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永华的母亲送葬
(2013-12-30 21:28:42)
标签:
小吃半个曾见过我们俩电视杂谈 |
为了给永华的母亲送葬,今天早晨我六点多一点便步行向着他的家中走去!到永华的家时,他家门口早已站了几个人了,我走进一看才知道是王东和俊杰,看来他俩个来的更早,后来在墓地时才知道,俊杰昨晚就没有走,陪着永华忙活了一夜。和他俩打过招呼后,我便很快的加入到的干活的队伍中了,我主要是帮他们搬运一下花圈,之后,又和几位战友一起,把他母亲的尸体抬到灵车上。之后,便乘战友的车向着目的的出发了。
永华的老家住在农村,我们经半小时的路程辗转来到了他的家中,原来他的老家紧靠着蚂蚁山啊,站在路边看蚂蚁山一目了然,非常清晰,映衬着满眼的绿色麦苗,风景煞是秀美,但我们今天是来办理丧事的,也无心观赏这乡村的美景,只是在他们家里人都开始忙碌时,我们几个才来到他们家的外面等待,因为我们几个都是战友,又因为今天外面着实寒冷,小风吹得全身直哆嗦。所以,我们便都分坐在几辆车上开始闲谈了起来。战友们坐在一起,自然还是谈到了部队,还因为今天有一位曾在部队战斗了十几年的一位战友,我们便都想通过他了解更多的部队生活,他给我们讲述了我们回来后部队的变化,但我觉得他讲述的一些事情,也并非全是实事,有些事情我觉得他是因为记忆的问题,说得和别人说得不完全一样,在我的感觉中,他还有把事情记颠倒的,有把这个领导做过的事情,说成是那个领导做过的事情,也有把很早就复员过的一个兵,记成了后来还在部队里的,当然,我当时也并没给他抬这些杠,因为,我太清楚了,他们的记忆有时会出现问题的,有些事他无论如何是没有我记得清楚的。如一位天津的战友,他便记得他是从教导队提拔上去了,但我却清楚的记得,他是那年直接考上军校的,因为当时我们俩个就住在一起,所以,他们谁也没有我清楚。当然,这些事情我们也只是说说而已,记错记对都是无所谓的,也没必要去给他争论什么,所以,我也只是听而没有加入进我自己的看法的。
在外面我们等待了两个小时,十点多时,按照他们家的习惯,开始向墓地里送了,我们几个便又返回到他的家中,但这一次我们却没有派上用场,入殓之事是由他们本村的村民们进行的,他们用一个专门的架子,把和给抬到了架子上,然后,用拖拉机拉着往地里送了。
在往地里送的过程中,我看到了以前我所没看到过的一个场景了,就在他们家北面的一个路口处,他们一家人在指挥人员的指挥下跪了下来,他们随着指挥人员的主持,开始哭将起来,我初时没太注意,想到送葬时他们家人肯定要哭的,但过了几分钟后,有一位朋友过来说:“这叫转灵,前面的那位哭家是职业哭家,不是他们家里的人,是专门请来的哭家,也是这场事的吹响器的那班人里面的其中一人。”我一听有这事,便到近前一看究竟。
当我走到前面看时,果然,在永华他们一家人的前面,跪着一位三十岁左右的妇女,此女子也戴着重孝,只见她手端一杯白开水,跪在地上边哭边唱,其样子极其悲哀,在她的气氛感染下,后面的永华家人都在痛哭流涕的,其场面非常悲痛,我虽然站在他们这队人的一旁,但也被这女人的气场所感染,差一点没有掉出泪来。她的唱腔就象在戏上听到的一样,她的眼泪横飞,真是像死的是她的家人似的。我以前从未有见到过这类人的表演,只是在电视上看到过这种场面,也听说过有专门从事这种职业的人存在,但我却一直没有领教过这种事情,今天一看果然悲哀,没想到这位美女这么有天赋,一个人就能把场面搞得这么悲痛,更没想到她能平空的会哭得那么痛,象这样与她无亲无故的人,她能哭得这么像,没有两把刷子是不行的。据我们的一位战友介绍:这一代就流行这习惯,就是有专门哭灵的人存在,不仅如此,今天我们看到的还只是一班子人马啊!他曾见过四班子哭灵的人,一班子比一班子哭得痛,如果他们那一班子表演的不好的话,下次别人就有可能不会再请他们了,所以,每逢这种事,他们都会尽力的去表演,大部分做这种工作的人,也都是吹响器的班子里的人,他们会配合着乐器随声附和,会把这种氛围搞得非常悲痛的,他们也存在着竞争,有的哭得好的哭手,多远的人都请她去哭,也讲一个名声啊!
不论如何,我今天是长了见识了,以前在我的感觉里,总觉得做这种事的人,就应该是农村的那种老婆婆,年龄至少也得在五十五岁以上,否则,她是干不来的。但今天所见,便彻底的颠覆了我的看法了,因为,今天这位哭灵者,不仅年轻,而且漂亮,脸颊白润,身材高挑,站在城市里,任你火眼金睛,也绝不会看出她会是农村的一个从事这种工作的人,说她是唱歌的,或是唱戏的,都一点也不会怀疑,她就是有那个长相,可说她是农村的一个职业哭灵人,你是一点也不会相信的,但她却就是一个职业哭灵人,当然,她仍然是一位真正意义上的美女。
送行自然是边走边哭边放炮的,差不多半个小时左右,我们才随同他们来到了墓地,又经半个多小时的埋土,在十二点三十分时,这项工作彻底结束,永华在农村集上的食堂里安排了几桌饭菜,我们小吃了一顿后便乘车返回市里。

加载中…