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刘国安先生《路在脚下》一书的感想
(2015-09-20 11:45:08)
标签:
刘国安先生路在脚下患者此书 |
我几乎是一口气便把刘国安先生所写的《路在脚下》一书读完了,读完后一个最明显的感受就是一个好,其书不仅文学价值高,最关键的是它有着极具的激励作用,此书从一个中风病人的视角,先向大家解读了中风病这一最致命的病种,从一些得病的不良嗜好,得病后的心理感受、身体的痛苦,以及在濒临死亡的边际时痛苦的思索,等等,都给人以很大的警示作用。
当我看到刘国安先生所写到的这些时,首先想到的便是极力的克服他书中所列的一些不良习惯,引导着自己朝着健康的生活习惯发展。当我看到他对这种病情的解读时,我的第一感觉便是,刘国安现在已从一个职业公务员,一个地税局的领导干部的角色转换成为了一个中风病领域里的职业专家了,甚至,他的解读在我的眼中,要比一些医学界的专家要解读得透彻,因为,他自己就是一个中风病患者,这是来自他身体的真实感受,可以想像,这种痛苦除了自己亲患中风病者,是无论什么人不可以想像得到的,就连天天守侯在他身边的,他的妻子谢丽丽女士,我估计她也体会不恁深切,她可能只知道他的痛苦,但她无法祥尽的得知究竟他痛苦到什么程度,因为当时刘国安先生正处于一种不能说话的状态,所以,中风病给他带来的痛苦,究竟是什么样子的,这也只有他一人能够祥尽得出啊!可其它的中风患者呢?是否所有得过中风病的患者都能尽述病中的痛苦呢?其实也不然,正如刘国安在此书中引用的一句名言:一千个读者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中风患者也同样有一千种不同的感受,但究其一点,那就是极其痛苦。这一点是无可非议的。
我之所以说刘国安先生此书的前半部所写的对这种病的解读,要比一般的专家、学者更专业,更能打动人们的心,是因为,刘国安先生不仅对这种病的症状、治疗方法都做了祥尽的解读,而且,他还对中风病患者的每一阶段的自我感受做了更为祥细的解读,使读者一看便能洞悉出,这种病的痛苦至深,是常人所无法想像的。我之所以认为他比一些专家更专家,就是因为,他不仅从一些资料上了解了这种病的治疗,而且,还亲身的感受到了这种病给患者带来的痛苦的,这是没有得过这种病的人,即便是一些专家、学者,也无从体会得出的心里历程啊!这不独是刘国安先生的妻子谢丽丽所不能感悟得到的,我认为就是那些真正的研究这种病的专家们,也未必有刘国安先生对此病的解读阐述得祥细、具体吧!从这方面讲,刘国安先生俨然又是这种病科的专家了。
刘国安先生在病中,虽然他也有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鸟之将亡,其鸣也哀的感触,但他并不像其它中风患者那样自暴自弃。他在即将魂飞酆都之时,在即将跨上鹤的背上,做西游之行之时,他猛然醒悟了过来,那就是:中风病人不能全靠医疗,得靠靠自己的配合治疗,得靠自己的坚强毅力,得靠自己不屈的意志来和病魔作不屈不挠的斗争,要靠自己的毅力来战胜病魔。为此,他克服了常人难以想像的困难,通过种种方法,在医生和谢丽丽老师的大力帮助下,他终于战胜了病魔,终于把自己从死亡线上解救了出来。这种解救的成功,正是来自他自己坚强的自信和坚定的信念,才得以实现的。
当我看到刘国安先生在死亡线上挣扎时的痛苦时,在我脑子中总是出现前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练成》一书的中情节,是的!刘国安所经历的痛苦和保尔所经历的痛苦在某些程度上真是太像了,其中一个共同的地方,那就是二人也都想到过死,但最终又将二者的灵魂深深的牵扯在一起的,那就是二人也同是在人生的边缘看到了生。而且,这种生不仅是简单意义上的碌碌无为的生,他们的共同之点,便是要把自己的余生献给国家,献给最光辉的人类事业,保尔是为了全人类的解放,而刘国安则是为着全人类的健康,为着全人类脑中风患者的康复,为着全人类的的共同进步而选择的有着极具价植的生。他们的生无疑都在不同程度上对社会,对人类起着一定的激励、推动、警示作用。
刘国安先生没得病之前,是一个达观之人,思想活跃,遇事豁达,有理想,有抱负,尽管当时他已是五十好几的人了,但他仍有一颗火热的心,这火热的心的具体表现,便是他热爱生活,热爱读书,热爱新生事物,他有着一颗永远年轻的心态。也正是他的这种心态,在病房中,不仅能影响到他个人往好的方向去思考,去想往,同时,他豁达、乐观的心态也影响着病房中的所有的患者,在他的带动下,不少的患者放下了沉重的思想包负,积积的投身到配合医生作积极的治疗方面去了,由此,他所在的病房里的病号的恢复效果也是最好的。
无疑,刘国安先生这本《路在脚下》一书,又可以说是一本中风患者必看的指导用书,也好让一些患中风病者了解一下,看看人家刘国安先生又是如何从一个重度中风病患者通过五年的努力,是如何唤战胜自己,战胜病魔,战胜重重困难的。看看人家刘国安先生又是通过何种方法,克服何种困难,通过自己的五年计划,让自己有一个一瘸一拐的残人,变成为一个对太极功夫有着独特见解的太极拳高手的。看看人家刘国安先生又是如何拖着残体,在洋溢着青春气息的健息房内,和一些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一起Pk的吧!刘国安先生尽管花甲,尽管病体,但他有颗年轻的心,也正是带着这种年轻的心态,激励着他在健身房内同那些年轻的练友们共同完成一个个艰苦的训练项目的。看看人家刘国安先生,在病房中又是如何把黑格尔的哲学观运用到和病魔作斗争方面来的吧!
我个人认为:刘国安先生的这本《路在脚下》一书,不论是中风病患者,也不论是健康之人,都是值得一看的,它的价值,在我看来,真是不啻于路遥先生的《平凡的世界》与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练成的》这两本书的。在我看来,《路在脚下》一书,就是新时期的一本有着极其励志作用的人类通用大全。希望广大的读者能认认真真的读一读这本书,读罢你便会发现,读此书真是受益非浅的。
在刘国安的“半个马拉松”一个章节里,介绍了他为了尽快的减轻病痛,尽快的恢复健康,他为自己制定了一个计划,这计划便是进行半个马拦松训练。其具体方法便是,自驻马店起,向南走到确山县城中心,向东走到汝南县城,向北走到遂平县城,这个计划他实施时,就给我说过,但我那时却体会不到行走在路途中的痛苦,寂寞,饥渴、无助,又有很多消退意志的因素在时时的困扰着他,但刘国安先生还是靠着顽强的毅力,硬是克服了这诸多困难,硬是用残疾的双腿,一瘸一拐的走完了他自己的目标。其中在行走至汝南境内时,正遇着时任汝南地税局副局长的赫威,他正开着车往驻马店行走,他坚意要带着刘国安先生返回,但刘国安却坚决的回绝了赫威的这一好意了。这让我看来,实际上刘国安当时已走到了汝南境内了,而且,离汝南的汽车站尚不到五里的路程,少走这五里路又能如何呢!反正自己也从大原则上走到了汝南了,何不乘他的车返回呢!但刘国安选择的却是,一直走到他事先预定好的地方后再返回。
刘国安的这种精神,真是值得我本人好好的学习的。
刘国安先生的骆驼计划,是他条靠着自己的病体,走完整个驻马店市区的大街小巷。他不是想想,而是真刀真枪的干了起来,四个月,他仅用了四个月的时间,就靠着自己的那双不灵便的腿走完了驻马店市内的几百条大街小巷的,试想,没有顽强的毅力,这件事能做到吗?不错!孙少安、孙少平当年是为了生存而进行着不屈的奋斗,虽然他们受了诸多的磨难,但他仍然是两个健全的人啊!他们虽然经受了体力和心志的励练,但他们无论从那一方面讲,都要比拖着残疾的身体的刘国安先生要耐抗得多啊!刘国安先生做到的这一切,真若换成少安和少平,他们弟兄也未必能比刘国安先生做得优秀到哪里去!当然,少平最后眼受了伤,可他的这些伤和刘国安这中风病患者相比,又简直不知到轻到何处去了。孙少安、孙少平是我心目中的英雄,保尔是我心目中的英雄,平凡人刘国安同样也是我心目中的英雄!他们中间所不同的是,少安和少平,是路遥创作出来的英雄,有没有其人尚不敢说,而保尔则是一个活生生的英雄,是真人,而刘国安也是真人真事,所不同的就是,一个在乌克兰,一个在中国,一个在战争年代,一个在和平年代,一个是为着全人类的解放事业,一个则是为着全人类脑中风患者的康复事业,而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岗位上,为着人类的事业做着不同的贡献罢了。
在此书的“永远的健身”一节里,我粗略的算了一下,刘国安每天的运动量要比我每天的运动量还要大,他每天下午要在健身房里练上几个小时,且这几个小时是不停的运动,他骑动车,练动感拳击,也练杠铃,还练什么这功、那功的,这样,把锻练时间加起来算一下,远比我每天下午十公里的步行运动量要大得多的。据书中所言,他是常和一些健身房里的年轻人进行PK的,对此我深信不疑,我知道刘国安先生的性格,因为他不仅是我的老上级,而且,我们也都有着共同的性格,和共同的爱好,都对文学充满着喜爱,也都有着一种不服的性格,记得当年我们进法法制试点时,就曾在全国打响了税收法制第一枪,使得全国税务系统的法制工作者都来向我们学习,除此之外,国家税务总局还特意的在我们这里召开了全国税务系统法制工作试点会。这若是换成一般的做事人员,我想是无论如何也达不到这种成就的。
刘国安在恢复身体的时侯,不仅是通过打太极拳和去健身房里锻练,而且,他还不甘示弱的加入到了柔力球的健身行列中了,在他看来,只要对他的康复有利,再难的动作,也是难不着他的。果然,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他不负众望,成功的被选为了驻马店市老年柔力球队的队员了,并代表驻马店老年柔力球队参加了数次比赛。试想一想,一个濒临死亡的中风病患者,没有顽强的毅力,怎么能战胜这连常人也不敢去想的困难的呢!这在我的眼中看来,象刘国安这样的人物,不是英雄,何人又能称得上英雄这一称呼呢!
患病的刘国安先生,不仅没有自暴自弃,而且,他还为了训练自己的头脑,玩起了文学,背起了《岳阳楼记》,背起了唐诗、宋词、元曲,不仅如此,他还开始了退休后的写作工作。这本《路在脚下》一书,便是刘国安生先生结合着自己得病以后的种种体验,以真实的事迹来写成的他自己的故事,为了让自己看开一切,在此书中他还引用了不少的名人名家的一些精典语言,比如黑格尔,但丁,毕淑敏,二月河,当然,还有很多的名言名句,这些句子都运用得当,恰到好处,给人一种奋发的力量。
我看此书时,也总是处于一种亢奋的激情之中,越看是越有精神,越看越觉得此书可读,越看越激发起我干事创业的激情。对于这本书,我觉得我会经常的翻看的。
由于自己的学识有限,《路在脚下》这本书中很多有益的东西,凭着我这支笨拙之笔,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祥尽其中的绝妙之处的,我只能草草的表达一下我本人对这本书的看法,以及对刘国安先生的佩服而已,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去找寻这本书祥读。我这里也只能起个抛砖引玉的作用罢了,希望作者能够谅解,希望读者也能从书中获取一些对自己有益的东西。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