的外面向里面看了看完事,之后,我们到了延庆县,到了龙庆峡,因没有你的电话,所以,也没有谁能联系上你,若是晚几天再去的话,或许你还能和战友们再见上一面啊!这有点遗憾啊!”
“那太遗憾啦!”他回答说。
他在电话中又问:“你们怎么会联系到一起了呢?”
“是通过微信加在一起的,目前咱连的战友的电话我差不多都能知道的,没事时我们都会在一起闲聊的。希望你也能加入到战友群中啊!我现在就向你发出邀请,希望你能接受。”
他又问我:“是谁建的群啊?现在有多少人加入了啊?”
我告诉他:“是我建的群,目前光高机连的战友己发展到一百多号人了,而且,那年的兵都有,似乎全国各地的战友都有啊!”
放下电话后,妻子问我给谁打的电话,我便把他的情况向妻子说了一下,妻子则调侃着说:“你看看人家多开明,在北京找了一个老婆,你们那时怎么不在西拨子找一个妻子呢?”
我告诉妻子说:“那也不是谁想找就能找得到的,这些东西都是靠缘份啊!再说啦!那个时间我们这伙人是谁也不敢找啊!因为怕回来影响参加工作啊!当时在部队时,在当地找老婆的差不多都是农村去的兵,反正他们回来也没有工作,在哪里找都是一样的,所以,我们部队驻地附近的美女们,差不多都被南阳的和临清的战友领跑了,也有直接落户到西拨子的。不过,从现在看来,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啊!早知道现在己没有城乡之分化了,我们也就在那里找上一个妻子了啊!我想至少是能找到的。”
实际上,就现在来看,一些当时的城市兵,回来后没分到好的单位里,干了两年的时间就下岗了,还真不如当时在西拨子那里找一个老婆呢!至少那里的生活条件要比我们这里现在的条件好上几十倍啊!还是人家有那个福份啊!我们这些战友们,由于当时的眼光不行,所以,也只好当几年兵后独自一人复员回到了故乡,而没有几个能在当地找到老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